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豆南山

种豆南山

1星价 ¥39.2 (4.9折)
2星价¥39.2 定价¥8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7428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1,268页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47742853 ; 978-7-5477-4285-3

本书特色

全书精选收录了五十二篇散文,其中,有对父母亲情的感恩,对乡土的眷恋,对教师生活的感怀,还有对人生百态的感悟。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旷达的心境和人生态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乡音回音、你的容颜、夜的隐喻、岁月留香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原野之恋 ; 小镇春秋 ; 情寄象峪河 ; 故乡, 你可记得你原来的模样 ; 小米遐思 ; 故乡在梦里 ; 小巷湮没于光影中 ; 乡野回音 ; 父亲 ; 母亲没有眼泪 ; 千层底布鞋 ; 永不消逝的柳笛声 ; 娘的手 ; 暗光 ; 我把父亲种进地里 ; 中元节, 我坐在坟墓旁 ; 你的容颜等。

目录

目录 **辑 乡野回音 原野之恋002 小镇春秋007 情寄象峪河010 故乡,你可记得你原来的模样 014 小米遐思018 故乡在梦里024 小巷湮没于光影中 029 乡野回音036 第二辑 你的容颜 父亲042 母亲没有眼泪045 千层底布鞋048 永不消逝的柳笛声052 娘的手055 暗光061 我把父亲种进地里068 中元节,我坐在坟墓旁073 你的容颜077 第三辑 夜的隐喻 镜子082 傻子的春天084 站成一尊傲岸的雕塑088 旅行,只为灵魂的一场场遇见 096 不必羡慕他人,你我皆是“绝版”102 等以后·趁现在105 吃109 面具116 夜的隐喻 第四辑 岁月留香 情归金秋178 光阴三味183 衣服186 我的太师,我的家190 恋曲1990 195 听,海的声音200 迤通西南行209 愿岁月温柔以待220 冬夜,那一声叮咛223 幸福密码 226 愿你的未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230 儿行千里,爹娘的心也一并被带到了远方235 别239 站在半百分水岭上 245 一个人,一盏灯 250 我始终是没有戴着镣铐的一介囚徒 257 岁月留香 264
展开全部

