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架构解构与实践

包邮业务架构解构与实践

¥44.4 (5.6折) ?
1星价 ¥44.4
2星价¥44.4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4338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121433818 ; 978-7-121-43381-8

本书特色

★借鉴国际先进理论体系,融合国内具体实践 ★深度剖析业务架构 2大视角:业务流程 vs.业务能力 ★系统梳理业务架构 4大核心要素和 6大扩展要素 ★深入介绍 3个企业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全面梳理业务架构概念,提供200个常用术语中英对照参考表 ★整体解构“业务能力”,提供业务能力卡片及能力热力图示例 ★提炼通用性业务架构弹性分层体系-基础分层+扩展分层 ★探索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与DDD协同落地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十余家企业不同角色人员联袂推荐, ★助您快速实现业务架构入门、推进业务架构落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介绍业务架构知识体系与实践落地的著作,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本书首先在架构总述部分分别介绍了企业架构、业务架构的发展历程及主流知识体系。紧接着围绕“价值流+业务能力”这套业务架构体系进行基础性介绍,涉及4大核心要素和6大扩展要素。然后通过业务架构进阶部分,进一步梳理业务架构4大核心要素的配合关系,进而考虑核心要素与扩展要素的整体协同,再深入探讨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协作关系。本书第四和第五部分介绍了业务架构落地及实践相关内容,让读者能够了解业务架构的核心交付物,以及业务架构与DDD如何协同落地,并提供了多个企业业务架构实践案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先由浅入深地对业务架构进行解构,然后从不同角度给出多个企业实践案例,适合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本书对业务高层、CIO/CDO高层、战略规划人员、企业架构师、业务架构师、数据架构师、应用架构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Scrum Master、IT人员、HR招聘人员、咨询实施顾问,以及对企业架构、业务架构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者都会有所启发。

