×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4509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22-03-29
  • 条形码:9787302450900 ; 978-7-302-45090-0

内容简介

  《文化遗产导论》从概念、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建构文化遗产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体系。从对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等基本概念的辨析出发,厘清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从文化遗产资源学、文化遗产价值论、文化遗产经济学三个方面,综合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文化遗产学的基础理论,并从实践层面对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作了分类阐述,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文化遗产导论》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用书。

目录

**章 文化遗产概述
学习目标
导言
**节 什么是文化遗产
一、文化遗产概念中“文化”的界定
二、文化遗产概念中“遗产”的含义
三、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概念
四、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文化遗产的类型
一、文化遗产的关键要素
二、文化遗产的基本分类
第三节 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二章 文化遗产资源论
学习目标
导言
**节 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一、文化资源的概念
案例【2-1】文化遗产具有的经济资源价值
二、文化资源与文化遗产的区别
案例【2-2】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
案例【2-3】难以成为资源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 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文化遗产的资源特性
二、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源的主要途径
三、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源的基本条件
案例【2-4】昆曲的传承与创新
案例【2-5】敦煌石窟的保护措施
第三节 文化遗产的资源环境分析
一、资源环境的概念
二、文化遗产资源的环境要素分析
案例【2-6】数字故宫
第四节 文化遗产的资源可持续性
一、资源可持续性的概念
二、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原真性保护的国际原则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第三章 文化遗产价值论
学习目标
导言
**节 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
一、文化遗产的价值形成
案例【3-1】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形成
案例【3-2】古希腊的历史文化传承
案例【3-3】神女峰与神女传说的有机结合
二、文化遗产价值构成的多重性
案例【3-4】台北故宫的“坠马髻”颈枕
案例【3-5】剪纸艺术
第二节 文化遗产的价值决定
……
第四章 文化遗产经济学概述
第五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第七章 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第八章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第九章 文化遗产法律与政策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二、文化遗产的公共性  文化遗产资源不是一般的经济资源,而是关系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公共利益。因此,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社会产品按照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属性,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所谓竞争性,是指物品如果被某个人消费了或者占据了所有权,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产品。所谓排他性,是指为使用某物品付费的人可以占有该物品并且排除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消费该产品的能力。  私人产品是指那些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排他性的物品。例如,私人购买了一台电脑,就对这台电脑拥有了资产权利,别的人无法在同时购买这台电脑。购买者可以独占这台电脑的使用权利而排除他人使用。其他人若要使用这台电脑,必须得到主人许可。这台电脑具有完全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例如,空气、国防资源,我们在享有时,并不能排斥他人同时享有。再如,当文物在国家博物馆免费展示,是为了向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普及教育的公共服务,每个公民都可以免费参观,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在现实中,很多文化产品是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即具有一定公共产品的性质,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营利性。准公共产品营利性体现在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或者“拥挤效应”,过度地使用会造成资源被毁坏,或者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例如,像西藏布达拉宫、黄山这样的历史文化名胜景点,因为具有一定的旅游负荷量,需要以控制每天人流量的方式,保证文化遗产不被破坏。  文化遗产的公共性还体现在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公益层面。一是文化遗产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很多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戏曲和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理念和生活习惯相差很远。大部分文化遗产很难再通过收费的市场方式获取可以维持其生存发展的资金,因而不能用普通私人产品的市场标准来衡量。例如,很多传统戏曲的观众已经非常少,难以像流行演唱会那样收取高价门票获得利润,这些传统戏曲剧团靠自身的经营不能维持生计,但是由于传统戏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应当由政府投入加以保护。  二是虽然文化遗产有可能通过产业开发的方式获得经济收益,但是,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能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遗产的毁坏和灭失。例如,很多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是属于国家和全民族的历史资产,广大人民具有了解、认识这些遗产的权利。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首先是文物,需要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确定其建筑结构、样式,建筑群的空间关系不可因产业开发而改变。很多地方在经济开发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擅自对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引入商业经营,虽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对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营利资产进行经营权利出售,或者变相出租给私人,作为会所和俱乐部等进行随意改造和商业经营,不但对文物资源造成极大伤害,而且也是对公众利益的侵犯。三、文化遗产的成本属性  文化遗产的成本属性,是指文化遗产和一般经济资源一样,在经济利用过程中需要发生一定的成本,具有其成本特征。文化遗产的成本主要是指文化遗产资源在进行经济开发时,所面临的维护成本、开发成本。受到文化遗产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影响,文化遗产的维护和开发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源,要兼顾到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文化遗产的维护成本是指文化遗产进行存放、修缮、维护的投入成本。文化遗产在长期中存在被自然风化、侵蚀或者人为损坏的危险。作为不可移动的建筑、雕塑或自然文化双重遗产资源,在长期中会因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逐步损耗,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修缮工作。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措施,需要特定的技术和专业人员以及长期投入固定的维护成本;对于可移动的文物,需要在博物馆等固定的场所以特定方式存放和展示,并需适时加以修缮和维护,会发生场所建设投资、展示费用、修缮材料、修缮人员劳务等费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依靠具体传承者进行传承和展示的,由于传承者会生老病死,因而需要对传承者和学习继承者加以扶持,包括生活补贴、培训投入等,这些投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护成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