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劳动教育回顾与体系建构研究

包邮中国劳动教育回顾与体系建构研究

¥55.6 (7.1折) ?
1星价 ¥55.6
2星价¥55.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203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6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47320365 ; 978-7-5473-2036-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本书详述了劳动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当代发展,梳理了劳动教育的国内和国外思想源流,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劳动教育推广和深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就,并反思了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及通过抽样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全书引用的资料文献详实充分,叙述流畅,其内容之全面,数据之精确,对我国未来的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开展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内容简介

随着时代的发展, 劳动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倡导“劳动创造”的实践创新性、如何深刻把握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和深刻蕴含、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书稿分七章,从中西方劳动教育思想、沿革发展、劳动教育的体系建构等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中国以及国际劳动教育的发展进行考察,对于我国未来劳动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促进和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目录

目录

绪论 1

**节 劳动教育的相关概念 1

第二节 劳动教育的目的 6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14

第四节 劳动教育的途径 19

**章 中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溯源 23

**节 马克思以前的劳动教育思想 23

第二节 马克思的劳教结合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 33

第三节 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的劳动教育理念 41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劳动教育的沿革发展 48

**节 凸显体力劳动:劳动生产教育期(1949—1979年) 49

第二节 注重手脑并用: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并举期(1977—1998年) 57

第三节 提升综合素质:劳动实践教育期(1999年至今) 62

第三章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德育价值 68

**节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 68

第二节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76

第三节 新时代劳动教育蕴含的德育价值 85

第四章 我国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91

**节 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 92

第二节 劳动教育资源的现状 97

第三节 劳动教育模式的现状 99

第四节 劳动教育机制的现状 105

第五节 学生个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现状 110

第五章 国外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121

**节 国外劳动教育实践的两种源流 121

第二节 国外劳动教育的两种模式 131

第三节 国外劳动教育与生涯教育结合的新趋势 141

第六章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体系建构 148

**节 合力构建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48

第二节 同步推进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53

第三节 科学制定各学段劳动教育内容 161

第四节 加快推进劳动教育的资源开发 164

第五节 完善创新劳动教育的展现模式 168

第七章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 174

**节 拓展阵地,构建劳动教育网络 174

第二节 凸显特色,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188

第三节 完善机制,深化劳动教育实效 193

参考文献 202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节 中国古代的劳动教育思想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十分重视生产劳动教育,他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正常的生存及自身的发展是*根本的生活原则。他高度肯定劳动的价值,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为了使生产劳动教育获得好的成效,墨翟十分注重传授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简单的机械原理,例如杠杆原理等。他强调:“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墨翟重视生产劳动教育主要是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实现“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但是随着其政治理想实现受阻,其生产劳动教育思想并未产生重大的影响,反而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我国整个古代社会,教育一直表现出排斥、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其实从夏商周时期出现学校教育以来,劳动教育就未能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是主要以“六艺”为主,即礼、乐、射、御、书、数。虽然各个时期在内容上有所侧重,但基本内容并无变化。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入仕为官,所谓“学而优则仕”。巫医乐师百工所从事的都是一些具体的琐碎工作,无法与做官相提并论。其后的孟子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更是划定了官与民的界线,也从此成为人们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的*好理论依据。在其后的两千多年中,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以孔子编定的“六经”为主,但始终没有超越儒家经典的范畴。在这其中,教育家颜元提出的劳动教育理论对于后世的劳动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颜元(1635-1704年),清初儒家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亦是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以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经世致用”和“习行”之学,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颜元认为要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共同发展,反对宋明理学家提出的“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 。颜元劳动教育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对中国近两千年传统教育的反思,在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并且也对中国近代劳动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颜元劳动教育思想深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根源的影响,同时也与他的自身人生经历有关。当时的宋明理学是偏于讲论的,而所讲之论,又无非是性命之理,所以无论讲得如何透彻,只是“镜花水月”、空谈玄妙而已,结果造成一般无用的迂儒。至明朝末年,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末流,日益流于空谈,当时的读书人,只能做到“无事袖手娱心情,临危一死报君王”。明朝中叶,在封建生产关系内部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萌芽;到清初,资本主义手工业和商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兴市民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平等权利,而且也迫切地要求教育培养出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新型人才。颜李学派顺从这种发展,并且受启蒙思想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提出了造就礼乐、农、兵这种经世致用的人才 。颜元的劳动思想的提出还与其自身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颜元出身农家,自小即目睹父亲专事耕种。12岁时,颜元就随养祖父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由于生活所迫,他亲身“耕田灌园”,参加生产劳动,并曾学医,为人治病卖药,得资以赡养家庭。这些经历使得颜元认识到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对其以后劳动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黄燕,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主要研究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主持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上海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上海教委“阳光计划”课题、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等多项,曾获得教育部德育创新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等。 叶林娟,教育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等。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劳育特色工作室负责人,主持劳动教育相关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及体美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