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

¥47.2 (6.9折) ?
1星价 ¥52.4
2星价¥52.4 定价¥68.0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840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09684023 ; 978-7-5096-8402-3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理念,运用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方法,以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存在的效率问题为研究案例,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政府和居民的双重维度来探讨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契约设计的激励机制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体现为三个方面:**,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当地政府和居民双重主体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通过扩展的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之间的静态和动态激励契约,在静态条件下分析了接近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两种状况的激励机制的差异,并考察了信息不对称状况对激励机制的影响,又在动态条件下分析了生态补偿的长效激励机制,并考察了县级政府在财政收入以及保护能力等方面的异质性对激励机制的影响。其次运用羊群效应模型分析了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考察了政府生态补偿政策当地居民的激励机制。由此建立了由县级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第二,实证研究了中央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地方政府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及效果。通过构建不对称条件条件下考虑生态补偿成本*小化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契约形式,分析了静态条件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的很优形式及影响因素,为中央政府在不同信息条件下的激励机制设计提供相应的选择依据。在此基础上,以2009-2018年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陕西省33个县为研究样本,回归分析了其生态转移支付数量和异质性因素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目录

**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
(二)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内容安排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生态补偿研究现状
(一)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二)生态补偿类型研究
(三)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二、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一)激励机制演化进展
(二)委托-代理视角下*优激励契约设计
三、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及其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一)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研究
(二)生态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
四、研究评述及研究切入点
(一)研究评述
(二)研究切入点

第三章 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理论分析
一、理论模型分析思路和环境描述
(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理论分析思路
(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理论模型环境设定
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静态委托-代理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三)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共同代理模型
三、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动态委托-代理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基准模型:县级政府不存在财政收入缺口的共同代理模型
(三)扩展形式:县级政府存在财政收支缺口下的共同代理模型
四、居民生态保护意愿与行为视角下的激励机制理论分析
(一)基本假定
(二)模型分析
五、理论分析框架
六、小结
……

第四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激励机制静态分析
第五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的计量分析
第六章 居民视角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文彬(1985-),河北唐山人,经济学博士,西安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资源科学》等期刊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