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

1星价 ¥33.3 (4.9折)
2星价¥33.3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730403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40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05730403 ; 978-7-5057-3040-3

本书特色

1.《过秦论》《出师表》《郑伯克段于鄢》《曹秽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千古名篇,被选入各学段语文课本 2.中国古代散文经典选本:清康熙年间专为私塾学子选编,一经问世,享誉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3.足本未删减:《古文观止》(222篇)选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时间跨度大,篇幅适中,难易得当,是学习古文的入门书。 4.新增超值:足本新增民国王文濡选编《续古文观止》(174篇),该书选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对《古文观止》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5.凡学习古典文学,《古文观止》都是绕不过去的经典著作,此书更是影响了鲁迅、胡适、巴金、金克木等一大批名人大家。 6.本书可作为古文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古文工具书使用。 7.简体横排,版式疏朗,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收藏和参考亦是不错的版本。

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双壁”。“古文观止”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目录

上册

**卷

郑伯克段于鄢(一)… 004

周郑交质… 006

石碏谏宠州吁… 007

臧僖伯谏观鱼… 008

郑庄公戒饬守臣… 009

臧哀伯谏纳郜鼎… 010

季梁谏追楚师… 011

曹刿论战… 012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013

宫之奇谏假道… 014

齐桓下拜受胙… 015

阴饴甥对秦伯… 016

子鱼论战… 017

寺人披见文公… 018

介之推不言禄… 019

展喜犒师… 020

烛之武退秦师… 021

蹇叔哭师… 022


第二卷

郑子家告赵宣子… 024

王孙满对楚子… 025

齐国佐不辱命… 026

楚归晋知??… 027

吕相绝秦… 028

驹支不屈于晋… 030

祁奚请免叔向… 031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032

晏子不死君难… 033

季札观周乐… 034

子产坏晋馆垣… 036

子产论尹何为邑… 038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039

子革对灵王… 040

子产论政宽猛… 042

吴许越成… 043


第三卷

祭公谏征犬戎… 046

召公谏厉王止谤… 048

襄王不许请隧… 049

单子知陈必亡… 050

展禽论祀爰居… 052

里革断罟匡君… 054

敬姜论劳逸… 055

叔向贺贫… 056

王孙圉论楚宝… 057

诸稽郢行成于吴… 058

申胥谏许越成… 059

春王正月… 060

宋人及楚人平… 061

吴子使札来聘… 062

郑伯克段于鄢(二)… 063

虞师晋师灭夏阳… 064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065

曾子易箦… 066

有子之言似夫子… 067

公子重耳对秦客… 068

杜蒉扬觯… 069

晋献文子成室… 070


第四卷

苏秦以连横说秦… 072

司马错论伐蜀… 075

范雎说秦王… 077

邹忌讽齐王纳谏… 079

颜斶说齐王… 080

冯煖客孟尝君… 081

赵威后问齐使… 083

庄辛论幸臣… 084

触詟说赵太后… 086

鲁仲连义不帝秦… 088

鲁共公择言… 091

唐雎说信陵君… 092

唐雎不辱使命… 093

乐毅报燕王书… 094

李斯谏逐客书… 096

卜居… 098

宋玉对楚王问… 099


第五卷

五帝本纪赞… 102

项羽本纪赞… 103

秦楚之际月表… 104

高祖功臣侯年表… 105

孔子世家赞… 106

外戚世家序… 107

伯夷列传… 108

管晏列传… 110

屈原列传… 113

酷吏列传序… 116

游侠列传序… 117

滑稽列传… 119

货殖列传序… 121

太史公自序… 123

报任少卿书… 126


第六卷

求贤诏… 132

议佐百姓诏… 133

令二千石修职诏… 134

求茂材异等诏… 135

过秦论(上)… 136

治安策(一)… 138

论贵粟疏… 141

狱中上梁王书… 143

上书谏猎… 146

答苏武书… 147

尚德缓刑书… 150

报孙会宗书… 152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154

诫兄子严敦书… 155

前出师表… 156

后出师表… 158


第七卷

陈情表… 162

兰亭集序… 163

归去来辞… 164

桃花源记… 165

五柳先生传… 166

北山移文… 167

谏太宗十思疏… 169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170

滕王阁序… 171

与韩荆州书… 173

春夜宴桃李园序… 175

吊古战场文… 176

陋室铭… 178

阿房宫赋… 179

原道… 181

原毁… 184

获麟解… 186

杂说一·龙说… 187

杂说四·马说… 188


第八卷

师说… 190

进学解… 192

圬者王承福传… 194

讳辩… 196

争臣论… 198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201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203

