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政)年轻干部如何锤炼超强忍耐力

(党政)年轻干部如何锤炼超强忍耐力

1星价 ¥29.0 (6.9折)
2星价¥29.0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228449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16228449 ; 978-7-5162-2844-9

本书特色

1、忍耐力是新时代年轻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个人的忍耐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忍耐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本书从现实干部工作中的问题出发,理论结合实用经验、应用古代场景、历史事件思维范式与方法,力图将科学思维与传统智慧相结合,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 2、阐释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如何才能锤炼出超强的忍耐力 本书从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忍耐是一种力量、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抵住眼前的诱惑,才有光明的未来,给欲望设置边界,让诱惑无处用武,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锤炼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在困难面前敢于挺起胸膛、寻找战胜困难的办法;锤炼面对挫折的忍耐力;战胜挫折的强大力量、坚守持之以恒的韧劲儿、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内容,系统阐释年轻干部如何不断增强忍耐力,从而更好地履职尽责,成长、成才、成功。

内容简介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想要真正接好班、担好担子,就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涵养政治力、学习力、意志力,过好“政治关”“本领关”“担当关”,努力在岗位上汲取养分,锻炼能力,成长自己。 本书从面对诱惑的忍耐力、面对困难的忍耐力、面对挫折的忍耐力、面对误解的忍耐力、面对非议的忍耐力、面对逆境的忍耐力、面对委屈的忍耐力和面对压力的忍耐力八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如何锤炼超强忍耐力,更好地履职尽责,成长、成才、成功。本书理论结合案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可读性强,有助于年轻干部更好地锤炼超强忍耐力。

