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205993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3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100205993 ; 978-7-100-20599-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女性研究不再无声,不再顺从,成为独身女性、女运动员…… 当过去难以想象的女性角色在近代开始形成,遇到同时兴起的报刊 就像一群性格迥异的女子住进了摩登的大观园! ———— 近代中国妇女史、口述史学研究专家游鉴明著作 张玉法作序,知名学者王奇生、陈雁、张仲民推荐 “20世纪的中国女性,经历过摩登的都市生活,在大时代的动荡中遭遇迁移带来的阵痛,更多时候,她们经营着平凡的柴米油盐。没有报刊的记录,她们的不凡和平凡大多会消失,而没有游鉴明的书写,她们也很难妙趣横生地跨越时代而来。” ——王燕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 ★透过媒体,再现时代,一展20世纪中国新女性风貌 ·从“三从四德”到“单身贵族” 百年前的独身女性为何选择不婚?她们如何为自己发声?是妥协,还是抗争? ·从“男女有别”到“英雌风范” 百年前的女运动员风采不输当下,女球员独领风骚又引起了怎样了的争议? ·当外省人遇到台湾省女性 婚姻、女仆、娼妓问题……从25种报刊看当时两岸男女的互动、冲突和融合。 ★ 通过媒体,传递新知,启蒙近代中国女性 ·自行干洗衣服、自制各种饮料…… 主张家庭经济管理、通过专家“带货”…… 没有大众媒体和网络的时代,报刊如何构建近代家政知识? ·设立抽奖活动、读者互动,百年前杂志也靠日历和笔记本推广! 制作本地物产、改善卫浴设备、科学育儿、家庭消毒…… 借助插图、顺口溜,科学新知又如何通过报刊向农村地区传播? “鉴明女士在性别史的研究上,建立了她的独特风格,此一风格能使性别史的研究在多样中有系统,比专门研究妇女放足、妇女教育、妇女留学、妇女职业、妇女从政等更为活泼。” ——张玉法(摘自本书序言)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传统中国女性给人的印象多半是无声的、顺从的、不轻易抛头露面的。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女性的思想与成就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发展。20世纪的女性,开始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崭新风貌,中国女性在公共场所的曝光率不断升高,“独身女性”“女球员”等过去难以想象会出现在女性身上的角色在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冲击着社会的观念,引起了社会大众广泛关注。随着近代报刊媒体的兴起与社会关注,有关新女性的一举一动都被捕捉下来、呈现在大众面前。 想要明白当时人如何看待新女性,又如何建构女性新知,必须经由各种报刊的多元论述。本书特别选择游鉴明从2001年迄今的个人研究,研究时间自清末到20世纪中叶。全书共五章,分成“媒体论述中的女性”“媒体·知识建构与女性”两部分。透过本书可以看到,不管是20世纪初期或中叶,还是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地区,媒体中的女性论述或对女性知识的建构穿越了时空。本书透过多元搜集的报刊史料与不同角度的言论文章,将当时大众的女性形象再现于今日的读者眼前,并借由对这些现象的探讨,使我们得以建构更完整的概念。
目录
导??论
**部分:媒体论述中的女性
**章??千山我独行?近代中国有关女性独身言论(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
第二章??近代华东地区的女球员(1927—1937):以报纸杂志为主的讨论
第三章??当外省人遇到台湾省女性:战后台湾省报刊中的女性论述(1945—1949)
第二部分:媒体、知识建构与女性
第四章??《妇女杂志》(1915—1931)对近代家政知识的建构:以食衣住为例
第五章??从《丰年》的家政图像看战后台湾家庭生活的建构
征引书目
图像来源
索??引
节选
导论 20世纪中国女性开始抛头露面后,人们对她们的行为举止充满好奇。女学生是*早受到注意的群体,因为在女学生出现之前,人们从未看过这么多女性走向户外,并在公共场所进行各种活动,无论演讲、学艺表演、体能运动或郊游旅行等,她们都以公开方式展现,毫不遮掩;面对女学生对中国过去历史的颠覆,除接触过西方文化的少数人之外,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人赞美、鼓励,有人焦虑不安,甚至是遐想。随着近代报刊媒体的兴起,人们对女学生的反应全披露在报刊上,从报道到论评,无奇不有。事实上,媒体瞩目的不只是女学生,凡是经常在大庭广众现身的女性都成为媒体捕捉的焦点。 