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星价 ¥56.0 (7.0折)
2星价¥56.0 定价¥8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608707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44
  • 出版时间:2022-07-22
  • 条形码:9787517608707 ; 978-7-5176-0870-7

本书特色

先秦诸子、诗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就是中国古代文文学?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实在是历史悠久、成就辉煌,这些仅仅是其中*闪耀的部分,是古代文学这座山脉中连绵的山峰,而这些山峰起伏蜿蜒之处的风景,更让人流连忘返。心动了吗?想在一本书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概貌,摸清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知晓名家名篇,分清流派特色,找到进一步阅读、研究的门径?那就翻开这本充满诚意的书吧:318则常识,别朝代、分文体,一目了然,干货满满,远游近观,随君丰俭。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部由名物词语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性读物。主要收录源自古代而现在仍然使用的常用词语,还有少数古代汉语的常用词语,既释今语,更溯古义。书稿中收录的每个文化词语都是某类文化史的一个星点,包含了大量多门类的古代文化常识,分为服饰、饮食、居处、交通、其他等5大版块,内容丰富。每个版块又包含诸多小节,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释读各类文化词语,趣味盎然,引人入胜。书稿中还配有多幅插图,直观展示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蔚为大观。该书图文并茂,突出知识点,强调整体架构,人物与作品并重,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力争既全面翔实,又简明扼要,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名家大家、文学思潮、代表作品、典型流派等囊括在318条常识之中。该书引领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得解惑的快感,又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貌有所认知,堪称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好帮手。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常识200余个,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介绍。该书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三大部分,从上古时期起,到清朝末年止,内容涉及政治、科技、军事、外交、人物、事件等诸多方面,涵盖范围十分广泛。按时代先后的顺序编排,逻辑清楚,条理清晰。史料翔实,阐述精妙,语言生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该书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历史,学好历史,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提升素养。

目录

先秦文学 散文 1我国的神话及早期神话的种类3 2《山海经》3 3《春秋》5 4“春秋三传”及其各自特点7 5先秦时期史传文学的*高成就——《左传》 9 6《国语》及其文学特性10 7《战国策》的文学特点11 8《论语》及其文学成就13 9《论语》的思想意义15 10《孟子》故事性的文本特征16 11《孟子》一书的辩论技巧17 12 《庄子》一书汪洋恣肆的风格19 13《庄子》一书中寓言的特点20 14《墨子》和《韩非子》的文学特点之比较21 15荀子的文学成就22诗歌 16《诗经》23 17赋、比、兴25 18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26 19《诗经》不能简单概括为民间之诗27 20诗有六义29 21毛诗、三家诗、四家诗31 22宋代以前“诗经学”的形成及发展情况32 23宋代及元明清时期“诗经学”的发展特点33 24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位伟大的诗人34 25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36 26《离骚》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37 27“楚辞”的含义39 28《楚辞》和《诗经》双峰并立,成为中国文学两大源头40文艺理论 29 对文学理论产生了影响的孔子思想42 30 对文艺理论产生了影响的道家思想43 31 道家之否定“言”对文学的影响45 32 先秦时期“言意”之辨的发生、发展过程46 33 墨子的文学主张47 34 “性恶论”者荀子的文学主张49 35 韩非子的文学观点50秦汉文学散文 36 西汉前期政论文强有力气势的表现55 37 西汉中期政论文文风的转变56 38东汉晚期政论文的特点57 39贾谊文章的特点58 40 以“大”为美、其势磅礴的汉大赋之美59 41 《史记》:史家之绝唱60 42《史记》:无韵之《离骚》61 43《史记》与《汉书》体例上之区别63 44《史记》与《汉书》思想倾向和美学色彩上之区别64 45 *早的女性传记——《列女传》66诗歌 46 乐府诗的分类及其成就67 47《孔雀东南飞》叙事技巧的进步之处69 48 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在形象塑造和艺术手法上的成功之处71 49 《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感慨的深厚感染力72文艺理论 50 大赋作者扬雄对大赋的评价74 51 汉代对屈原其人其文的评价75 52 王充《论衡》的文学主张77魏晋南北朝文学 散文 53鲁迅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81 54《洛阳伽蓝记》82 55《水经注》84 56 《小园赋》的艺术成就86 57泣血之作《哀江南赋》87 58 汉魏六朝小赋的发展情况89 59南朝美文91诗歌 60 曹操的诗歌成就92 61“才高八斗”的曹植之诗歌成就94 62“建安风骨”96 63《悲愤诗》的作者及其艺术特色98 64“竹林七贤”的人生情怀100 65 阮籍诗的“蕴藉”101 66 