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1星价 ¥73.5 (7.5折)
2星价¥73.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413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B
  • 页数:418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010241319 ; 978-7-01-024131-9

内容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域承载与价值体认,优秀的地域性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也凸显为文化建设的时代命题。书稿基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既定限域,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厘清文化、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概念内涵及其关系范畴,探讨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实指向及关系辨析,溯源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历史生成,耙梳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呈现态势,描摹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实然景观,揆诸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地域个案的经验借鉴,并据此从经济性和价值性双重维度构型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与现实路径等。书稿立足于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地域性空间展演,着重于阐释地域性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价值指向与民族体认,落脚于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形塑的当代培育,指认于民族地区多元主体五个认同的文化强基与价值凝聚,既是对民族区域传统文化时代传承的理论注解,又是对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回应。

目录

序 自序 绪论 **章 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阐析 **节 传统文化的理论解读 一、文化的概念溯源 二、传统文化的理论厘清 三、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理论释义 第二节 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理论解读 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概念厘清 二、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价值语境 三、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时代功能 第三节 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解读 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的理论释义 二、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释义 三、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辨析 第二章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义明晰 **节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历史生成 一、区域社会变迁中的族际互动 二、族际互动进程中的民族交融 三、民族交融情境中的文化生成 第二节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态势展演 一、次生多元的具象表征 二、“和而不同”的空间特性 三、一体走向的价值旨归 第三节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社会和谐稳定的动力保证 二、河湟文化创新发展的根基寻向 三、“五个认同”价值指向的现实筑牢 第三章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聚焦 **节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调研 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认知与理解层面 二、保护与开发利用态度与行为层面 三、保护与开发利用影响因素层面 第二节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个案考察 一、“塔尔寺”个案 二、“唐卡”个案 三、“花儿”个案 第三节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研判 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成因解析 二、经济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解析 三、价值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解析 第四章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实践面向 **节 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动力机制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三、坚持中华文化基本立场 第二节 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目标旨归 一、推动民族地域文化的时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推动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域铸牢 第三节 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遵循原则 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发展性原则 二、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原则 三、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原则 第五章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经济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路径建构 **节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整体布局 一、加强政府引导,健全完善机制 二、明确文化定位,澄清发展指向 三、立足地域实际,实施统一规划 第二节 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产业开发 一、文化产业开发,关切价值传承 二、依托资源优势,形成文旅合力 三、彰显资源特色,打造产业品牌 第三节 构建文化生态提升主体意识 一、文化生态保护,发挥民众力量 二、民俗资源开发,维护原真态势 三、联动乡村振兴,重视人才培育 第六章 河湟地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价值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路径建构 **节 深挖价值意涵注重弘扬传播 一、强化价值规制,挖掘正向意涵 二、整合价值诉求,凝聚价值共识 三、加大弘扬力度,创新传播方式 第二节 融入民众实践推进社会展演 一、结合时代要求,深化价值展演 二、服务地域需求,具象仪式展演 三、立足主体诉求,丰富生活展演 第三节 固基教育养成形塑主体自觉 一、协同教育内容,筑牢文化心理 二、重视学校教育,给予动力保证 三、拓展教育方式,擢升行为自觉 结语 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玢,女,中山大学法学博士,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文化哲学,主要从事民族关系与文化认同的理论研究。分别在《思想理论教育》、《贵州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理论月刊》、《广西社会科学》、《理论导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省社科思政专项、青海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专项等课题十多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等各级各类课题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