目录

**部分 架构总述


第1章 企业架构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简述 3


1.1 企业架构的概念和作用 4


1.1.1 企业架构的概念 4


1.1.2 企业架构的作用 5


1.2 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及4大主流架构框架介绍 6


1.2.1 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 6


1.2.2 4大主流架构框架介绍 7


第2章 业务架构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简述 18


2.1 业务架构的概念和作用 19


2.1.1 业务架构的概念 19


2.1.2 业务架构的作用 21


2.2 两大主流业务架构体系介绍 23


2.2.1 业务架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23


2.2.2 主流架构一:波特价值链+流程 25


2.2.3 主流架构二:价值流+能力 34



第二部分 业务架构基础知识


第3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 39


3.1 价值流 39


3.1.1 价值主张的基本概念 40


3.1.2 价值流的基本概念 41


3.1.3 价值流阶段的基本概念 43


3.2 业务能力 45


3.2.1 业务能力的定义和命名 45


3.2.2 业务能力的识别 46


3.2.3 业务能力的构成 47


3.2.4 业务能力卡片 51


3.2.5 业务能力分类 52


3.2.6 业务能力分层 54


3.2.7 业务能力热力图 56


3.3 信息 57


3.3.1 信息的概念 57


3.3.2 信息与能力的关系 57


3.3.3 信息架构或数据架构的分层 58


3.4 组织 59


3.4.1 组织的概念 59


3.4.2 组织与能力的映射图 59


第4章 业务架构扩展要素 61


4.1 战略 62


4.1.1 战略的概念 62


4.1.2 战略相关方法论 62


4.2 利益相关者 66


4.2.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66


4.2.2 利益相关者地图 68


4.3 产品 68


4.3.1 产品的概念 68


4.3.2 产品生命周期 69


4.3.3 产品地图 70


4.4 举措 71


4.4.1 举措的概念 71


4.4.2 举措与战略、业务能力的关系 71


4.5 政策 73


4.5.1 政策的概念 73


4.5.2 政策与业务能力、业务组织的关系 73


4.6 指标 74


4.6.1 指标的概念 74


4.6.2 指标与战略、行动的关系 75



第三部分 业务架构进阶


第5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协同 79


5.1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 80


5.2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业务能力 80


5.3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 81


5.4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能力 82


5.5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能力+信息 83


5.6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能力+信息+业务对象 83


第6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与扩展要素之间的整体协同 86


6.1 业务架构整体要素全景图 87


6.2 战略与其他业务要素的关系 87


6.3 Where相关视角及主要业务要素 88


6.4 What相关视角及主要业务要素 89


6.5 How相关视角及主要业务要素 90


6.6 整体监控及优化的相关视角和要素 92


第7章 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关系 93


7.1 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基本协作关系 94


7.1.1 企业架构的位置 94


7.1.2 企业架构中主要架构的基本协作关系 95


7.2 架构分层及中文命名建议 96


7.2.1 目前架构分层及命名相关的主要问题 96


7.2.2 业务架构分层建议 97


7.2.3 弹性分层体系的典型应用 98


7.2.4 统一和简化各架构的各层级中文名称 100



第四部分 业务架构落地


第8章 业务架构的关键交付物 103


8.1 流程视角与能力视角的比对分析 103


8.1.1 能力视角 104


8.1.2 流程视角 104


8.1.3 流程视角与能力视角的比对 105


8.2 不同视角下业务架构落地所须解决的共性问题 106


8.2.1 业务架构原则 107


8.2.2 业务架构盘点与分层 108


8.2.3 构成要素及描述卡片 108


8.2.4 流程/能力框架热力图 109


8.3 业务能力视角的业务架构梳理(以制造行业企业为例) 109


8.3.1 企业级业务能力梳理 110


8.3.2 业务能力热力图 113


8.3.3 业务能力建设及提升基本思路 118


第9章 业务架构与DDD协同落地 120


9.1 DDD的背景 121


9.1.1 关于DDD的发展 121


9.1.2 DDD是解决微服务边界划分的良方 121


9.2 DDD的主要元素介绍 122


9.2.1 DDD相关元素概览 123


9.2.2 领域 123


9.2.3 子域 124


9.2.4 限界上下文 124


9.2.5 实体 125


9.2.6 值对象 126


9.2.7 聚合 127


9.2.8 聚合根 128


9.2.9 通用语言 128


9.2.10 DDD的基本实现过程 129


9.3 DDD与业务架构等的融合 129


9.3.1 DDD如何在企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129


9.3.2 DDD与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的融合 130



第五部分 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第10章 K公司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137


