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

1星价 ¥102.4 (8.0折)
2星价¥102.4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04845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1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100104845 ; 978-7-100-10484-5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大陆研究韦伯的开山之作,对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1988年,是中文世界研究韦伯的**部专著,为国内较早用韦伯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性的著作,对中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及政治社会学,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此次出版增加了苏国勋教授近年来关于韦伯研究的五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韦伯研究的近期新思考。

目录

再版前言

**章 韦伯其人与当代的“韦伯热”
1 引言
2 生前与身后
3 以行动化解紧张
4 国家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
5 19世纪理性主义危机与新康德主义

第二章 宗教社会学思想(一):类型化比较研究
1 宗教的起源与宗教社会学
2 神秘主义与禁欲主义
3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4 社会行动类型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5 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
6 社会各阶层的宗教意识与社会生活的理性化

第三章 宗教社会学思想(二):发生学因果分析
1 宗教与社会心理
2 西方宗教:基督新教和犹太教
3 印度宗教:印度教和佛教
4 中国的“社会学基础”
5 中国宗教:作为“正统”宗教的儒教
6 中国宗教:作为“异端”宗教的道教

第四章 政治社会学思想
1 统治与合法性
2 合法统治的三个纯粹类型
3 “卡里斯马”的核心地位
4 官僚制及其在现代社会组织中的推广
5 合理性与形式主义法律
6 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7 现代社会的二难抉择
8 “作为职业的政治”

第五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
1 社会认识中的“客观可能性”和“适合的因果性”
2 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性”
3 现代价值领域中的“诸神斗争”
4 “理想类型”与“理解的社会学
5 “作为职业的学术”

第六章 韦伯的影响
1 韦伯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2 韦伯与马克思
3 结语

马克斯·韦伯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文新译本译者序言
附录二 韦伯的社会经济学思想
附录三 从韦伯的视角看现代性
附录四 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并重,社会才能稳定
附录五 韦伯与中国文化

后记
再版后记
鸣谢
展开全部

节选

  《理性化及其限制/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与韦伯有过接触交往的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在海德堡的许多同事认为,他是个难以相处的人,由于他对荣誉极为敏感,对自己道德良心要求甚严,使他在一些人心目中成为那种与人共事时往往会搅局的人;另一些人认为他总臆想自己有病,使他本来就敏感易怒的脾气更趋神经质,对人对事总是挑剔求全,每每出于冲动和义愤与人发生论战,缺乏节制。他曾为德国社会学学会的创立(1910年在法兰克福)呕心沥血地四处奔走操劳,并倡导从现代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角度展开共同的研究。但由于未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而感失望,遂于1912年第二次大会时退出学会的领导职位。1908年,韦伯为了组织社会政策学会研究劳工状况问题,不嫌麻烦地设法克服这类组织工作中常见的困难,力主促成学会的未来工作计划。他鼓励从事集体研究项目,支持对宗教教派和政党社团进行调查研究,提议用问卷方式对新闻界做系统的调查,倡导和推动工业心理学研究。当时的社会政策学会控制在以施穆勒为首的主张政策论的正统保守的多数派手中,与之抗衡的是以布伦坦诺为核心、力主科学论的少数自由派。韦伯*初居间斡旋做些弥合的工作,但因他主张的“价值中立”论从根本上与两派观点相左,*终与两派都吵翻。1909年,韦伯在维也纳社会政策学会会议上批判了以罗雪尔和克尼斯为首的德国经济学中的历史学派,指责他们以学术为名在经济学领域推行伦理价值判断,进而驳斥学会内多数派崇尚“价值理性行动”的国家社会主义倾向,遂与施穆勒等人形成对立。但是,韦伯的价值中立论与少数派的科学论又有重大差异。在他看来,用科学论研究社会,从经济的刺激和反应的行为主义角度上看,是具有合理性的,但这种合理性是相对的,因为这里的“人”,是被剥夺了个人主体性、意志自由和创造性,只听凭法则、规律支配的纯粹“经济人”,这是一种把理性当作工具来追求的“工具合理性行动”。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遵照这种行动模式生活的人,将是一些“没有精神的专家和不懂感情的享乐者”,他们将是一些文化发展上的侏儒。近代资本主义是人们追逐工具合理性的结果,它极大地促成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工和专业化,把人们的文化追求和情感经济化和客体化,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上看,近代资本主义及其工具合理性的行动模式对人的本性自由,不啻是一个“铁的牢笼”(ironcage)。因此,从“社会政策中的进步”意义考虑,就不能不看到后来的科学论所包含的潜在“价值非理性”。在这一点上,韦伯与少数派产生了分歧,导致他在1912年以后与布伦坦诺的失和和绝交。  1914年1月,在由52名会员参加的社会政策学会的非公开会议上,韦伯推出了《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价值中立”之意义》长篇意见书,在学会内部发起了关于价值问题的论战。对自己的学术观点非常严肃认真和异常敏感的韦伯,当看到与会者不理解其意和反对自己的见解时,非常气愤并当场做出十分冲动的反应。韦伯十分珍视他在斯特拉斯堡服役时的军官荣誉和身份,并时时以后备役军官自命,再加上德国上层出身的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其性格中深深保有古代骑士精神,当涉及法律、责任和名誉事件时,每每毫不踌躇地当即做出反应。1917年,当**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战败已成定局的时候,韦伯对德皇威廉二世的腐败无能、以鲁登道夫为首的德国主战派军官的白痴般战争狂热感到愤怒,对主要依赖潜艇的海军政策,尤其是击沉商船“卢西塔尼亚”号的“无情”行径,感到无法容忍。他在给一位朋友写信时说:“一俟战争结束,我将侮辱那位恺撒(指德皇威廉二世——引者),直到他控告我,那时,那些负有责任的官员布洛、梯比兹和贝特曼一霍尔威格将被迫宣誓作证。”1918年,韦伯以专家身份随同德国代表团参加凡尔赛和会。他建议那些被指控为战犯的鲁登道夫等人自觉将头颅交出献给战胜者,以保全德国军官团的荣誉。当遭到鲁登道夫的拒绝后,韦伯居然安排与鲁会面,企图通过辩论说服对手“献出自己为国家做*后的服务”。  所有这些举动,在常人眼里确属乖戾反常。但在他的朋友和学生的眼里,这些举动毋宁说是一种美德,十足地表现了一位严肃认真的学者对学术一丝不苟的执著追求精神。作为德国的一代师表,他的道德威望远远为那些一心指望发迹升迁的庸人所不及。有时,韦伯也表现出了唐吉诃德与风车作战式的迂阔,这恰恰反映了他对理想的献身。一旦他的力量在道德上击败了对手,他的义愤即会平息,内心充满了宽容和同情。雅斯贝尔斯把韦伯视为一种新型的人,能够把自身内在的极度紧张和外在生活的诸般矛盾,化解到一个统一状态中,不必借助幻想来保持精神的安宁。同时,他也认为,“韦伯把每天都浪费在政治事务上,而不是用来实现自己,这是很可惜的事。”韦伯的一位在慕尼黑的学生,把他比作德国版画大师丢勒著名的《骑士·死神·魔鬼》中的大无畏骑士:大智大勇,无恶无好,在死亡的威胁和魔鬼的诱惑中无畏无惧,勇往直前。  在以上或褒或贬的印象和评价中,可能会有出于个人好恶或恩怨的溢美或显恶的成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在韦伯的内心世界与其外部生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和紧张,这是导致韦伯中年精神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这一紧张的根源,是我们了解韦伯一生和理解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  ……

作者简介

苏国勋,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理论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方法论、社会思想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