目录

**章 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

一、忍耐是一种力量 / 002

二、忍耐是一种修养 / 006

三、忍耐是一种境界 / 011

第二章 锤炼面对诱惑的忍耐力

一、抵住眼前的诱惑,才有光明的未来 / 022

二、给欲望设置边界,让诱惑无处用武 / 031

三、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 037

第三章 锤炼面对困难的忍耐力

一、年轻干部增长本领的捷径 / 046

二、在困难面前敢于挺起胸膛 / 053

三、寻找战胜困难的办法 / 058

第四章 锤炼面对挫折的忍耐力

一、战胜挫折的*强大力量 / 070

二、坚守持之以恒的韧劲儿 / 077

三、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083

第五章 锤炼面对误解的忍耐力

一、沟通加深理解,理解化解误解 / 090

二、事实胜于雄辩,时间证明一切 / 095

三、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 / 099

第六章 锤炼面对非议的忍耐力

一、面对非议,保持内心宁静淡定 / 104

二、面对非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111

三、面对非议,培养“牛油果型人格”/ 121

第七章 锤炼面对逆境的忍耐力

一、面对逆境勇敢奋起 / 126

二、锻炼坚忍不拔之志 / 129

三、让阳光把逆境照亮 / 133

第八章 锤炼面对委屈的忍耐力

一、委屈的大小是同忍耐力成正比的 / 140

二、把委屈当作砥砺修养自己的硎石 / 143

三、比受委屈更为重要的事情是事业 / 145

第九章 锤炼面对压力的忍耐力

一、以愉悦的心情接纳压力 / 154

二、以卓越的能力战胜压力 / 158

三、以坚强的意志抵抗压力 / 174

第十章 锤炼忍耐力来堪当大任

一、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人生“总开关”问题 / 178

二、敢于担当作为,奠定忍耐力的基石 / 186

三、善于控制情绪,锻造一颗坚强的心 / 191

四、胸襟宽阔坦荡,涵养一颗宽容的心 / 196


展开全部

节选

“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这是古人的明训。意思是说,用忍耐的态度来戒除急躁的脾气,才能走得稳当,走得更远。 忍耐,按词典上的解释,是指把痛苦的感情或内心的感受控制住不让其表现出来;经受困苦或艰难。这种解释虽然简洁明快,但却不足以表达出忍耐的丰富内涵。 其实,忍耐是一种力量、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忍耐是一种力量 “忍耐”不是窝囊、懦弱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力量、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一个人有了这种力量,就会泰山压顶不弯腰,千难万险不放弃,困难挫折不气馁,惊涛骇浪不畏惧。 (一)忍耐是真正的大勇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著有《留侯论》。该文开篇即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认为,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超过一般人的节操。一般人在生活中,常常会碰上无法忍受的事情。一个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并不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他遇到突发的事件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会动怒。为什么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 韩信就是苏轼所说的这种大勇者。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里很懦弱。”他又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裤裆底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原文是: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 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 信,以为怯。 ——《史记·淮阴侯列传》 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了那个屠夫。屠夫很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屠夫,对他说,当年如果没有你的“胯下之辱”,也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因为他有着高远的志向。所以,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是忍耐了那个屠夫对他的羞辱。 后来,在楚汉双方征战中,韩信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成就了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的大业。萧何称赞他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 韩信到底是胆怯还是勇敢,不言自明,他其实是真正的大勇。这就是“忍小愤而图大谋,不忍之事忍之,其志必远”。 一般人受点委屈、屈辱,就可能哭天抢地,甚至拔剑而起,而韩信却能忍受胯下之辱。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者,还有什么不能忍受?所以他能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的大业,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忍耐是真正的自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实际上,战胜自己的过程,就是忍耐的过程。要忍耐自己的急躁、忍耐自己的贪婪、忍耐自己的懦弱、忍耐自己的一切不堪,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世界上真正的强者都是善于忍耐的。大凡成大事者,必定能忍得一时之辱,容得一时之痛。 比如,曾国藩被称为“强者”,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为什么佩服曾国藩?因为,曾国藩从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百姓,一路成长为晚清四大名臣。自律、克制、忍耐、坚持、勤奋,是他身上自强的标签。 蒋介石则更是推崇、学习、效法曾国藩,认为《曾文正公全集》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他把《曾文正公全集》作为案头书,他给将领的*高奖赏就是送一套《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强者”,跟他善于忍耐是分不开的。 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因母丧在家,他依靠师徒、亲朋好友的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一次,绿营兵向湘勇挑战,到了晚上还潜入了曾国藩的府邸,骚扰他的家人。 曾国藩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巡抚。然而,巡抚置之不理,曾国藩就带着湘勇迁到了城外,避开绿营兵的扰乱。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这绿营兵欺人太甚,即便不以牙还牙,也不能给他们让地方!”曾国藩叹息一声道:“大难未已,吾人敢以私愤渎君父乎?”大敌当前,我怎么能为个人利益而泄私愤呢?这真是忍辱负重。绿营兵,原来是清朝国家常备兵之一,后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 (三)忍耐是真正的蓄能 忍耐,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蓄能”。 一个人要干成事、干成大事,是需要积蓄能量的。尤其是在遭遇挫折失败的情况下,更要通过忍耐来积蓄能量。然后用积蓄的能量亮剑出击,东山再起。勾践的卧薪尝胆便是如此。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吴王为了羞辱越王,派他去看墓、去喂马。这本是奴仆才做的事情。越王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行动上还是很顺从。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尽力伺候自己,认为他对自己很忠心,就把他给放了。 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之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便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卧薪尝胆”的由来。为了使越国富强起来,勾践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制定了奖励生育的制度。他让文种管理国家大事,让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 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回越国后“卧薪尝胆”十年,通过整顿内政,努力生产,终于使越国的国力渐渐强盛起来。 后来,勾践灭了吴国,并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这印证了法国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的:“忍耐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甘甜的。”忍耐是以退为进的生存智慧,看似退让,实为有更高的追求。

作者简介

刘玉瑛,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社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专家。著作有《新时代年轻干部**的七种能力》《领导干部要有大格局》等40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曾六次获得中共中央党校教学科研奖。 作品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关键在于落实》被新华出版社评为“40年40本好书”;《领导干部怎样抓落实》被评为新华版2019十大优秀图书;《给领导干部提个醒》被评为全国第三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做真正的党员》被评为全国党员教育优秀培训教材;《给领导干部提个醒》《老实人不吃亏》《诚信决定存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介为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