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解缚:启蒙与灭尽(拜德雅·人文丛书)
- ISBN:97875321832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08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32183258 ; 978-7-5321-8325-8
本书特色
★ 虚无主义是一种需要对其诊断并给出解药的病症吗?人们需要重建生存的意义、生命的目的或者修缮人与自然破碎不堪的、不再和谐的关系吗?——虚无主义不是生存的困惑而是思辨的契机。 ★ 拒绝“虚无主义”意味着“生存毫无意义”这一陈词滥调的主张,开掘这一术语背后所潜藏的还未被哲学家钩深极奥的东西,聚焦虚无主义在经历尼采、萨特和后现代主义之后,对今日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 以虚无主义的概念为中心,全面回顾后康德哲学,对阿多诺、海德格尔、德勒兹、巴迪欧、梅亚苏、拉吕埃尔的相关学说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和批判。
内容简介
在尼采、萨特和后现代主义者之后,英国哲学家雷·布拉西耶通过这部著作将虚无主义重塑为一个哲学问题。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皆处理了虚无主义的某一面向。作者通过研究虚无主义,对以现象学和批判理论为主流的当代欧陆哲学的一些核心观点提出了挑战。本书的主要论点有二。首先,作者指出,虚无主义并非“主观主义病态的恶化”,即“宣告整个世界的无效,并把现实化约为保证自我的关联项”。相反,它是“实在论信念的必然结论”,因为实在论坚信,存在着“独立于心灵的现实”;其次,作者提出,启蒙运动打破了“存在之链”,污毁了“世界之书”,作为启蒙进程的结果以及理性力量焕发的必然产物,世界的祛魅标志着知识发现呈现出令人振奋的趋势,而非灾难性的衰退。这些观点一扫虚无主义思想中的特别悲观主义色彩,是对当代人文困境所作出的强有力的回应,给人带来了认知的挑战和智识的启发。
目录
总序|重拾拜德雅之学
序言
第1部分 摧毁明显图像
1 信仰的凋亡
1.1 明显图像和琼斯神话:威尔弗里德·塞拉斯
1.2 科学图像的工具化
1.3 认知的灾难:保罗·丘奇兰德
1.4 神经计算的方案
1.5 取消主义的“悖论”
1.6 从超经验主义到形而上学
1.7 显像的显像
2 启蒙的“假死”
2.1 神话与启蒙:阿多诺与霍克海默
2.2 牺牲的牺牲
2.3 纪念性反思
2.4 空间的剥夺
2.5 死亡的模仿
3 实在论之谜
3.1 原化石:甘丹·梅亚苏
3.2 相关主义者的回应
3.3 意义的两种机制
3.4 事实性原则
3.5 事实性的三个标志
3.6 思想和存在的历时性
3.7 绝对偶然性的悖论
第2部分 否定的剖析
4 解缚空无
4.1 存在的解缚:阿兰·巴迪欧
4.2 本体论话语的优先性
4.3 呈现的法则
4.4 结构,元结构,再现
4.5 缝合不可呈现之物
4.6 反现象的呈现
4.7 元本体论的例外
4.8 呈现的两种机制
4.9 缩离的后果
5 存在之无
5.1 实在论,建构主义,解构:弗朗索瓦·拉吕埃尔
5.2 哲学的本质
5.3 作为先验演绎的哲学决定
5.4 命名实在
5.5 用腹语发声的哲学
5.6 实在的撤离
5.7 *终规定
5.8 思考的客体
5.9 先验的解缚
5.10 绝对的和相对的自主性
5.11 非辩证的否定性
5.12 时空同一性
第3部分 时间的终结
6 纯粹且空无的死亡
6.1 谁是时间?海德格尔
6.2 绽出与绽出范围
6.3 有限的可能性及现实的无限性
6.4 德勒兹:自在的时间和自为的时间
6.5 差异的内强特征
6.6 个体化和个体
6.7 时空的综合
6.8 思考的分裂
6.9 行为的休止
6.10 死亡的两副面孔
6.11 心灵和自然的混合
6.12 复杂性的表现
6.13 心灵的生命
7 灭尽的真相
7.1 尼采的寓言
7.2 转折点
7.3 太阳的灾难:利奥塔
7.4 现象学的褫夺:列维纳斯
7.5 生命的创伤:弗洛伊德
7.6 绑缚灭尽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节选
《信仰的凋亡》 琼斯是一个理论天才,他假设存在一种叫作“思想”的内在类言语片段,这些内在类言语片段很大程度上效仿了公开的可观察到的陈述话语。与公开的可观察到的话语类似,“思想片段”(thought-episodes)不仅拥有和前者相同的语义及逻辑内容,而且还扮演着一个内在角色,这一内在角色类似于公开演说中的言说者以及争辩者。即便公开可观察到的言语片段(speech-episodes)不在场,通过假设内在思想过程的实存,我们也有可能将迄今为止各种各样神秘的人类行为解释为一连串恰切的、有组织的内在思想片段的结果。 当代心灵哲学是一个高度技术性的领域,不同的哲学家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互有论争,然而一旦涉及取消主义的假设正确与否之时,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似乎会超越不同分支之间边界,对整个人类文化产生直接的影响。丘奇兰德的提议简直和文化革命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新的科学话语来重构我们的明显图像。取消唯物主义之下,真正岌岌可危的是人类自我理解的未来。 “常识心理学” 是指前科学的、 常识性的概念框架, 所有正常的社会化人类都会用它来理解、预测、解释以及控制人类和高级动物的各种行为。这个框架包含了诸如信念、欲望、疼痛、愉悦、爱、恨、乐、恐惧、怀疑、记忆、认同、愤怒、同情、意图等概念。它体现了我们对人类认知、情感以及合目的天性的基本理解。总体来看,它建构了人的概念。 《启蒙的“假死”》 在《启蒙辩证法》中,其中有三种语域是完全起作用的:人类学语域、生物解剖学语域以及精神分析语域。《启蒙辩证法》的论证将三种语域交织在一起,同时也区分了拟态(mimicry)和模仿(mimetic):拟态在表面上具有一层消极的含义,而模仿在思辨方面具有积极的含义,我们可以将后者的积极含义概括为“没有概念归摄(conceptual subsumption)的相似”。 因此,并不只有精神衰弱类似于拟态,认知的要求也是如此,精神衰弱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为一种认知的病症。 据我们所知,认知倾向于压抑每一种区别,倾向于还原每一种对立, 由此,它的目标似乎就在于用理想的方案解决它和外部世界的矛盾以此来展现它的理智,并满足于理智弃绝意识和生命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认知立刻就通过一幅平静的画面展现出它的理智,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图画:科学以分子、原子、电子等图像再现了整个世界,同时分裂了生命充满活力的统一体。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思辨自然主义否定了自然历史的非自反性内在,*终回归到了自然神学。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社会历史的自然中介本身是如何由自然史所中介的——这意味着不仅进化生物学而且地理学与宇宙学也都是这样——关于“自然”的哲学话语成为哲学人类学的附庸。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雷·布拉西耶,生于1965年,英国哲学家。2001年在华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2—2008年,以研究员的身份任职于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现代欧洲哲学研究中心;2008年以来,任职于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哲学系。他被视为当代思辨实在论思潮中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 ◎ 译者简介 聂世昌,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大学中文系。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