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30797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8
- 出版时间:2022-08-01
- 条形码:9787300307978 ; 978-7-300-30797-8
本书特色
心理学“女王”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极具颠覆性的经典作品入选“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马皑教授倾力推荐
内容简介
在美国,每年都有数百名被告仅仅因为一个公民的法庭证词而被定罪。虽然心理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怀疑目击者可能非常不可靠,但新的证据毫无疑问地表明,陪审团大大高估了目击者陈述的可信度。这是一个法律体系尚未解决或正视的问题。正如李昌钰所说,法庭上40%的证人提供的证词与事实有偏差。
在《目击者证词》这部经典作品中,伊丽莎白·洛夫特斯从心理学角度对法庭上目击者记忆的可靠性提出了异议。她从容易导致目击者出错的基本要素开始,如恶劣的观察条件、短暂的接触和压力,然后转到更微妙的因素,如期望、偏见和个人刻板印象,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实验揭示了如何从询问的方式上彻底改变目击者的记忆,如何巧妙地植入新的记忆。
本书曾荣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APF)国家媒体奖(National Media Award),其中的实验曾入选“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颠覆性的研究成果,对美国的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初版序
**章 错误辨认
第二章 目击者证词的影响
第三章 感知事件
第四章 保留记忆中的信息
第五章 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第六章 记忆研究的理论问题
第七章 人身辨认
第八章 目击能力的个体差异
第九章 对目击者证词的普遍认识
第十章 目击者与法律系统
第十一章 一起真实的谋杀案:检方公诉加西亚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节选
目击者证词是所有庭审证据中*可怕的。当目击证人指着被告信誓旦旦地说:“就是他干的!我都看到了。太可怕了,我永远忘不了那张脸!”案件基本就已宣告结束。就像一位检察官说的:“棺材板上敲钉子——钉死没跑了。”被告无助地坐着,了无希望,眼睛睁得大大的,恐惧开始变成恐慌。只有遭遇过莫须有的指控的人,才明白这是何等可怕的经历。我曾听一个被诬告的人说:“我宁愿罹患绝症,也不愿经历这些。”
我们没有办法明确地估计错误的目击者证词有多大可能造成错误指控。即便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迄今已知的冤假错案的绝对数量也不容乐观。1986 年以前,已知就有一千多人遭到错判,其中一些人更不幸被处决。此外,据可靠估计,现在单是美国一年内酿成的冤案数量就相当惊人——超过八千起。尽量减轻无辜者受到的伤害固然重要,但找出真正的罪犯给予他们适当的惩罚也同样重要。毫无疑问,准确地找出真凶,予以定罪,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毕竟,谁乐意生活在一个罪犯销声匿迹逃出法网,继续奸淫掳掠的世界里呢?
自《目击者证词》首次面世以来,心理学界和法律界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世界许多地方的律师、心理学家和学生仍然在阅读这本书。我相信本书依旧为理解犯罪、意外事故和其他重大事件的目击者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门介绍。我希望公众不要止步于此,还要继续阅读无数优秀的心理学家撰写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目击者证词》出版后,依旧不断有无辜者因错误的目击者证词而被定罪。其中一些人*终获释,但遗憾的是,他们早已蹲了多年冤狱。
心理学家一直在发表研究目击者证词的新发现。其中一些发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改善了对犯罪和其他重大法律事件的目击者的询问方式。心理学家就目击者证词的问题出庭作证,也更能为法律系统所接受了。有时,他们向陪审团和法官解释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这份努力,成功让有罪者遭到起诉,让无辜者重获自由。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F. Loftus,1944— )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心理科学协会(APS)前主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杰出教授。2002年出版的《普通心理学评论》将其列为20世纪***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排名**的女性心理学家)。
洛夫特斯是人类记忆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虚假记忆、目击者证词和法庭程序上。除了学术研究,她还曾作为专家证人或顾问出现在数以百计的案件审判中,包括麦克马丁审判案、山腰绞杀手案、罗德尼·金遭警察殴打案、梅内德斯兄弟杀人案、俄克拉荷马爆炸案、罗伯特·德斯特谋杀案,吉斯莱恩??麦克斯韦性犯罪案、哈维·韦恩斯坦性侵案,以及涉及迈克尔·杰克逊、玛莎·斯图尔特等名人的各种诉讼案。
洛夫特斯获得过众多重量级奖项,包括心理科学协会(APS)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会士奖(1997)和威廉·詹姆斯会士奖(2001)、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学应用杰出科学奖(2003)、格文美尔心理学奖(2005)、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自由与责任奖(2010)、美国心理学基金会(APF)科学终身成就奖(2013)、约翰·马多克斯奖(2016)等。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