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1314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19131456 ; 978-7-5191-3145-6

本书特色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知名度高的外国教育家无疑是苏霍姆林斯基,而《教师的建议》则是苏霍姆林斯基众多教育专著中尤为广大教师称道的一部。该书是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经验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活的教育学”。无论是在城市学校还是在农村学校,《给教师的建议》跨越时空,影响了几代中国教师,被视为教师的案头工具书。

内容简介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联有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精心列出了100条建议,不仅包括教师如何听课、备课、上课、评课、布置与检查作业整个教学过程的要求与技巧,也包括如何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如何实施差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尊严感,如何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谈及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和措施,教师增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每一条建议都有精辟的理论分析、生动的实际事例阐释,充满教育智慧,令人茅塞顿开。

目录

1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 空闲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3 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 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
5 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
6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 如何获取知识
9 怎样把学生从思考事实引导到掌握抽象原理上去
10 新教材的**次学习
11 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 怎样使检查家庭作业成为有效的脑力劳动
13 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 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 怎样检查练习本
16 学科教学中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7 教会学生观察
18 怎样通过阅读拓展知识
79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 不要让能力和知识相互脱节
21 兴趣的秘密何在
22 争取学生热爱你教的学科
23 怎样使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 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 要解决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活动时间
26 要教会儿童善用自由活动时间
27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
28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 怎样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30 谈谈直观性教学问题
31 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 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 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 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 怎样培养记忆力
36 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 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 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 教导儿童用左右手工作
40 动手和智慧
41 智育的真谛
42 怎样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
43 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 给开展复式教学的教师的建议
45 教师应当制订哪些计划
46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 怎样在脑力劳动中培养自律
48 要善于思考,不要死记硬背
49 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 学业负担过重的症结在哪里
57 要使知识“活起来”
……
资料来源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二,运用直观性时,教师必须考虑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直观教具在课的哪一阶段不再需要,此时学生已经不会把注意力放在直观教具上。这是智育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直观教具只是在促进思维活跃起来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第三,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能恰当描述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手段过渡。早在一、二年级,就应当逐步训练儿童,使他能离开实物的直观手段,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摆脱它。有经验的教师在所有学年(从一年级到十年级)的教学中都在运用直观性原则,但是他们以越来越复杂的工作方法和方式逐年地体现这一原则。即使在十年级,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还是带领自己的学生到树林去、到河岸去、到春花怒放的花园去。在这里,可以说是对词的情感色彩进行更精细的加工,加深和发展学生的情绪记忆。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并不是说,教师简单地把小猫的图画带到课堂上来代替活的小猫。绘画的直观手段,即便它逼真地表现了实物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但它总归是一种概括。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运用绘画的直观手段时,应当逐步地向越来越复杂的概括过渡。特别重要的是,要教会儿童理解象征性图形如草图、示意图等,这些手段对发展抽象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结合这一点,我想就如何使用黑板的方法谈几点希望。教室里设有黑板,不仅是为了在上面写字,而且是为了让教师在讲述、说明、演讲的过程中可以在上面画些草图、示意图和详图等。我在讲授历史、植物、动物、物理、地理、数学的时候,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大约80%的历史课,90%的植物、动物和地理课,100%的物理和数学课),我都要使用黑板和彩色粉笔。在我看来,不这样做,就不可能设想会有一个发展抽象思维的过程。我认为,绘画的直观性不仅是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而且是从表象的世界里解脱出来而进入抽象思维世界的手段。绘画的直观性同时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在二、三年级,我的学生总是把算术练习本从中间分成“两半”,左边的一半用来解答习题,右边的一半则用来以直观的、示意的办法将应用题变为图解的形式。在动手解答习题以前,学生先“把应用题画出来”。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儿童开始时画一些实物(苹果、篮子、树、鸟),然后转到示意性绘画,即用小方块、小圆圈来代表它们。我特别关心的是那些学习困难学生是怎样“画”应用题的。假若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这些学生未必能学会解答应用题和思考它的条件。如果哪一个孩子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也有个别学生,在几个月里还学不会用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的条件。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不会抽象思维,而且也不会“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这就必须先教他们形象思维,然后再逐渐地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如果你的小学班级里有一些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那就请你试一试,先教会他们“画”应用题。应当引导儿童由鲜明的形象过渡到象征性图形,再由图形过渡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第四,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用词表示形象,是由“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过渡到用概念进行思维的一个步骤。有经验的小学教师们,不仅用词来创造那些不可能直接看见的东西(如北极地带的冰群、火山爆发等)的形象,而且用词来创造那些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和人的劳动中可以看见的事物的形象。这些词的形象对于形成情绪记忆、丰富心理学上所说的内在语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里还有必要谈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经验表明,这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形象思维到概念思维的过渡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和经历怎样的步骤。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一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境地,教师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不知道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长期的“形象思维”训练,然而教师却在催促他们快点转到抽象思维,而学生对抽象思维却丝毫没有准备。学习困难学生常常不能把自己举出的实例同费了很大力气才背会的规则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相脱节的后果之一,是教师操之过急的结果。第五,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主要、*本质的东西上去。让我们再说一遍,运用直观性原则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作者简介

B.A.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家,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长达32年。他一生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