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包邮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38.4 (5.6折) ?
1星价 ¥38.4
2星价¥38.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7209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20720977 ; 978-7-5207-2097-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诗词爱好者,苏东坡爱好者。2.古典文学、文化爱好者。苏东坡,中国文学长空中一颗*明亮的星。一生历尽兴衰荣辱,却能“由窄处往宽处想”,在词中指出向上一路,超然旷达。

内容简介

东坡多情,也长于思辨,在词的世界里,他所抒写的情,所呈现的意境,有多样的姿态,在出入之间,展现出各种跌宕的情怀,充满着兴发感动的力量。 东坡绝非完人,他有优点,也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人之可贵,就在有不完美处,东坡和我们一样会犯错,有缺点,但却比一般人更能承担苦难,并以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襟,面对人生困境,表现出更强韧的生命力。 读东坡词,往往更能读到一种勇于面对生命的态度,一种自由意志和创新精神的展现。 “人与经典”不只介绍经典,更强调“人”作为思考、建构、阅读和反思经典的关键因素。因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发经典丰富多元的活力。我们的经典早早就发出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大哉问。千百年来的声音回荡我们四周,不断显示人面对不同境遇——生与死、信仰与背离、承担与隐逸、大我与小我、爱欲与超越——的选择和无从选择。

目录

“人与经典”总序∕王德威 … 1

“人与经典”总导读 / 柯庆明 … 5

序言:为什么是东坡,为什么是词∕刘少雄 … 5

上篇 云散月明——东坡的一生

楔子 … 3

年少岁月(1036 — 1056 年)… 8

初入仕途(1056 — 1068 年)… 15

新旧党争(1069 — 1079 年)… 21

谪居黄州(1080 — 1084 年)… 32

重返汴京(1084 — 1089 年)… 38

四任知州(1089 — 1094 年)… 43

流放生涯(1094 — 1100 年)… 48

云散月明(1100 — 1101 年)… 55

… 1 …

词 东坡经典潮来里卷风万有情

下篇 指出向上一路——东坡的词

东坡词中的世界 … 65

 一、东坡词是宋词的奇葩 … 65

 二、词的美感在其独特的情韵 … 66

 三、宋人多情及词中的跌宕之姿 … 70

 四、东坡填词缘起及其创作意识 … 72

 五、东坡“以诗为词”的意义 … 76

 六、东坡词的启发 … 81

悦读东坡词 … 86

 一、此生飘荡何时歇——杭州时期 … 86

 二、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密徐湖时期 … 106

 三、也无风雨也无晴——黄州时期 … 144

 四、此心安处是吾乡——黄州以后 … 191

 五、似花还似飞花——咏物及其他 … 210

后记 … 229


展开全部

节选

东坡善于体情,故能填词,这是不争的事实。东坡填词乃源自“人生有别,岁月飘忽”之感,强烈的时空意识是东坡词的主要特色,但真正的关键是东坡“多情”。词的抒情特质,主要就是以时空人事对照为主轴,在今昔对比的情境下,缘于人间情爱的执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羁旅之感、忧生之叹、失志流转之悲等种种情思遂变成文人词的重要主题。东坡词在这些方面有很深刻的体验。东坡《念奴娇》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多情”应是他反省过去半辈子如此焦虑不安、那么困顿潦倒的重要原因。因为多情,便生许多眷恋与执着,带给身心无尽的创伤。但若然无情,东坡就不能成就更完整的人生、更成熟圆融的生命意境。情,有其令人陷溺的一面,但它也是救赎的力量;人生不至于冷漠、荒凉,要靠人情的滋润。东坡所有的词篇,见证了他出入于情的真切体验。东坡学问,多切人事,而其词因事缘情,即景述怀,既属个人真情至性之表现,也有普遍的人间意义。所谓“也无风雨也无晴”“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些都不是抽象的概念,也非哲理思辨所得的意境,而是东坡从实际生活中体证的心得。东坡于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故感慨深、眼界大、意境高。东坡重情,能真诚地面对一己的情伤,勇于担负人情的责任,故能入其内;而凭借他的性情、学问、襟抱达观的态度,自有超旷的体悟,故能出其外。东坡“以诗为词”“以理导情”,就是能由“词─情”的体性走向“诗─理”的意境发展,“指出向上一路”,充分展现了“旷”的精神。由“今昔对照下的感悟”到“由窄往宽处看人生”,东坡既拓宽了词情,同时也解放了文体,这样的面对生命的态度,这样的勇于创作的精神,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东坡变前人的因歌填词,为自我抒情的方式,自然脱俗,创新意境,这与他的人品之高、用情之真、为文态度之诚有莫大的关系。东坡词清朗俊逸,高出人表,当然是他人格的整体表现。不过,仍须注意的是,东坡词于雅俗之间,所以能别立清丽之境,这关系到一种创作心态的问题。词之出身卑微,词人面对此体时多有欲拒还迎的复杂情绪,而各种理论的提出,亦多为词家自我找寻慰藉的一种方式,所谓尊体,也往往是托辞,借以抚平心理的不安而已。东坡从不忌讳填词,也不刻意为之,兴到笔来,随缘写作,不受局限,遂能出入于文情世界,写作出不一样的内容,体悟出不一样的意境。东坡带给我们一个清新的启示:文体没有界限,人心无限宽广。

作者简介

刘少雄,台湾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台大艺文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专研苏东坡文学、唐宋诗词、宋代文学及词学理论。两度荣获台湾大学教授杰出奖。著有《南宋姜吴典雅词派相关词学论题之探讨》《读写之间——学词讲义》《汇通与适变——东坡以诗为词论题新诠》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