节选

我的五十二 夜,沉沉暗夜。一弯残月斜挂于天际,光清冷而无声。一带绿树,沐浴在乳白色的月华下,似乎正在做着一场遥远的春梦。朦朦胧胧地,花池里残留的一朵两朵枯萎的荷,颜色褪尽,容颜老去,痴痴地仰面望着我,仿佛要轻声告诉我,告诉我生命的悲欢与喜乐。 慢慢踱回房间,打开电脑,于键盘上敲出一串串瘦瘦的文字。 五十二年前,当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之时,我的父母 生辛苦劳作的普通农家夫妇,没能生就我聪慧的头脑与俊朗的面庞,更没有赐予我高贵的出身与丰足的财富。他们所能给予我的,只有平凡渺小的生命,让我像蟋蚁一样,学会了承受苦难,懂得了隐忍坚强。不知道为什么,长得丑丑的我却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这颗心,吟唱岁月的诗篇,感受时光的沧桑,时而欣喜于早春枝头新生的嫩芽,时而感慨秋日缤纷的落叶;也曾为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而欢欣,也曾为落日熔金的壮美天空让心绚丽得如同花儿一样。于是,一行行枯瘦的文字如清泉般汩汩流泻,记录着生命的每一次心灵悸动,书写下灵魂深处点点滴滴的渴念与怀想。 无意于鸿篇巨制,也不在乎人们能从中得到些什么。既然生命曾在 此停留,总得留下一丝痕迹,也不枉来这尘世一场。文字是有灵性的,只可惜,她就是一个调皮的小姑娘,当你想抓住她时,她就会像蝴蝶一样翩翩翻飞到潺潺溪流的对面岸上。你只能追寻她银铃般的笑声,追溯她洒落在风中的淡淡馨香。这个小姑娘,偶尔也会垂怜于我,悄悄踏着小碎步流连在我的茅舍四周,轻轻叩开我开满鲜花的窗根,把手中的瑶琴抚响。串串灵动的音符呼唤春雨飘落,催动雪花飞洒,鸟雀应声鸣幽谷,竹影多情摇月华。甚而,她还会蹦蹦跳跳甩动羊角小辫,在我的几案上研出一池水墨,斑斑驳驳地把一幅幅画卷点染在张张素笺之上。 裁下一片霓虹,点亮万千星光。希望的田野里,总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尽情吐露芬芳。不管生命历程多么艰辛,不管沉甸甸的岁月于无声中早已压弯挺直的脊梁,只要还有一丝心香,我愿赤足行吟在广袤原野的田填之上,为着每一个崇高的生命纵情歌唱! 其实,文字蕴含着宇宙乾坤,暗藏着生命密码。点横竖里有清欢,撒捺提中隐惆怅。每一个字都是一段往事,每一个词都是一缕幽幽的情思。 杨绛说:“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生命之火可以取暖,我自然可以煨着文字,温暖我冰冷的双手,就在这样一个深沉的暗夜,像跳跃的音符,文字流淌着、跳动着,挽成诗行,缀成篇章。 我相信,卑微者也有梦境;我坚信,疲惫的跋涉者,双眸同样看过别样风光。我把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想洞悉隐藏在历史隧道中的谜底;我纵开思绪的野马,让它撤鞍脱缰,向着更加寥廓的原野驰骋。 在如水的日子里,故乡、故土,亲人、朋友,无私赐予我心灵悸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静穆无言,铿然一声,拨动我如弦的灵瑰。于是,我的眸子里幻化出了一幅幅如昨的清晰场景……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的痛,舔舐过不同的伤。没有谁能和他人感同身受,更没有人能轻易替代别人。我虔诚地捧起一支秃笔,用文字将生命的线条搓成一条结实的缆绳,只为拽住我渐行遗忘的过去;化血为墨,在一方素白上雕刻我曾经的时光。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当我从积累的四十万余字中择取结集的篇目时,回首清点,恰恰五十二篇,竟与我的年龄吻合!早年,央视曾有一档黄金节目一幸运52。或许,我真的很幸运!那么,就将这份幸运栽种到我所钟爱的南山吧!期待着,我的南山之巅豆苗繁盛,豆香清远而悠长…… ——于2021年深秋 代序 小巷,一帧简约的心灵底片 ——浅析散文《小巷湮没于光影中》 《种豆南山》是文友墨梅淡痕(作者,笔名,以下简称“作者”)的**本散文集,收录了他近年创作的五十二篇散文。作者,与我同在江山文学网逝水流年社团,一起坚守着一个文字的梦想。他从教二十余载,教书育人之余,读书习文,心中所愿便是煨着文字向暖而生。 书名《种豆南山》看似诗意浓郁,实则体现了一个写作者旷达的心境和人生态度。