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786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303278619 ; 978-7-303-27861-9

本书特色

2021年可称为中国“碳中和元年”,亦是世界各国开启低碳竞争的元年,更是中国以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进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布局的元年。中国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这个宏伟的世纪目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新阶段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将走向何方?面对全球低碳发展潮流,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到全球气候治理之中?中国需要怎样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模式才能在21世纪绿色低碳竞争与气候博弈中占据国际优势地位?……

内容简介

本书仔细梳理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目标和靠前低碳发展背景下的气候理论传承与发展、国家政策制定与规划、行业减排路径与进展、靠前合作与竞争等一系列碳中和前沿问题,分为四个篇章加以阐述:
在**篇理论延续部分,本书深入剖析了碳中和理念在靠前气候治理历史中的发展和深化过程,挖掘了碳中和如何成为靠前共识,又如何了靠前气候治理和靠前博弈关系的演变方向,从产业革命的角度探讨低碳转型与气候治理问题,在碳中和带来的大国博弈新规则下分析靠前关系存在的多种潜在矛盾和不确定性。
在第二篇政策转变部分,本书详细地列举了自202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委到行业所发布的一系列双碳重大政策文件,涵盖了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地方推进等多个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并探讨了金融业绿色升级与碳中和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碳市场的角度看待碳金融的发展模式,从碳核查与碳核算的角度研究金融体系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前景,由此引出碳中和优选的支持力量——绿色金融的创新与升级。
在第三篇大国战略部分,本书扩展到宏观视野,以碳中和成为中美博弈新战场作为切入点,将气候博弈这场21世纪优选的靠前博弈展现在读者眼前,也涵盖了欧盟碳关税下的靠前绿色贸易竞争,以及以广西为出发点探索中国面向东盟的绿色金融跨境合作路径,*终展望中国未来的气候治理行动方向。 在第四篇未来发展部分,本书以更长远的视角探讨碳中和对中国未来的意义,不仅具备充分的学术性和理论性,也做到了紧贴实务,具备现实指导意义,例如,探讨中国如何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实现绿色复苏以及防范双碳目标下的“运动式”减碳问题。