与于襄阳书… 205

与陈给事书… 206

应科目时与人书… 207

送孟东野序… 208

送李愿归盘谷序… 210

送董邵南序… 212

送杨少尹序… 213

送石处士序… 214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216

祭十二郎文… 217

祭鳄鱼文… 220

柳子厚墓志铭… 221


第九卷

驳复仇议… 224

桐叶封弟辨… 226

箕子碑… 227

捕蛇者说… 229

种树郭橐驼传… 231

梓人传… 233

愚溪诗序… 236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238

钴 潭西小丘记… 239

小石城山记… 240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241

待漏院记… 243

黄冈竹楼记… 245

书洛阳名园记后… 246

严先生祠堂记… 247

岳阳楼记… 248

谏院题名记… 249

义田记… 250

袁州州学记… 252

朋党论… 253

纵囚论… 255

释秘演诗集序… 256


第十卷

梅圣俞诗集序… 258

送杨寘序… 260

五代史伶官传序… 261

五代史宦者传论… 262

相州昼锦堂记… 263

丰乐亭记… 265

醉翁亭记… 266

秋声赋… 267

祭石曼卿文… 268

泷冈阡表… 269

管仲论… 272

辨奸论… 274

心术… 276

张益州画像记… 278

刑赏忠厚之至论… 280

范增论… 282

留侯论… 284

贾谊论… 286

晁错论… 288


第十一卷

上梅直讲书… 292

喜雨亭记… 294

凌虚台记… 295

超然台记… 296

放鹤亭记… 298

石钟山记… 300

潮州韩文公庙碑… 302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304

前赤壁赋… 305

后赤壁赋… 307

三槐堂铭… 308

方山子传… 310

六国论… 311

上枢密韩太尉书… 313

黄州快哉亭记… 315

寄欧阳舍人书… 316

赠黎安二生序… 318

读孟尝君传… 319

同学一首别子固… 320

游褒禅山记… 321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323


下册

第十二卷

送天台陈庭学序… 326

阅江楼记… 327

司马季主论卜… 329

卖柑者言… 330

深虑论… 331

豫让论… 333

亲政篇… 335

尊经阁记… 337

象祠记… 340

瘗旅文… 342

信陵君救赵论… 344

报刘一丈书… 346

吴山图记… 348

沧浪亭记… 349

《青霞先生文集》序… 35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352

徐文长传… 353

五人墓碑记… 355


附录 续古文观止

**卷

复庵记… 360

与三侄书… 361

与人书… 362

与叶讱庵书… 363

与友人辞祝书… 364

与王虹友书… 365

与李中孚书… 366

过云木冰记… 367

王猛论… 369

马伶传… 371

李姬传… 373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375

答田中丞书… 377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 378

留侯论… 380

与李翰林书… 381

复六松书… 382

瓶庵小传… 383

小港渡者… 384

鹅笼夫人传… 385

蔡邕论… 387

钱烈女墓志铭… 389

与赵韫退大参书… 391


第二卷

醉书斋记… 394

游钓台记… 396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398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 399