嵇康其人其文对后代文学的影响103 67 “太康体”及潘岳诗歌的特点105 68 与潘岳相比,陆机诗歌的特点106 69 左思诗歌的艺术风格107 70魏晋时期“游仙诗”的发展和成就109 71 郭璞将游仙诗推至了顶峰111 72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陶渊明诗之 语言特点112 73鲍照的文学成就114 74 谢朓诗歌的特色 115 75 永明体117 76 齐梁宫体诗的评价119 77 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120 78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122 79 北朝民歌的特点124 80 《木兰辞》的北方气息125小说 81 士人的教科书——《世说新语》127 82 南北朝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129文艺理论 83 我国现存*早的文论著述及其见解131 84 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132 85《颜氏家训》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134 86《诗品》136 87《文心雕龙》的通变观及其在文学鉴赏方面的开创性功绩138 88 魏晋时代的“生命意识”140 89 “文笔说”在南北朝的重要意义141 90对“言”“意”之辨的认识,在魏晋期间的发展和进步143隋唐五代文学 散文 91苏轼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147 92韩愈散文的艺术特征149 93柳宗元散文“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主要体现150 94 鲁迅说晚唐小品文是“一榻胡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153诗歌 95 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156 96 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157 97 南北文学合流对隋唐文学的影响159 98 唐代作家的生活方式对其创作的影响160 99 隋代诗人王绩的诗风特征162 100 初唐文坛背景下的“上官体”的特征163 101“初唐四杰”是唐代文学的革新人物165 102 “沈宋”对律诗体制建设的作用 168 103 陈子昂矫正了唐诗的发展航向169 10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171 105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成就173 106 山水田园诗作的神韵174 107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175 108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体现 178 109 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180 110 诗歌之“有禅味”而“无禅意”181 111 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183 112 盛世弃儿孟浩然歌声中的苦音185 113“七绝圣手”王昌龄“七绝”之“绝”186 114 唐代边塞诗被视为“盛唐气象”的写照189 115 “极有气骨”的高适191 116 唐代边塞诗的扛鼎之作——高适《燕歌行》192 117“岑参兄弟皆好奇”的表现194 118 李白复杂多面的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195 119 “惊风雨”“泣鬼神”的李白诗197 120 李白的拟乐府、歌行、绝句各自的特征199 121 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作家的影响201 122“醇儒”杜甫201 123杜甫诗“诗史”的特征及其叙事艺术202 124 杜甫律诗《秋兴八首》的成就204 125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06 126“大历诗风”的特征207 127 刘长卿的诗歌特点209 128 韦应物诗歌的特点210 129后有钱郎211 130 元结的诗歌是中唐元白的先声212 131诗到元和体变新213 132“韩孟诗派”的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特征214 133 李贺诗歌诡谲怪异的艺术特点217 134 刘禹锡诗歌的艺术风格218 135“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征220 136 白居易新乐府诗的艺术特色222 137 元稹的爱情诗之题材内容224 138 郊寒岛瘦225 139 李商隐诗歌的种类226 140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28 141 杜牧诗歌是唐王朝落幕时的余晖229 142 晚唐艳丽诗风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232词 143 燕乐对词起源的影响234 144 晚唐五代花间词的主要特色235 145“花间鼻祖”温庭筠词作的艺术特色236 146 “话尽沧桑”之李后主词238 147 李煜词的艺术特征240小说 148 唐传奇的发展轨迹242 149 唐传奇的主要成就243 150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245 151 唐代变文的主要特征246文艺理论 152 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流变和宗旨248 153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理论250宋辽金文学 253 散文 255 154宋初诗文的代表作家及其文学成就如何255 155欧阳修是开创宋代文风的文坛领袖257 156“三苏”及其散文成就和文艺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影响259 157《赤壁赋》体现的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262 158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264 159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散文艺术风格之异同266诗歌 268 160“西昆体”的艺术特征及文学价值268 161“题画诗”及其审美特点269 