目录

**篇 理论延续 
**章 碳中和理论溯源与国际现状:从问世到深化 .........003
一、碳中和问世与在中国的深化进程 ......... 006
二、碳中和与全球形势的演变 ......... 012
第二章 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气候治理下的全球规则重塑 .........021
一、碳中和与三大革命 ......... 022
二、碳中和:一场气候治理引发的全球新共识 ......... 025
三、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新规则:基于金融与贸易视角 ......... 034
四、大国博弈带来的国际竞争矛盾与不确定性 ......... 045
第二篇 政策转变
第三章 碳中和下的政策转型: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地方推进 .........055
一、碳中和纳入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新起点 ......... 056
二、各部委积极响应并相继出台碳中和重点政策 ......... 057
三、各省市积极布局“十四五”地方双碳规划 ......... 059
四、重点排放行业加快制定绿色转型与低碳减排路径 ......... 061
五、各类研究机构广泛开展碳中和理论与实践探索 ......... 064
第四章 碳中和与金融业的绿色升级 .........067
一、金融资源将逐渐向绿色领域倾斜 ......... 068
二、碳中和:绿色金融面临转型新时期 ......... 081
三、绿色金融未来中长期发展与展望 ......... 086
四、碳中和元年,金融需要绿色大升级 ......... 088
第五章 “隐含碳”与碳核算 .........093
一、省级碳排放核算的差异化分类 ......... 094
二、全球碳排放责任核算:谁生产,谁负责 ......... 097
三、生产者原则下,国际碳排放责任驱动模式
如何缔造新的竞争法则 ......... 102
第六章 环境信息披露与金融机构的绿色评估 .........111
一、金融机构开展环境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112
二、绿色金融视角下环境评价的重点与难点 ......... 117
三、含碳环评体系对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机遇 ......... 119
第七章 碳市场与中国碳金融创新 .........125
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现状、潜力与不足 ......... 126
二、开展碳市场金融服务的必要性 ......... 131
三、碳金融体系新阶段的创新方式探索 ......... 134
四、中国碳市场的未来:一场碳金融革命 ......... 141
第三篇:大国战略 
第八章 碳中和——21 世纪中美博弈新战场 ......... 147
一、碳中和,全球新博弈刚刚开始 ......... 148
二、气候峰会后的中美气候博弈 ......... 156
第九章 警惕碳中和成为美国遏华新工具
——全球低碳经济战下的 ......... 165
一、以碳中和为核心的新国际博弈已白热化 ......... 166
二、四种气候博弈的形式与手段 ......... 168
三、中国应积极争取碳中和国际话语权 ......... 170
第十章 欧盟碳关税带来的绿色挑战与中国应对 ......... 175
一、欧盟加大绿色低碳投入以重振气候影响力 ......... 176
二、欧盟启动碳关税的目的与影响 ......... 181
三、中国应对碳关税的战略举措 ......... 186
四、碳关税背景下对中国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 191
第十一章 面向东盟的绿色金融对外合作:广西机遇 ......... 195
一、碳中和进程下,中国应推动与东盟的绿色金融合作 ......... 196
二、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基础分析 ......... 198
三、“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机遇 ......... 203
四、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 ......... 209
五、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推进路径 ......... 221
第十二章 COP26 谈判与中国未来的气候治理展望 ......... 229
一、COP 大会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背景 ......... 231
二、COP26 进展与成果:全球碳市场的历史性突破 ......... 233
三、从气候大会看国际减排格局变化趋势 ......... 239
四、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方向 ......... 243
第四篇:未来发展
第十三章 碳中和对中国的价值、意义与机遇 ......... 251
一、中国视角下碳中和的长远价值 ......... 252
二、碳中和格局下的中国未来:启示与对策 ......... 258
三、碳中和:中国的战略新起点 ......... 265
第十四章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绿色复苏:
契机、困境与出路 ......... 269
一、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契机 ......... 271
二、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困境 ......... 274
三、世界各国绿色复苏政策及其启示 ......... 277
四、中国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举措 ......... 287
五、后疫情时代中国绿色复苏的政策建议 ......... 296
第十五章 防范“运动式”减碳:来自欧美的经验教训 ......... 299
一、运动式“减碳”为何出现? ......... 299
二、欧美运动式“减碳”的经验教训 ......... 302
三、运动式“减碳”已在我国初露苗头 ......... 310
四、防范“运动式”减排,需发挥政策与市场作用 ......... 315
五、防范运动式减碳,离不开数字化 ......... 327
第十六章 碳中和区域协作下的碳减排与经济发展 ......... 333
一、北京应发挥其首都区位优势,建立京津冀减排长效机制 ......... 334
二、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实现碳中和 ......... 338
三、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绿色转型 ......... 343
附 录 本书阶段性的成果列表 ......... 347

展开全部

节选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政策建议
地区调研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例如,国内污染企业向西北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在全球视角下则是发达国家将污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绿色复苏要求各国合作构建全球绿色产业链价值链。同时,疫情也令各国充分意识到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应当将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追求本国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提出 2030 年实现“碳达峰”和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显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是从参与到引领的重要转变。中国需要从世界各国的绿色复苏政策中进行学习和借鉴,也应当积极参与制定全球标准,将自身的绿色发展经验进行推广,实现国际接轨。具体而言,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可以将成熟的绿色能源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和数字科技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长期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同时,加大在相关国家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和增加相关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复苏及扩大就业。这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外循环,更可以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球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构中占据领导地位。绿色转型与“碳中和”并不是要颠覆和抛弃传统产业,也不与经济复苏互斥。绿色复苏将对传统产业带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全面升级,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走出一条开放、协调、包容、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总而言之,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过程之中,实现绿色复苏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改造的核心,更是中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速实现绿色复苏是完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作者简介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美人文交 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曾任《环球时报》编委(主管评论)和社评起草人,2011 年“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专译编著作包括《百年变局》《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和世界未来》等 30 余本。 王文走访调研近百国(包括南极点),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与肯定,是 多个部委的咨询专家,曾获 2017 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9-2021 年连续三年获人 大“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先进个人奖、2020 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荣誉。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是十位发言学者之一。
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可 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与国家治理等。
赵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碳中和、可持续发 展等相关领域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