人们不仅喜欢品头论足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这群女性,也为当时的女性冠上各种新名称,包括女国民、国民之母、新女性、新妇人、摩登女性,前四种是论者有意塑造的女性典范,而“摩登女性”则贬抑多于称颂。有趣的是,新名称一旦产生,论者便相率引用,并通过媒体炒作该名称的时代意义;而读者只要打开与女性相关的报刊,便看到这些名称被不断复制、再现。除此之外,论者也相当有兴趣于论评与女性有关的议题,例如贤妻良母、独身女性、健美女性等,媒体同样以铺天盖地的方式去呈现作者们的论述。还有论者不仅建构女性形象,更借由各种知识去指导20世纪中国女性的生活,形塑理想女性的生活样貌。必须注意的是,提供女性新知的议题,往往来自报刊媒体的设计。 由于前述议题成为公共论述,我们阅读到的文章不只是来自一种报刊,而是多种报刊,想要更清楚地明白当时的人如何看待新女性,又如何建构女性新知,必须经由多种报刊。而报刊又以不同专栏去讨论女性议题,包括专论、一般短文、小说、戏剧、读者信箱、漫画、图像、广告等。就因为报刊提供丰富的史料,研究女性史或性别史学者,他们所运用的史料除来自文献档案等之外,绝大多数是期刊报纸,但研究者若要寻找所有的史料,就需要抽丝剥茧的搜集,不能错过任何的可能性。 我研究女性史迄今三十三年,从我就读硕士班开始,我经常埋首于旧时报刊的废纸堆中,我**本书《日据时期台湾的女子教育》的主要史料来自台湾总督府的档案和统计资料,而当时出版的报刊也是这本书重要的参考史料。在翻阅日据时期的报刊时,我得到很大的感悟,因为讨论女学生和女子教育的议题,如果仅运用档案资料,那便只是扁平的研究,看不到当时女学生受教育的实际情形与各种动态的场景,而从报刊,我挖掘到这方面的史料,深化了我的研究;还有一大发现是,若只运用一种报纸或期刊,评论或分析会不够公允,因此我不但采用殖民政府出版的多种报刊,也采撷当时台湾知识分子发行的各种报刊,经由交叉比较、归纳,较能还原当时女子教育的问题,也呈现了官方、文人与记者眼中笔下的女学生形象。 此后,无论研究大陆或台湾女性史,我运用期刊报纸史料时,除非研究对象是特定刊物,基本上采用多元搜集,而且不限于与女性有关的报刊,本书特别选择我从2001年迄今的个人研究,研究范围涵括大陆与台湾,研究议题的断限自清末到20世纪70年代。全书共五章,分成“媒体论述中的女性”和“媒体、知识建构与女性”两部分。由于报刊媒体不时出现“独身女性”和“女球员”的议题,**部分的前两章,掌握了不同报刊媒体的各种讨论或报道,分别探究这两个议题,试图关注当女性发出“不婚”与“独身”的声音,媒体如何回应。新的女性群体“女球员”产生后,媒体又怎么看待她们?与前两章不同的是,1945—1949年间台湾的报刊媒体没有“当外省人遇到台湾省女性”的议题,但有不少外省人观看台湾女性的文章,论者通过各种角度品评台湾女性,于是我归纳缤纷多元的报刊言论,建构出这个议题。 …… 综括来说,20世纪中国女性在公共场所的曝光率不断升高,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于是媒体掌握了人们猎奇的心态,以公共论域的方式,让女性被报道、被消费、被评论、被教育,且把偷窥转为公开化。虽然到20世纪媒体论述仍由男性把持,但不容忽视的是,女性知识分子陆续出现后,对女性的论述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也参与其中。另外,传统中国主要通过《孝经》《列女传》等女教书来启蒙女性,但女教书谈的是道德规范,不是生活知识;而20世纪的媒体为女性所建构的知识,则一反传统时代,注重的是女性如何治理家庭,而且强调西化与科学知识。然而,不管是20世纪初期或中叶、大陆或台湾,媒体中的女性论述或对女性知识的建构穿越了时空,这种情形在本书中处处可见。
作者简介
游鉴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主要研究近代中国妇女与性别史学、口述史学。著有《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跃动的女性身体:近代中国女子的运动图像》《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摩登大观园:当20世纪中国女性遇到媒体》等7本专著、52篇学术论文,主编《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中国妇女史论集》《共和时代的中国妇女》等。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5.4¥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6.4¥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理解生命
¥10.5¥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9¥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3.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14.6¥2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40.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