10.1 K公司简介 138


10.2 K公司面临的挑战和价值链分析实践的背景 138


10.2.1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138


10.2.2 决定应用价值链分析方法 139


10.3 进一步了解价值链构成 140


10.4 绘制企业自己的价值链 142


10.4.1 定义活动目标 143


10.4.2 定义价值环节 143


10.4.3 定义价值活动 143


10.4.4 绘制热力图 144


10.4.5 定义流程任务 144


10.4.6 分配角色 146


10.4.7 重构组织架构 147


10.5 案例小结 150


第11章 V公司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151


11.1 V公司简介 152


11.2 V公司面临的挑战及业务架构建设的背景 152


11.2.1 面临的挑战 152


11.2.2 决定建设业务架构 154


11.3 启动业务架构设计 155


11.3.1 业务架构设计的关键思考 155


11.3.2 流程框架设计方法 157


11.4 设计业务架构 159


11.4.1 建立流程设计组织 159


11.4.2 明确流程框架设计计划 159


11.4.3 开展流程框架设计工作 161


11.4.4 流程框架评审 169


11.5 业务架构落地 169


11.5.1 组建业务架构落地保障体系 169


11.5.2 利用IT工具固化 171


11.6 案例小结 174


第12章 T公司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175


12.1 供应链的演化与发展 176


12.2 T公司供应链的模式演化案例分析 176


12.2.1 企业简介 176


12.2.2 T公司面临的挑战 177


12.2.3 T公司供应链的模式变化 177


12.3 案例小结 190



附录A 业务架构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参考表 191


展开全部

节选

第3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 第2章所提到的以“价值流+能力”为基础的这套业务架构知识体系,其所包含的10个业务要素分布在两个圈里(里圈和外圈),本章将会介绍里圈4个业务架构核心要素的基本概念,尤其会针对“价值流”和“业务能力”进行重点介绍。 本章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 价值流; ?? 业务能力; ?? 信息; ?? 组织。 3.1 价值流 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企业,基本都会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理念。价值流这个概念的导入,对于牵引和体现这个理念有重大帮助。在此我们一起了解与价值流相关的主要概念: ?? 价值主张; ?? 价值流; ?? 价值流阶段。 3.1.1 价值主张的基本概念 价值主张是指某种产品、服务或组合,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或给客户带来体验或收益,客户因而也愿意为所获取的价值支付一定的费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吃、穿、住、行、学习、娱乐等事宜,都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相应的生活所需。 战略大师卡普兰和诺顿曾说过,“战略是基于差异化的客户价值主张,让客户满意是可持续价值创造的源泉。”[ 请参阅:Robert S. Kaplan, David P. Norton. 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Harvard Business Press, 1 February 2004. ]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企业,企业负责人需要通过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向外部客户提供价值,与此同时,需要确保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低于客户所能支付的费用(投入产出比),进而保障企业可以良性可持续地运转,持续向客户交付价值。 价值主张一般是站在企业角度而言的,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角度的价值诉求。在商业画布九宫格中,价值主张处于中心位置;与此同时,在谈论价值主张时,一定会结合目标客群来谈。当一个企业要决策是否在某个产品或服务上进行投入时,首先需要分析和明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服务哪个客群、到底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是否是目标客群所能承受的。 关于如何创造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皮尼厄(Yves Pigneur)等在2014年出版的《价值主张设计》(Value Proposition Design)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尤其是从事“产品”相关工作的人士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3.1.2 价值流的基本概念 前面第2章中提到过,BIZBOK给出的价值流定义是:为客户创造结果的端到端活动的集合,客户可能是价值流的*终客户或内部使用用户。 图3-1是一个酒店服务的例子,表明价值流是一个端到端的价值增值活动集合,是为了向利益相关者交付价值(能解决特定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一个价值流会涉及多个价值流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为利益相关者贡献相应阶段所产出的价值项,通过各阶段的价值项汇总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整体价值交付。 图3-1 酒店住宿的价值流及价值阶段示意图 价值流有以下3方面关键特征: ?? 需要向特定利益相关者交付价值(针对特定目标客群); ?? 需要达成目标客群的特定价值诉求; ?? 价值流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带来价值增量。 基于价值流的上述3方面关键特征,我们来了解一下价值流的优势及现存的一些不足之处。 1. 价值流的优势 当我们引入“价值流”这个概念时,经常被拿来和流程进行比较。相比于平常所说的“流程”,价值流的优势如下。 (1)价值流会更有针对性,它针对的是特定目标客群、特定的价值主张,目标明确。 (2)价值流的结果导向及价值增量的诉求会更加强烈,依据价值流分析,更容易辨识出哪些环节对于交付客户价值诉求是增值的、哪些环节是不增值的。无价值增量的环节理论上可以去掉或弱化,这将有利于避免“流程越做越重、疲于应付而收效甚微”的情况。 2. 价值流应用目前存在的不足 在企业中实际应用“价值流”时,经常会碰到下面两类典型问题。 (1)价值创造重复的问题:目前给出的价值流定义,可以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来触发,利益相关者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这容易导致内、外价值流所创造的价值出现重复和混淆的问题。理论上来说,我们要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应该是所有交付给外部客户的价值。企业内部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为外部客户服务,内部活动的价值增量会体现在为外部客户创造的价值上,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内部活动是外部客户价值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价值流的数量控制问题:一个企业有多少条价值流比较合适?理论上来说,围绕1个目标客群的1个价值诉求,就可以触发1条价值流;1个目标客群如果有n个价值诉求(如需要电脑、需要打印机、需要音箱、需要手机等),就可以有n条价值流。与此同时,如果目标客群有多个(比如m个),这么一来,理论上可能会有m*n条价值流。 对于上述典型问题(1)的处理,笔者个人的建议是回归初心——既然我们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谈的“价值”主要是针对外部客户的,那么在考虑价值流时,只考虑外部客户触发的价值流,除了战略相关活动,企业内部的其他各种活动,只是一个个用来直接或间接支撑外部客户价值流实现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解构逻辑会比较清晰,避免重复和混淆。 对于上述典型问题(2),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是,一方面对目标客群,进行适当归类(比如,分为ToB客户和ToC客户,或者分为“大客户”“中小客户”“个人消费客户”);另一方面可对目标客群的价值诉求进行提炼合并,类似的价值诉求可以归为一类(比如,需要的话可以考虑把电脑、打印机、音箱等需求都归为一类——“电脑及配套产品”)。进行上述处理后,如果价值流数量还是比较多,那么可以基于对业务的理解,识别出有哪几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流,对于非核心的价值流可以适当弱化或忽略,以确保企业的有限资源聚焦在核心价值流的实现上。BIZBOK给出的基本参考建议是:价值流属于相对高阶的概念,一个企业的主要价值流数量一般不超过20条。 3.1.3 价值流阶段的基本概念 下面我们继续以酒店住宿价值流为例,进一步分解该价值流的主要组成。 1. 价值流阶段的概念和特征 在图3-1中,酒店服务的整个价值流由4个主要阶段组成:预订房间、入住、享受酒店服务、离店,这4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价值流阶段”。整个价值流,是为了整体交付特定客群的价值诉求。而其中的每个价值流阶段,都会贡献相应的价值增量,以确保客户所需整体价值的逐步实现和完整交付。 价值流阶段的3个主要特征如下。 (1)每个价值流阶段都有对应的“价值项”,可理解为它是该阶段为客户带来的价值增量。若某个阶段无法为实现客户所需价值带来增量或做出贡献,理论上这样的价值流阶段可以舍弃。 (2)每个价值流阶段都有进入条件。只有满足特定前提条件才能进入某个环节,通过对前提条件的确认和保障,有利于该价值流阶段顺利实现该阶段对应的价值项。 (3)每个价值流阶段都有退出条件。设立明确的退出条件或退出要求,可以快速验证该阶段是否顺利完成该阶段的任务,并相应触发下一个环节。 2. 价值流阶段示例 结合上方所描述的价值流阶段的概念和特征,基于酒店住宿场景给出价值流阶段示例如表3-1所示。 表3-1 价值流阶段示例 价值流阶段名称 描述 利益相关者 进入条件 退出条件 价值项 1.预订房间 通过网络或电话预订酒店房间 客户、预订服务人员等 客户在特定地域有临时住宿需要 生成预约订单,完成酒店房间的预订 客户提前订上房间,住宿安排获得保障 2.入住 提供相关证件及押金等,酒店前台办理入住 客户、前台服务人员等 提供预约订单信息,提供身份证明及押金(预付款或预授权) 完成信息核实及预付款收取,客人获得房间钥匙或房卡,房内设备设施可用 客户拿到房间钥匙, 房内设备设施可用,可以入住 3.享受酒店服务 住宿期间,客户享受酒店的住宿、餐饮及相关配套服务 客户、前台/住宿/餐饮等服务人员 客户拿到房间钥匙或房卡,且房内设备设施可用 客户已享受约定日期的酒店服务,已到约定退房时间 客户享受酒店住宿、餐饮及配套服务 4.离店 前台办理离店手续,退回押金 客户、前台服务人员等 已到退房时间或客户提前退房 完成离店手续 客户完成离店手续、拿回押金(收回剩余预付款或取消预授权) 表3-1所给出的是一个基本的价值流阶段描述模板,一般会包括价值流阶段名称、描述、利益相关者、进入条件、退出条件、价值项这6个要素。企业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考虑是否增加下面这些补充列。 (1)可将利益相关者拆为两列,一列是触发型利益相关者(Triggering Stakeholder), 另一列是参与型利益相关者(Participating Stakeholder)。特定的价值流往往是由于触发型利益相关者的特定价值诉求而产生的,而在价值流的各个阶段会有内部、外部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主要是为了共同实现触发型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 (2)当我们罗列“价值项”时,默认是站在客户角度来看的。如果需要,可拆为两列,一列描述客户所获得的价值(必填项),另一列描述企业所获得的价值(非必填项)。 (3)为了便于判断某个价值流阶段的完成质量,可引入适当的指标来衡量该阶段的产出效果(非必填项)。相关指标如果需要也可拆为两列,一列描述从客户角度需要完成什么考核指标,另一列描述从企业角度如何进行考核。在定义企业内部的考核指标时,建议先了解客户角度有什么考核指标,以确保企业内部的指标完成的确有助于客户侧相关指标的完成。

