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13301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2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301330104 ; 978-7-301-33010-4
内容简介
通感(linguistic synaesthesia)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指的是语言中某一感觉域的感知可以通过另一感觉域的概念来描述,如现代汉语中“甜甜的声音”,听觉“声音”可通过味觉概念“甜”来描写;英语loud color,听觉概念loud可修饰视觉颜色。由于通感现象涉及不同感觉域的联结,当前语言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通感是隐喻(metaphor)的子类,属于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概念化,还是与联觉(neurological synaesthesia)类似,作为一种脑神经联结的实现。 本书基于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对现代汉语中的通感形容词进行了系统地考察。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的通感也遵循映射方向性规律,即一般从身体体验性较强的感觉映射到身体体验性较弱的感觉,与西方学者对印欧语系语言、希伯来语以及印尼语的通感研究结果一致。然而,现代汉语通感的映射方向性仅仅是基于概率的倾向,而非绝对规律。因而,现代汉语通感的映射方向性规律并不能接近通过具身认知的身体体验性理论(embodiment)来解释。本研究将现代汉语与英语的通感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映射方向性规律并不接近相同,因而也不支持通感属于脑神经联结的实现,具有跨语言普遍映射模型的假说。 鉴于现代汉语通感规律并不支持单一的具身认知或脑神经联结的解释模型,本书提出一种合并理论,即身体体验性机制和脑神经联结机制相结合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不仅可解释和预测现代汉语通感的映射方向性规律以及独特特点,还可对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进行一定的修正。具体而言,除具体与抽象的鲜明对比之外,属于具体范畴的人类感觉也呈现出身体体验性程度的差别,因而概念隐喻理论需对身体体验性进行更细致的切分。此外,具身认知与脑神经联结并不冲突,具身认知下的身体体验必须建立在脑神经联结的基础上,因而人类大脑的认知神经机制也需纳入概念隐喻理论。
目录
1.1 通感 ……………………………………………………………………… 2
1.1.1 映射模型 …………………………………………………………… 3
1.1.2 制约机制 …………………………………………………………… 5
1.1.3 通感的本质属性 …………………………………………………… 7
1.2 汉语中的通感 …………………………………………………………… 9
1.3 研究问题 ………………………………………………………………… 11
1.4 章节安排 …………………………………………………………………12
第二章 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15
2.1 通感识别步骤 ……………………………………………………………16
2.1.1 基本感觉义的识别 …………………………………………………17
2.1.2 人类感觉的划分 ……………………………………………………20
2.1.3 通感表达的语料搜集 ………………………………………………21
2.2 语料概览 …………………………………………………………………23
2.2.1 感觉分布 ………………………………………………………………23
2.2.2 通感比率 ………………………………………………………………24
2.2.3 感觉关联模式 …………………………………………………………26
2.3 本章小结 …………………………………………………………………27
第三章 现代汉语触觉形容词…………………………………………………29
3.1 语料分布 …………………………………………………………………30
3.2 触觉强度形容词 …………………………………………………………30
3.3 触觉性质形容词 …………………………………………………………33
3.3.1 温度 …………………………………………………………………34
3.3.2 硬度 …………………………………………………………………37
3.3.3 锐利度 ………………………………………………………………40
3.3.4 湿度 …………………………………………………………………42
3.3.5 光滑度 ………………………………………………………………44
3.3.6 重力 …………………………………………………………………46
3.3.7 疼痛 …………………………………………………………………49
3.3.8 小结 …………………………………………………………………50
3.4 触觉形容词的通感规律 …………………………………………………51
第四章 现代汉语味觉形容词…………………………………………………53
4.1 味觉强度形容词 …………………………………………………………53
4.2 味觉性质形容词 …………………………………………………………56
4.3 味觉形容词的通感规律 …………………………………………………59
4.4 触觉与味觉间的通感映射方向 …………………………………………60
第五章 现代汉语视觉形容词、听觉形容词和嗅觉形容词…………………63
5.1 视觉形容词 ………………………………………………………………64
5.1.1 光线与颜色 …………………………………………………………64
5.1.2 维度 …………………………………………………………………68
5.1.3 视觉情状 ……………………………………………………………70
5.1.4 视觉形容词的通感规律 ……………………………………………71
5.1.5 触觉、味觉与视觉间的通感映射方向 ……………………………72
5.2 听觉形容词 ………………………………………………………………72
5.2.1 听觉形容词的通感规律 ……………………………………………72
5.2.2 触觉、味觉、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映射方向 ……………………73
5.3 嗅觉形容词 ………………………………………………………………74
5.3.1 嗅觉形容词的通感规律 ……………………………………………74
5.3.2 触觉、味觉、视觉、听觉与嗅觉间的通感映射方向 ……………75
5.4 人类五种感觉的身体体验性 ……………………………………………79
第六章 现代汉语不同感觉类型构成的形容词………………………………81
6.1 通感规律 …………………………………………………………………82
6.2 由触觉、味觉和视觉构成的复合词 ……………………………………85
6.3 与单一感觉构成的形容词的比较 ………………………………………87
第七章 通感与概念隐喻理论…………………………………………………89
7.1 现代汉语通感与现有的理论模型 ………………………………………89
7.1.1 映射方向性与感知相似 ……………………………………………90
7.1.2 跨语言共性与生理联结 ……………………………………………92
7.1.3 合并理论 ……………………………………………………………93
7.2 通感本质属性的重新审视 ………………………………………………95
7.3 更精细化的感觉体验性理论模型 ………………………………………98
7.4 本章小结 ……………………………………………………………… 100
第八章 结语………………………………………………………………… 101
缩写列表……………………………………………………………………… 103
附录 1 现代汉语触觉形容词在 Sinica 语料库中的通感使用 …………… 105
附录 2 现代汉语味觉形容词在 Sinica 语料库中的通感使用 …………… 109
附录 3 现代汉语视觉形容词在 Sinica 语料库中的通感使用 …………… 111
附录 4 现代汉语听觉形容词在 Sinica 语料库中的通感使用 …………… 116
附录 5 现代汉语嗅觉形容词在 Sinica 语料库中的通感使用 …………… 117
参考文献……………………………………………………………………… 119
作者简介
赵青青,女,1989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8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词汇语义、句法-语义接口,目前主要关注现代汉语中的通感、隐喻现象以及感觉词的句法语义特点。在《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Linguistics、PLoS ONE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