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研究

包邮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研究

¥96.0 (7.5折) ?
1星价 ¥96.0
2星价¥96.0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8029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22802961 ; 978-7-5228-0296-1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中国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的结构特征及其背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市民化机制、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本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国家宏观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拓展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前进道路,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实际工作及关心新时代市民化进程的广大读者朋友阅读。

目录

**章 导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主要内容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四 特色、价值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架构阐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市民化研究的文献回顾与述评 三 新的解释框架:新制度主义与市民化选择 四 基本概念与问卷样本描述 第三章 制度变迁与市民化 一 市民化的制度变革历程 二 制度变革中的市民化实践 三 制度变革带来的启示 第四章 市民身份认同的分化 一 制度环境与身份认同 二 非农化乡村与身份认同 三 行动主体:市场能力、观念与身份认同 四 身份认同分化的逻辑 第五章 市民化意愿及其分化 一 本地村民入户城镇的影响因素 二 本地居民的回迁意愿 三 外来常住人口的选择性市民化 四 选择性市民化反思 第六章 突出问题透视 一 部分外来村民“未市民化” 二 部分本地村民“逆市民化” 三 常住人口总体上“半市民化” 四 常住人口的诉求差异及分化 第七章 问题成因剖析 一 “未市民化”生成机理 二 “逆市民化”生成机理 三 “半市民化”生成机理 第八章 发展思路构想 一 基本实现外来村民易地市民化 二 基本完成本地村民原地市民化 三 全力达成常住人口共同市民化 第九章 运行机制优化 一 优化户籍准入机制 二 优化土地流转机制 三 优化成本分担机制 四 优化就业促进机制 五 优化社会保障机制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小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