“种豆南山”出自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诗中的“南山”所指庐山,而作者意念中的南山,或许有着更为广泛的寓意吧。 当下的文学在各种外在元素的不断介入和冲击下,变得越来越浮夸,散文的纯粹性被破坏,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文学的名义,纯粹地投入文学疆域的写作者越来越稀少。我所认识的作者,在属于他的一方精神世界中,依然能够保持真诚与坦然,去亲近他深爱的文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道:“散文易学而难工。”在多年的散文创作中,作者孜孜以求,逐渐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散文风格和内在美质,这种内在美质就是散文的气韵美,主要体现在:扑面而来的书卷气、书香气,从容淡定的真性情,浓郁的情感等方面。 在这本《种豆南山》中,我撷取了*喜欢的一颗“豆子”——它与作者的乡愁一起根植于小巷中。那是我们旧式的灵魂在行进途中,不小心遗失的一个梦,一个无法复原的梦境。 阅读作者的散文《小巷湮没于光影中》,关于小巷的记忆全部被激活。一篇散文,深情中隐藏着忧伤,如同一部老电影中的画面,慢慢渗透,慢慢回放…… 忽然想起,突感怆然。 作者的这篇散文是一种叙述意义上的日常书写,散文在写作上注重现实生活细节的呈现以及个体情感的注入,以此将读者带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去。这个情境便是湮没于光影中的小巷——它隐匿于北方某地的一个村庄里,不为人知,鲜有人去,却时常在作者的记忆中浮现。 作者笔下的小巷实则就是一幅乡村日常生活图景,而作为这篇散文的重要支撑是小巷图景中的那些细节,这其中包括三五只母鸡、一只看门狗、几只鸽子,居住在巷子里的老人、娃儿,还有作者的故友——他们的生活、情感以及被现实遮蔽下斑驳复杂的人性暗影与生活困境。 一条与古朴温婉的江南小巷截然不同的巷子,经过西北风的涤荡、黄沙的磨砺、霜雪的冻馁而变得形容枯槁、皮肤皱裂。江南小巷的青石板路被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黄土路替代,看不到粉墙黛瓦,听不见河水潺潺,只有干枯的树枝晃动在初冬灰色的天空下,像是无声的挣扎。从小巷深处走来的不是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而是那个头箍半新不旧白羊肚毛巾,身披羊皮大袄,粗壮的腰间斜插着一支长长烟袋锅的北方汉子。 这是在散文**部分中,作者对故乡与江南小巷的描写,空灵、蕴籍又直抵人心,运用的是呈现型的叙述笔法。在一个初冬的下午,当他重返阔别数年的故乡,面对日益苍老的巷子,内心所涌动的是无法言说的惆怅。 这样的描写,读之,能感觉到一种舒柔的慢,如同一截截被切割的时间,如同一幅幅恣意铺开的画面,以至于当我被作者带着一起走进小巷时,被一种四处弥漫的气息所牵引。 更为吸引我的是散文第四自然段的描写: 还是初冬惨白光束下渐渐老去的小巷,只不过那道明晃晃的白光在时间的变幻中,突然有了生命的迹象。它挣脱树枝的羁绊,穿过凌乱的枝叶,勾勒出或长或短的光影,并在作者的眼中成为一种隐喻——生命便是以这种方式在不同的时间里跳跃并获得存在的意义。 这个时候,三五只杂色母鸡“咕咕、咕咕”地叫着,从老旧的门洞里蹿出来,它寻找食物,用来填饱空瘪的嗪囊。随后,一只狗在一处空寂的院落里“汪汪汪”吠叫。还有几只从高高的屋脊上飞来的鸽子,那飞旋的双翅,如弯钩一般,牵动出属于小巷的旧日时光。 这是活着的小巷。 这一段描写在叙述上充满跳跃性,三种动物被作者有声有色地安插进来。作者在散文写作中注重词语与描写对象之间的贴服感,他自带的敏感笔触总是能对一些细微的变动和感受做出独特的回应。这篇散文在朴素的外表下,藏着深刻的内里,在语词之间有一股力量,在后面的叙述中渐渐呈现。 当我们谈及文学作品的“底层叙事”,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对苦难民众及小人物的书写,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全而概之。在我看来,底层叙事更为广泛的意义在于对乡土情结的阐释。乡土是任何人都摆脱不了的精神纠缠,也是人类永远的文化情结。写乡村与乡愁的散文多之又多,同题材散文的大量涌现,造成了散文开山辟路的障碍。 这种困境,作者无法摆脱,而读者更甚。 作为一个土地的出走者,作者早年离开故乡、离开父母外出求学、工作,虽经历了生活的各种境遇,但属于内心的思乡之情从未消减。 