162“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理念271 163王安石的诗歌成就273 164“小李白”陆游及其爱国诗274 165杨万里“诚斋体”的艺术特色276 166“永嘉四灵”的诗学思想和创作风格278 167“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及其评价280 168辽代文学的代表诗人及其诗歌成就282 169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特点及其展现的金元易代 之际的历史画卷284词 285 170晏殊词的文学成就和审美意境285 171柳永词的创新及其《雨霖铃》(寒蝉凄切)表现的 生命情调287 172苏轼词作的文学成就与杰出贡献289 173陆游词作的分类及《卜算子·咏梅》的审美意境291 174辛弃疾词爱国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及其爱国词的代表作293 175除了爱国词,辛词的类型及《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委婉含蓄的艺术情致295 176“辛派词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审美追求296 177“苏门四学士”及其创作倾向298 178周邦彦“清真雅词”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宋词发展的 推动作用300 179*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秦观及其词的艺术成就302 180婉约派的正宗词人李清照及“易安词”的审美意境304 181南宋为了抗金救国而呼号的词人及其作品306 182宋末词坛的代表词人及其艺术风格308小说 309 183宋代市民文学得以发展兴盛的原因309 184话本小说及宋代话本小说的文化理念311 185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的市民文学特色313文艺理论 314 186宋诗“理趣”的审美意蕴314 187陆游“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316 188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文学的 影响317 189严羽《沧浪诗话》之“诗道亦在妙悟”319 190辛弃疾之“以文为词”321 191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323 192宋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从“严分雅俗”转向了 “以俗为雅”324 193元好问的《论诗》326 194范温《潜溪诗眼》言“有余意之谓韵”327元代文学 329 诗歌 331 195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影响331 196“元诗四大家”及其艺术风格的异同332 197杨维桢的“铁崖体”的特色?其对元诗的发展有 何意义?334 198元代各民族诗人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成就335元曲 337 199诸宫调的文体特征及其对中国戏曲成熟的作用337 200金院本的特点及其对元杂剧成熟的推动作用339 201“元曲四大家”及其杂剧成就340 202散曲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342 203关汉卿散曲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及其成就344 204“曲状元”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色345 205元曲小令及马致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 的艺术意境347 206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代表作家及其艺术追求与元代 前期相比的特征348 207元杂剧兴盛的原因350 208元杂剧在结构体例、表演形式和音乐体制方面的特点351 209关汉卿笔下的窦娥、赵盼儿、谭记儿等女性形象的 个性特点353 210《墙头马上》是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355 211王实甫《西厢记》对崔莺莺的塑造表现的作者之女性观与 爱情观356 212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品及其思想倾向358 213元代北方戏剧圈的创作成就及其审美趣味359 214元代南方戏剧圈与北方戏剧圈相比,在创作倾向上的 不同362 215《赵氏孤儿》中国式的悲剧意味363 216尚仲贤《柳毅传书》的故事情节及柳毅形象的变化365 217郑廷玉喜剧《看钱奴》的审美特征366 218郑光祖《倩女离魂》的主题倾向及其婚恋观368 219乔吉的戏剧成就369 220元杂剧的衰落371 221南戏的特点373 222“南曲传奇之祖”——高明的《琵琶记》374 223南戏“四大传奇”及其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意义3760文艺理论 377 224元代文学审美情趣的独特之处377 225《录鬼簿》及其曲学成就379 226中国曲谱韵书的开山之作——周德清《中原音韵》381 227夏庭芝《青楼集》383 228元代以胡祗遹为代表的戏剧表演理论384明代文学 387 散文 389 229明代散文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明中叶散文流派389 230《卖柑者言》391 231正确认识八股文392 232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创作特色394诗歌 396 233明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396 234李攀龙诗歌《挽王中丞》(其一、其二)的思想内容和 写作特点398小说 399 235章回小说及其特点399 236历史演义《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400 237《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主要采用的艺术手法402 238《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403 239《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突出成就404 240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类 小说的异同405 241《水浒传》的主要版本及繁本和简本的主要区别406 