送杜审舒归里序… 400

吴顺恪六奇别传… 402

书剑侠事… 404

戆子记… 406

崇明老人记… 408

书孝妇魏氏诗后… 410

送左未生南归序… 411

白云先生传… 412

二贞妇传… 413

高节妇传… 414

陈驭虚墓志铭… 416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418

武季子哀辞… 419

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420

阳曲傅先生事略… 421

梅花岭记… 425


第三卷

师制服议… 428

书《王荆公文集》后… 429

书潘荆山… 430

祭妹文… 432

息争… 434

《海舶三集》序… 436

送姚姬传南归序… 437

胡孝子传… 438

章大家行略… 440

窦祠记… 441

祭舅氏文… 443

命说… 444

书侯振东… 446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447

表微… 448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 450

邓先生墓表… 451

兰陔爱日图记… 453


第四卷

亡妻龚氏圹铭… 456

读《孙子》… 457

《泰山道里记》序… 458

《南园诗存》序… 459

复鲁絜非书… 461

复蒋松如书… 463

萧孝子祠堂碑文… 465

博山知县武君墓表… 466

汪玉飞墓志铭… 467

祭朱竹君学士文… 468

赠邵秀才序… 469

纪言… 470

张皋文墓志铭… 472

答鲍觉生书… 474

示诸生书… 476

与友人书… 477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478

书《魏叔子集》后… 480

周维城传… 481

先妣事略… 483

崔景偁哀辞… 485

祭金先生文… 486


第五卷

汉高帝论… 490

黄贞文传… 491

说居庸关… 493

送夏进士序… 495

病梅馆记… 496

知己说… 497

韩非论… 499

《管异之文集》书后… 500

书《复社人姓氏》后… 501

赠孙秋士序… 502

送周石生序… 503

书李林孙事… 504

书杨氏婢… 506

上某公书… 507

诰授朝议大夫贵州遵义府知府胡公墓志铭… 508

蒯通论… 510

书苏明允《辨奸论》后… 512

《孝史》序… 513

跋《团勇助军约记》… 514

祭檀默斋明府文… 515

《媭砧课诵图》序… 516

书《郭玉传》后… 517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 518


第六卷

序意赠西垣… 522

先考行状… 523

亡弟云松事状… 526

答李香州书… 528

己未上曾侍郎书… 530

梅伯言先生诔辞… 532

吴云台哀辞… 533

石君砚铭… 534

原才… 535

书《归震川文集》后… 537

《欧阳生文集》序… 538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 540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542

何君殉难碑记… 544

复贺耦庚中丞书… 547

复彭丽生书… 549

与李眉生书… 550

复陈右铭太守书… 551

复吴南屏书… 553

大界墓表… 555

台洲墓表… 558

谨言箴… 561


第七卷

《景詹闇遗文》自序… 564

题《登高图》… 565

潘锦芳传… 566

别弟文… 567

猫娘传… 569

复某书… 570

六十一岁小像自赞… 571

跋明三原焦公家书… 572

送黄蒙九序… 573

游狼山记… 574

与黎莼斋书… 575

祭杨慰农先生文… 577

读王弼《老子注》… 578

《何忠诚公编年纪略》书后… 579

卜来敦记… 581

代曾侯相《忠孝录》序… 582

杂记二首… 584

跋《五公尺牍》… 586

跋《蒋湘帆尺牍》… 587

送张廉卿序… 588

祭李文忠公文… 590

今列女传·节义… 592

今列女传·辨通… 593

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刚直彭公墓志铭… 595

曾孝子妻严氏灵表… 597

安吉施氏遗著序… 598

记毗陵驿马… 599

女慰慈圹铭… 600

哭庵传… 601

送张先生序… 602


第八卷

章大传… 604

读《信陵君传》… 605

郑康成画像赞… 606

跋《成恭恪临庙堂碑》… 607

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 608

甲寅五月二十三日家书… 609

黜骄… 611

湖之鱼… 612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 613

陈猴传… 614

答周生书… 615

二箴… 617

儿子怡祖字说… 618

博物苑美人石记… 620

题吴温叟《清溪泛月图》… 621

跋周印昆所藏《左文襄书牍》… 622

展开全部

节选

郑伯克段于鄢(一) 左传·隐公元年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 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 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 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 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 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 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周郑交质 左传·隐公三年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 、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于鬼 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 》,《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隐公三年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隐公五年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隐公十一年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作者简介

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勤奋好学,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与侄吴调侯共编《古文观止》一书。 吴调侯,与其叔吴楚材二人均饱览经典,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家乡从事私塾教学,因合编《古文观止》而留名后世,还编过一部名著《纲鉴易知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