他追寻的返乡之路,小巷是一个落脚点,小巷是他倾吐乡愁的一个出口,也是他靠近故乡的一个通道。小巷只是他乡土记忆的一部分,但关乎故乡的全部往事一人与事、情与景却始终萦绕,久久不散。寄情于文字,倾诉乡愁。这篇散文,正是借助于个人的记忆,以一个“归来者”的文化姿态构建自己的话语方式,复活一个交融了欢乐与悲伤的小巷。 我将散文第五自然段娘的一声呼唤——“孩儿,回来吃饭啦!”视为这篇散文第二部分的开篇。以这样的方式引入叙述,是一种以个体情感为基点的表达,这种直接的、向内的书写决定了散文叙述者的抒情倾向——道尽生活之情味。 这一部分的叙事带动了一些记忆的复活—— 比如,在巷子里疯跑、嬉闹的孩子们。 比如,在岁月的更替中,从小巷搬离出去在别处安居的年轻一代。 比如,在时光的消逝中,绝尘而去的老一辈们。 有一个场景是属于作者自己的。这在我看来是散文写作中极为珍贵的书写。我一直说:散文实际上就是写“我”,写“我”的生活、“我”当下的生活、“我”曾经经历的生活、“我”看到的生活、“我”内心隐藏的生活,然后体现在写作上,付诸文字上的是一种内心的返程。让散文回到生活本身,回到“我”的状态中,回到身体的经络与心脉,是一件很难的事。 难的不是运用写作技巧将“我”放在散文里,而是如何完成内心的返程。阅读至此,我感觉作者做到了。在这篇散文中,他写小巷,写生活在小巷中的“三汉爷爷”“少时的玩伴”“庆”等人物的日常,笔墨之中,尽显文采。但他没有忘记写自己。在一次打斗中,作者误伤了玩伴“大川”,平时省吃俭用的娘称了三斤草纸糕,带着他一起上门给大川赔礼道歉。娘的执拗、娘的一身正气、娘对孩儿的那种言传身教胜过无数次的说教。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简单的勾勒来表现这段往事,其中还饱含更为深远的含义,而这完全交给读者去品味。 三汉爷爷、三汉奶奶作为小巷老一辈人物的代表,常年居住在巷子的东头。散文中有对三汉爷爷的描写:一个干瘦的老头儿,满脸核桃褶子,还长着一瓣蒜头鼻、三雄山羊胡。喜欢在吃饭时,擎一杆长长的旱烟袋,蹲坐于巷子深处摆龙门阵。这几句描写把一个北方老汉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很有立体感,颇见功力。 两位老人膝下无儿女,由侄子养老送终。三汉爷爷活着的时候,居住的是被熏黄的土房。低矮的院墙内生长着七八株枣树,农历五月,满树的枣花开了。作者在描写大自然的这场恩泽时,词语有着极富动感的美——枣花开在枝头,风在阳光的怂恿下踱着方步,张开大嘴,吮吸花香。随即,一场簌簌飞扬的花瓣雨,落在下地归来的农人身上…… 这是北方巷子初夏时分缤纷多姿的意象,也是作者精心选定的角度和线索,看起来似乎不是太特别,却在文字的轻轻提拉中有了极美的姿态。而让读者*终循着这一线索慢慢靠近的是,作者在描写两位老人故去之后院落里的场景:院子和土房纷纷倒地,几截断壁残垣,在黄昏的光影里敦乃长叹,与这种荒芜截然不同的是院内的枣树与野草,它们没有随着两位老人一起离开,而是自顾自地疯长,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它们对小巷的守护生生不息。这疯长的枣树和野草,在那一刻,如同芒刺一般楔入他的心,随之,这些文字便顺着一种意念,从他的指尖涌了出来。 从这部分开始,我欣喜地发现,作者在散文叙述层面的表现更为宽阔,文本的构建上有着深刻的体验性和内在性。近几年的散文写作,不再以传统的单一叙述,是否紧扣主题来判定一篇散文的优劣,而是要求散文写作者提升视角,尝试向多元化叙事行进,以多种人称的互换叙述来加深散文的牢固度,以多种叙事来拓展散文的纵深度,以不断变化的手法来提升散文的表现力。这篇散文在多元视角的探秘和运用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我觉得作者在散文文本的探索上可以往这方面多下功夫。 作者的散文,储存着关乎故乡的往事,他的情感和记忆也自觉地依附在散文的枝节中,在枝节中横生出来的还有故乡的自然风物,小巷生活图景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散文有散文的姿态,写作者以“匍匐在地”的姿态书写散文,就很容易走进散文的内里,很容易彰显散文的本然气质和韵味。以寻常的心情和语言入境,无一点矫饰和雕琢。以一条普通的小巷作为散文的基点,书写故乡的变化和故友的生活状态,从而行至一种真诚的追寻,这是这篇散文自带的光芒。小巷中的人与物,散文与生活无隔阂的书写,轻而易举地抵达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作者写故乡,写村庄,没有一味地赞美。