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文学史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中古文学史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1星价 ¥48.0 (8.0折)
2星价¥48.0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087636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0
  • 出版时间:2011-12-01
  • 条形码:9787100087636 ; 978-7-100-08763-6

内容简介

《中古文学史论》为王瑶先生代表作,撰写于1942年秋。本书着重在文学思想本身以及它和当时一般社会思想的关系、、文人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关系等,还收录了主要作家和作品的文学风貌。本书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种“以史证文”、重视“阐释与批评”的经典范本。

目录

重版题记
初版自序
政治社会情况与文士地位
玄学与清谈
文论的发展
文体辨析与总集的成立
小说与方术
文人与药
文人与酒
论希企隐逸之风
拟古与作伪
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
潘陆与西晋文士
玄言·山水·田园——论东晋诗
隶事·声律·宫体——论齐梁诗
徐庾与骈体
初版后记
王瑶先生著述年表
王瑶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断想——以《中古文学史论》为中心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古文学史论》:  东汉人士从仕,大致分地方察举和公府征辟两途。察举每岁皆行,初由三公以下各官吏进举茂材,后来刺史守相等纷纷滥举。茂材孝廉,岁以百数。遂以孝廉为察举惟一项目,其他诸科渐废;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且成为定额。人民为了求仕的出路,纷纷竞趋,于是弊端层出;当时谚云:“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可知实际情形之一斑。但察举尚须循序渐进,所以高才重名的人,都愿意由征召出身。汉朝二千石以上,皆可自辟曹掾,公卿等也都以辟士相尚,一般名士还有以不即时应命为高的风气,如黄琼五府俱辟,陈纪四府并命,都可以更提高他的声誉。朝廷也常崇敬高名,直接辟请。陈实官仅太邱长,家居后,朝廷每三公缺,议者多归之。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以实未登大位而身先之自愧。董卓征荀爽,初拜平原相,途次又拜光禄勋,视事三日,策拜司空。自布衣至三公,凡九十五日。所以崔实《政论》言征辟云:“三府掾属,位卑职重,及其取官,又多超卓,或期月而长州郡,或数年而至公卿。”这种躐等而进的仕途,当然使得士人们特别重视在野的声誉,一方面士人自己也当然激厉名行。桓帝时太学生至三万人,马融、郑玄等也群聚京师,于是士人渐渐形成一个集团,表现一种清议势力。这种士人自身的清议,自然会影响到了察举和征辟的标准,也就是士人自己出处的标准。而且士人的领袖和朝廷大臣,有时互相褒重,如郭林宗之与李元礼;所以清议的力量,可以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政治。《后汉书·苻融传》云:“时汉中晋文经、梁国黄子艾,并恃其才智,炫耀上京。卧托养疾,无所通接。洛中士大夫好事者,承其声名,坐门问疾,犹不得见。三公所辟召者,辄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士人的集团形成之后,处士的声誉已远超过实际的禄位,所以党锢之祸的起来,就是因了这种“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的士风。但党锢的残杀,并不能把士人的地位打散和取消,据《后汉书·范滂传》,其时党人之祸愈酷,而名愈高,天下皆以名入党中人为荣。范滂初出狱南归,“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辆”。这些士人们已成了社会上的一种不可侮的力量,他们的名行地位,都为人所景仰,于是在他们的周围,还团结了许多的门生故吏宾客的随从力量;因此有许多已经形成名门世家的名士,就专门延结宾客,募养家兵,以树植自己的地位。中央政治的腐败无能,使得由察举征召所养成的清节高行的士大夫风习,由忠君爱国而离心转移为狭义的豪侠精神;恩仇必报,忠于私主,都是当时行为的特点。于是这种以门生故吏和私人部曲集合起来的势力,就成了社会的一个强力的中心。政府对这些势力无法处治,而且还要依赖他们去平定“盗匪”,遂只好分别任为长吏或将军。于是他们便扩充势力,互相竞争,巧结联盟,设法并吞别人,这样便成了一个军阀混战的乱局了。所以远在魏武九品中正之法实行前,士族已在政治上形成了一种势力,许多名士即是汉末割据诸雄中的主角。而且各地的名门郡望,也有很多把持乡政,左右清谈的事实。吴质已为达官,乡里犹不与之士名。薛夏出身单寒,本郡豪右且将处死。《全后汉文》卷八十九仲长统《昌言》云:“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一俗。交游趋富贵之门,二俗。畏服不接于贵尊,三俗。”王符《潜夫论·交际篇》云:“虚谈则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则必阀阅为前。”可知魏晋华素之隔,其来有自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