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0263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260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100102636 ; 978-7-100-10263-6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的一种,是有名哲学家和现象学的奠基人胡塞尔发表的第二部著作。全书分两卷,**卷“纯粹逻辑学导论”,主要意图有三个:其一,将一门纯粹逻辑学的观念分离于对逻辑学的这样一些理解:理解为工艺论;其二,拒绝对那些从意识本性中被构想出来的逻辑规律做心理学的论证,主张从逻辑基本概念的意义出发进行一种认识论的论证;其三,对纯粹逻辑学及其基本概念和任务领域做一个临时的勾画。第二卷“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对表达与含义、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整体与部分的学说进行了论述。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

《逻辑研究(第1卷)》:
**卷凡例
**卷编者引论

逻辑研究 **卷 纯粹逻辑学导引

前言
第二版前言

引论
第1节 有关逻辑学的定义和有关各种逻辑学学说的本质内容的争论
第2节 对原则问题做新说明的必要性
第3节 争论的问题。须走的道路

**章 作为规范学科,特别是作为实践学科的逻辑学
第4节 具体科学的理论不完善性
第5节 形而上学与科学论对具体科学的理论补充
第6节 一门作为科学论的逻辑学的可能性以及对它的证义
第7节 续论:论证所具有的三个重要特性
第8节 这些特征与科学和科学论的可能性的关系
第9节 各门科学中的方法操作方式一部分是论证,一部分是对论证的辅助
第10节 理论与科学的观念作为科学论的问题
第11节 逻辑学或科学论作为规范学科和作为工艺论
第12节 对逻辑学的有关定义

第二章 理论学科作为规范学科的基础
第13节 关于逻辑学的实践性质的争论
第14节 规范科学的概念。它作为一门统一的科学所具有的基本尺度或原则
第15节 规范学科与工艺论
第16节 理论学科作为规范学科的基础

第三章 心理主义、它的论据以及它对通常的反对论据的表态
第17节 争论问题:规范逻辑学的本质理论基础是否是在心理学之中
第18节 心理主义者们的举证
第19节 反对派的通常论据以及对这些论据的心理主义解答
第20节 心理主义论证中的一个破绽

第四章 心理主义的经验主义结论
第21节 对心理主义立场的两个经验主义结论的概述和反驳
第22节 思维规律被误认为是一种可以单独有效地导致理性思维的自然规律
……

第五章 对逻辑原理的心理主义诠释
第六章 心理主义对三段论的说明。推理公式和化学公式
第七章 心理主义作为怀疑论的相对主义
第八章 心理主义的成见
第九章 思维经济学原则的逻辑学
第十章 批判性考察的结尾
第十一章 纯粹逻辑学的观念

作者本人告示
文献索引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德-汉)
概念索引(汉-德)
译后记

《逻辑研究(第2卷 第1部分)》:
第二卷凡例
第二卷编者引论

逻辑研究 第二卷 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

**部分
引论
第1节 现象学研究对于认识批判的准备和纯粹逻辑学的澄清而言的必然性
第2节 对这些研究目标的澄清
第3节 纯粹现象学分析的困难
第4节 对逻辑体验的语法方面的关注之必要性
第5节 对下列分析研究之主要目标的标示
第6节 补充
第7节 认识论研究的无前提性原则

**研究 表达与含义
**章 本质性的区分
第1节 符号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
第2节 指示的本质
第3节 指明与证明
第4节 附录:指示产生于联想
第5节 表达作为有含义的符号。从表达中分离出一个不属于表达的意义
第6节 属于表达本身的现象学区别和意向区别问题
第7节 在交往作用中的表达
第8节 在孤独心灵生活中的表达
第9节 从现象学上区分物理的表达显现、意义给予的行为与意义充实的行为
第10节 含义意向行为的现象学统
第11节 观念的区分:首先是对表达与作为观念统一的含义的观念区分
第12节 续论:被表达的对象性
第13节 含义与对象关系之间的联系
第14节 内容作为对象、作为充实的意义和作为完全的意义或含义
第15节 与这些区别有关的关于含义与无含义之说法的歧义性
第16节 续论:含义与共称
第二章 对含义赋予行为的特征刻画
……

第二研究 种类的观念统一与现代抽象理论
第三研究 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学说
第四研究 独立的与不独立的含义的区别以及纯粹语法学的观念
第五研究 关于意向体验及其“内容”

附记

《逻辑研究(第2卷 第2部分)》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塞尔,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算术哲学》(1891)、《逻辑研究》(1900~1901)、《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910)、《纯粹现象学和现 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笛卡尔沉思》(1950)、《欧洲科学的危机与 先验现象学》(1954)、《**哲学》(1959)等。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年以前)、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象学后期(1913年以后)。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0年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毕业。1985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赴联邦德国弗赖堡大学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199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赴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7年回国。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几十篇;专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译著:《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等;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胡塞尔选集》(两卷本)、《面对实事本身》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