242《水浒传》七十回本是清代*流行的本子408 243《水浒传》的思想内容409 24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411 245《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的典型意义413 246《水浒传》中梁山起义军的招安结局414 247《水浒传》中林冲、李逵、鲁达、武松等典型人物的 思想性格415 248《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的人物形象塑造及艺术特点418 249神魔小说419 250《西游记》的题材演化420 251《西游记》是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422 252《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特点及其时代意义423 253《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425 254《西游记》的艺术特色427 255《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428 256《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29 257《金瓶梅》着意在暴露430 258《金瓶梅》在描写人物方面的特点432 259宋元小说话本的基本概况434 260拟话本436 261明代短篇白话小说发展的历史进程436 262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题材上的新拓展438 263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艺术上 的独到之处440 264明代短篇文言小说发展的整体概貌及其文学影响442 265《中山狼传》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成功之处443戏曲 444 266明代杂剧发展的基本情况444 267明代传奇发展的基本情况445 268明代中叶以后戏曲蓬勃发展的具体表现447 269汤显祖“临川四梦”的题材特点和文学史贡献448 270汤显祖“临川四梦”之比较449 271《牡丹亭》的主题思想451 272《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艺术上的独到之处452 273《牡丹亭》的文化意义454文艺理论 455 274李贽“童心说”455 275“诗话”和“词话”456 276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及其现实影响457 277通俗文学459 278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对加强文学特性认识的促进460 279汤显祖“至情论”的具体表现462 280“临川派”和“吴江派”的艺术主张463清代文学 465 散文 467 281清代文学集历代文学之大成467 282清初散文的发展概貌468 283桐城派的文学主张及成就469 284《哀盐船文》的艺术特色471诗歌 472 285清初虞山诗派及其创作追求472 286吴伟业“梅村体”的艺术特色473 287吴伟业的《圆圆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色474词 476 288清代词的流派及其发展476 289纳兰性德词的哀怨愁苦情调478 290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479小说 481 291《醒世姻缘传》宿命外壳中的真实内涵481 292《醒世姻缘传》艺术上的突出表现482 293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评价484 294《聊斋志异》中狐鬼花妖的人文精神属性485 295《聊斋志异》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487 296《聊斋志异》中《婴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488 297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及其表现手法490 298《儒林外史》是一部儒林的丑史,也是一部儒林的痛史491 299《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493 300《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突出成就494 301《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及其悲剧意义495 302《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节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497 303《红楼梦》悲剧世界的底蕴498 304《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评价500戏曲 501 305清初戏曲的发展概貌及其突出成就501 306“苏州派”及其戏曲的创作特点503 307《清忠谱》在戏曲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504 308洪昇《长生殿》故事发展演变及其结构特点505 309《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507 310《桃花扇》在艺术上巨大成功的主要体现509 311《长生殿》和《桃花扇》思想内容上的共同倾向510 312清中叶“花部”和“雅部”之争511文艺理论 512 313清代的诗歌流派及其诗歌理论主张512近代文学 515 314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517 315近代“诗界革命”及黄遵宪诗歌题材的特点519 316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520 317《少年中国说》的题旨及其写作特点522 318“新小说”及其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52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余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市文学研究会理事、天津语言学会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山东大学中国辞赋创作与研究会兼职研究员,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