数年前的那个寒衣节,他返乡祭祖,他的家就在这条小巷里。然而,父母去世多年,家早已不知所踪,空寂的院落被锈迹斑斑的铁锁锁住,日夜滋长的,唯有那一缕难以言尽的愁绪。 作者写小巷,不为写而写,小巷中有人,有自己也有别人。阅读作者的散文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总是善于找寻自己的散文角度,运用自己的语境,在自己营造的情绪氛围中由物及人、由人及情地以具体的物象进行连接。因此,这篇散文在描摹上还是很见功力的,细节勾勒,场景铺陈,情感上皆细腻而丰满,从某个细微之处流泻出来,延展成一种情绪。但这篇散文,稍感不足的是散文“神聚”的缺失,在个别升华的地方,容易流俗。比如散文的末尾,*后以一句“送走二明,驻足,茫然四顾,小巷依旧静谧,几声鸽哨从半空划过,像是从遥远的佛国送来的阵阵梵音,渐行渐远,轻悠绵长……”收束全文,看似极有回味感,但这样的收尾太过常见,且缺乏该有的力度。 我把描写“庆”的叙述作为这篇散文的第三部分。“庆”与作者同龄,他的家在这条小巷的西头,一处窄窄的院落,从生到死,他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一生。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死去。“庆”的去世,是小巷的哀痛。他的妻子*终抛下一双儿女投向别人的怀抱,小巷以无限的宽容收留了两个苦命的孩子。这种痛,以钻心入骨的方式进入作者的体内,以至于在交替更迭的时光里,作者回到小巷,散射的光影中寻不见故友的身影,一想起他,这种痛,依然不曾消隐。 作者的笔触,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梭,一会儿他沉浸在对“庆”的怀念中,一会儿又在小巷中与少时的玩伴“二明”重逢,这种时间的跳跃感并没有打乱散文的脉络,由于作者对散文结构的掌控力,使得散文的画面在时空的变幻中得以无痕地交错。 “二明”的*后出场,隐含着别后重逢的感伤,也是小巷更为沧桑的画面:二明穿着一身沾满黄土的衣裤,一张麓黑的脸,头发蓬乱,双鬓如霜雪一样的白……他站在作者的身后,你刚回来吗?一句微弱的问候,带出内心错综复杂的情愫。相比爽直的二明,作者在发小面前表现出来的小拘谨,似乎应验了那一句“近乡情更怯”,因此,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已不再属于这里,不再属于小巷。 “我”,是归人,一个折断根的归客! 对于这一部分的叙事,感觉笔墨上还是不够舒展,如“庆去世后,他的妻子出走,娃儿的成长”,又如“二明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还可以有更为细致的延展,若能加以叙事,我想这篇散文将更具痛感。而痛感,是评定一篇好散文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元素。 一声“我是归人,一个折断根的归客”,这是本文的作者,一个已然中年的北方汉子,替尘世中的游子们用力喊出的内心的真诚与怅惘。这一声,忽然入耳,依然深感怆然。 阅读作者的散文,感觉他的散文更像是一股清流,从堆积的泥沙中倾泻而下,将散文品性中*重要的元素一“真”得以完好地呈现。他叙述故事,善于从细微处入手,且注重语言的诗意质感,这也是作者散文的一大亮点。 世间文章大多成于天真,坏于矫情。散文是*不会说谎的文体。写了很多年的散文,我一直深信这一点。在作者的这篇散文里,我读到了散文的真、人性的真、生活的真、情感的真,这是需要我们去守护的。期待作者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写作,在以后的散文创作中,继续以生命体验为底色,以思想的超拔为目标,展现给读者更高的格局与境界。 祝贺作者散文集《种豆南山》出版。 —纷飞的雪(徐珏)写于上海??丁香水岸

作者简介

刘够安,笔名墨梅淡痕,山西太谷人。五尺男儿,一介书生。1994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原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任教,现供职于山西省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宣传部。从教二十多年来,自愧亦无甚成就,惟愿煨着文字向暖而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