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半个世纪追随一场风暴

用半个世纪追随一场风暴

1星价 ¥19.7 (4.3折)
2星价¥19.2 定价¥45.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74160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57416058 ; 978-7-5574-1605-8

本书特色

《用半个世纪追随一场风暴》所选取的作品风格优美而略带伤感,作者运用真实而接近雕刻风格的文字描述,为读者展现出作者所经历的故事,展现作者回忆中的人物和形象,将读者带领到那个年代,共同经历当时的挫折和痛苦,也共同体会来之不易的幸福。

内容简介

  《用半个世纪追随一场风暴》收录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中的优秀篇章和获奖后新创的作品。两部分作品编汇在一起,给读者以跌宕起伏之感,所选篇章融会贯通,一脉相承,读来荡气回肠,在穿越历史的苍茫中,给人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目录

鲁奖获奖作品《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选
回到芭茅溪
父辈的忠诚
虫声唧唧不堪闻——父亲和一首诗
去看一棵大树
远去的马蹄声
不能遗忘的小镇
在歌声中寻觅——父亲和一首歌
外公在母亲心中
在围场骑马挎枪

新作荟萃
父亲的桑植
高耸人云的碑
马桑树儿搭灯台
圣洁的乳汁
国魂在上
去成都看红军哥哥
幺姨的灿烂年华
邮局
父辈是一首歌
用半个世纪追随一场风暴
展开全部

节选

  在北方生活已久,我是见过雪的。三十六年前走在这条被白雪覆盖的山道上,我初次投向这片土地的目光,我那颗荒凉的心,一下便被漫山遍野顽强挺立的这些芭茅草,被这些凶猛的刀砍不尽火烧不绝的山地野生植物,密密麻麻地占据了,塞满了。看到它们不亢不卑,生生不息,一副傲对苍天的模样,我热血沸腾,顿时感到无比亲切,内心升起一股难言的愧疚感。我真想走到它们面前,伏下身去,把它们一丛一丛抱在怀里,对它们说出我的渴望,我对这片土地万劫不复的眷恋,哪怕被它们锋利的叶片割得遍体鳞伤,鲜血直流。但我不知道当我走进它们的深处,当我看见那几间被芭茅草簇拥着的房屋时,究竟有什么在等待着我。  我就这样踏着漫天皆白的雪野往前走,或者说往前扑。记得那时候我真是年轻啊,刚过四十岁,但却感到疲惫不堪,两只脚像踩在深深的烂泥里,瘦弱的身子仿佛被岁月掏空了。在崎岖并寒冷的山道上奔走,就像一片枯干的叶子在山峦中随风飘荡。因为我几十年走过的路,实在是太曲折,太迢遥了,走得跌跌撞撞,苦辣酸甜。你想啊,出生才几天就被父母时而揣在怀里,时而放在竹背篓里,跟随他们去长征;到了延安,水土还没有适应过来,又被他们送回湘西老家隐姓埋名,东躲西藏。新中国成立后,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找到我,接回身边,接着便上学,当兵,连个恶补亲情的机会都没有;大学还未毕业,便被派到青海去写民族史,但刚着手收集和整理资料,十年动乱又开始了:父母在一夜之间身陷囹圄,我和我的家人被迫跟着含冤负辱。三十四岁正当而立之年,天塌了,作为共和国元帅的父亲抱恨而去。哦,几十年的日子就这样颠颠倒倒,漂泊不定,弄得家破人亡,不堪回首。  三十六年前是什么年代?1975年!当时昏天黑地的“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含冤去世的父亲离伸张正义还遥遥无期。为此我咬紧牙关,忍住泪水,把能说上话的老帅、将军和要害部门的前辈,都找遍了。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著名历史学家胡华教授的举荐,我从西北调回到了北京,然后几经周折,被安排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因为我是学历史的,现在有了名正言顺的调研和宣传革命史的任务。澄清历史的本来面貌,还党史中诸多重要人物的政治清白,从此成了我主动背负的使命。  事后想起来,或许是在战争年代的苦难中长大,父亲虽然没有传给我像他那样高大的身躯,却传给了我坚强不屈的性格,认准的事情谁也不能阻拦。  这次故乡桑植之行,我给自己的任务是,必须到父亲当年带领十几个弟兄举义的芭茅溪盐局去考察一下,看看这座旧址是否还存在。即使遭到人为破坏,我也要看看究竟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了。有句话叫“树高千尺不忘根”,在我的心目中,芭茅溪盐局就是父亲革命的根,也应该是我的根。我已到不惑之年,如今有了亲身寻找历史的机会,能不去寻找父亲和我自己的根吗?  芭茅溪是桑植的一个小镇,离县城一百五十里,与湖北的鹤峰毗邻相接。三十六年前我到达这里时,还没有通公路,只能步行。天说凉就凉了,临近年关,山里开始飘雪。走在父亲当年无数次走过的山道上,我感慨万端,心潮起伏,仿佛脚下踩着的每块石头,每坯泥土,从悬崖上垂下的每片芭茅叶,都带着父亲的体温。  父亲早熟,注定是一个闯天下的人。他长到十三岁,已是虎背熊腰,身强力壮,耿介刚烈,没有多少人敢小看他。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脚蹬草鞋,身系一把柴刀,主动去马帮当骡子客,跟随姐夫谷绩廷去赶马。那时的盐被官府严加控制,各地设有盐局,都由如狼似虎的税警把持。在故乡桑植那种偏乡僻壤,盐就像金子那样珍贵,不容许私自贩运,老百姓吃不吃盐都得交盐税,税负重得让人无法承受。所谓赶马,就是把盐从外地运回来,交给盐局,那是一种辛苦而又危险的营生。因为远走他乡不仅要爬山过坳,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还会遇上拦路抢劫的土匪和强盗。所以,当骡子客,光有力气是不够的,还必须体魄健壮,生性强悍,经得起摔打,在紧要关头能挺身而出,以命相搏。当年湘西的土匪可是多如牛毛,远近闻名,让人闻风丧胆,有人马没有赶回来,命却丢在了半路上。但父亲不惧怕这些,他甚至渴望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一试身手。后来到延安写出《西行漫记》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还未见到我父亲,就为父亲在红军中广为流传的故事着迷。他在《西行漫记》里用了一个章节写我父亲,特别提到他在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还是清朝时期,桑植的一个武官听到我爷爷多次说起我父亲勇敢无畏,从不惧怕险恶,怀疑我爷爷是在吹嘘自己的儿子。一天,那个武官有意请我爷爷吃饭,叮嘱我爷爷一定要把我年幼的父亲带上。  ……

作者简介

  贺捷生,祖籍湖南桑植县,少将军衔,高级军事科学研究员,著名军旅作家,1935年11月1日出生,在襁褓中跟随父亲贺龙、母亲蹇先任全程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青海、中国革命博物馆、基建工程兵、解放军总政治部(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和军事科学院工作。曾任北京市和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参与主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出版工作,历时十余年,十卷本长达1500万字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陆续出版发行,荣获国家图书**荣誉奖。发表许多文学作品,多部剧本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先后荣获全国报刊优秀新闻作品金奖、《中国作家》年度优秀作品大奖、《解放军报》多届长征文艺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朱自清散文奖、冰心散文奖。散文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