作者简介

【王旭东】清华大学自动化控制工程硕士,服务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有近20年中软、联想、华为等内部或外部信息化、数字化项目经历。从顶层规划设计到业务流程变革再到数据产品业务赋能,都有丰富的实战及操盘经验。积极探索企业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治理等的落地实践,并热衷于融合国内外优秀知识体系推动企业架构在国内的交流、发展和应用,与周金根老师共同创立了企业架构EAGC社群,为国内企业架构爱好者搭建了共创交流平台。 【魏炜】武汉大学计算机软件硕士,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18年,曾任职于深圳航空、华润、华为、万科等行业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企业架构、IT战略规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曾主持大型企业“十二五”和“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及年度商业计划,曾担任企业架构师,负责架构治理及4A架构在战略项目中的拉通设计,并具有创建和管理架构与规划团队的经验,对业务架构及IT架构有深刻认知。 【罗飞】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硕士,作为数字化领域的探路者,在华为等头部企业进行长期探索。具有 13 年以上华为数字化实践经验,曾担任数字主线LinkX产品经理及全球性产品数字化组织Prostep iViP的华为代表。 【徐振轩】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担任用友战略管理产品的架构设计工作,擅长通过跨系统规划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执行。有多年创业经历,在EA方法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案例。重点研究领域: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架构实践。 【路希】拥有电气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MBA学位,20年制造业工作经历,先后在日企、港企、欧美企业、民企任ME、DQE、PIE、IT、CIO、COO、集团运营副总经理等职务,并在多家企业担任常年顾问。长期研究企业架构、业务架构、系统工程等先进学科和实践应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擅长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驱动企业管理绩效的改善和提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