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7059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9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522705965 ; 978-7-5227-0596-5
内容简介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治学,都重视“术”的层面,版本、目录、校勘,这是古人的学术正统。文献是所有学科研究的基础,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在于文献的思想租方法论层面,即 “道”的层面,二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对传统文献,一方面要厘清学术传统的演变脉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则需以现代学科视野,来研读经典。谈学应有“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之境界。“世间唯有读书难”,虽是“屋下架屋,床上施床”,亦可见学术传承之脉络。《文献新视域》以授课讲稿为主体,穿插“书隙过影”的思想随笔,以期展现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目录
**节 文学经典的建构
一 媒介建构经典
二 选本对文学经典的塑造
三 经典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写
四 自媒体时代的经典
第二节 文学典籍的传播
一 学术研究的三个层面
二 文献的源与流
三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四 典籍的符号化与原型化
五 作为话语符号的典籍
六 典籍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学术研究的思想与视野
**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
一 文人之学
二 学者之学
三 通人之学
第二节 中国古代知识谱系的确立
一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伦理性
二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实用性
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态度与路径
一 质疑精神与问题意识
二 学术研究的稳健之道
三 学术与人生
第四节 学术视野的偏差
一 知识结构决定对问题的认识
二 从诗词大会看古今国学的差异
三 古今文人群体的差异
书隙过影之一:读书要读进去,亦须读出来
第三章 问题意识与意识形态
**节 问题意识与文本分析
一 写文章要有问题意识
二 文本思想与意识形态
三 文本分析的话语语境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意识形态
一 意识形态与文学研究
二 经学话语与修前朝史
三 元朝修史的合法性
第四章 文学、文本与话语
**节 主体、文本与话语形态
一 文体形式制约下的“话语”形态
二 主体与著作:创作主体的选择倾向
三 政治性“话语”背后的迎合
四 “文以载道”的意涵及其超越性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价值构建
一 文学文本的审美价值体系
二“话语的规律性”与文本的逻辑
三 文学文本自身机制的建构
四 “身份认同”与人物研究
书隙过影之二:胸中要有阅历,要有波澜
……
第五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一)
第六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二)
第七章 文献研究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三)
第八章 古典文献中的思想史与学术史
第九章 古典文献中的政治史与文化史
第十章 学术研究中的人物
第十一章 立足文献,阐释历史
第十二章 古典文献与经学视野
后记
节选
我整理王恽全集的时候,就迫切地想整理出来,是带有功利心的,一开始的时候带有功利心,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就没有了,是真心想把它做出来。我感觉我是在跟古人对话,想把感受表达出来。古籍整理是一项技术活,但是若能把背后的思想变迁整理出来,就是一流的高手。就比如练功,初级者要求一招一式地练剑,但是到了高手就很平常,甚至连剑都没有了,剑在心中,心中有剑,人和剑是合一的。这就是我在做学术的过程中个人对学术的体悟,但是我们认识和体悟要以文本为中心,比如我们读书,不仅要以“四书”等典籍为中心,还要借助问题来切人,以这把“手术刀”不停地找方法。但是方法不是指西方理论的方法,你要找到真正符合语境的方法。如果是两个路径的事物,硬拉在一起是不行的。你一定要将文学史的东西抛弃,才会发现披尽黄沙始见金,而后会发现大学几年连见“金”的机会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你没读元典。没有读元典,思想从哪里来?比如有些人说哲学家是不需要读书的,不读书能产生思想吗?思想能凭空产生吗?思想必须从对经典的阅读中产生。没有经典作为凭借,作为一个文本对话过程,不能激发你思想的产生,所以我们的思想都是在古人思想的基础上不断阐发而形成的枝叶,它的根就是古代的经典。我读这句话阐发自己的思想,另外的人读这句话又阐发另外一种思想,这样就构成了树的枝繁叶茂。在浩浩长河中,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只不过是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就像佛经上讲“水性不变”,虽然有大浪花、小浪花,但是水的性质没变,也就是本体没变,只是外面表现的形式变了,所以每个人要不停地找自身学术的支点和思想的核心所在,只有发现学术的支点和思想的核心所在,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学术路径。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如果不能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用学术语言、用人们熟悉的形式表达出来,那说明我们的思维仍然不是成熟的,这个程度需要不断地磨炼。 前段时间翻《王国维全集》,王国维对蒙古史做了很多的研究,我一看才发现自己真是一个鄙薄浅陋之人,真是应该反省自己。我们学文学的人一谈起王国维,就说他的《红楼梦》研究,就说《人间词话》,但真正看这个人,他为什么是大家?而且这样的大家很难超越,他做每一个领域都是以问题为核心,深入进去发现问题。他是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所做的每一个领域几乎都是这个学科的奠基问题。但是你看王国维的学术路径的时候,他不还是借助一个方法论的引进吗?他为什么能够做这么好?就是因为背后有一个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方法论。让我来总结的话,就是以问题为核心。当以问题为核心时就带来一个特点:不盲从,不迷信。章学诚说“六经皆史”的时候,是带有一种质疑的色彩的,但是真正彻底完成这种学术转向的是王国维。天才都是凡人努力做出来的,靠的便是他对学术问题的敏锐的学科意识,也即问题意识。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要懂得追源和流的问题。当你作为一个学者的时候,一定要追寻学术的“源”在哪儿。举个自己的例子,我自己写的论文比如《元代扈从纪行诗的地理意象风貌及价值重估》,以及*早发表的一些文章,现在看来都不够成熟。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考证源和流的问题。但是我在写扈从纪行诗的时候是要说清楚源和流的问题,即谁*早写这首诗,他为什么写,然后发展到谁的问题。比如*早的刘秉忠等一大批金元文士集团的文人,他们怎样做?我们现在熟悉的元好问等都在这些地方待过。比较早期和后期的扈从诗,二者范围是不一样的,地理角度会扩大,这是流之一。流之二,南方人和北方人对大都描写的景象居然不同。流之三的纵向变迁,早期文人和晚期文人也不同。第四个问题就是回溯到源的问题,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文学体式?为什么到后世,到明清反而没了?明代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文学体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文学的独特性在哪里。当我们围绕源和流,以问题为核心的时候,都是在找出所有问题的独特性。独特性是唯一的。
作者简介
杨亮,河南卫辉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宋末元初四明文±及其诗文研究》《王恽全集汇校》等著作。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山月记
¥14.8¥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