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梦绕瓯江:现当代温籍名家笔下的温州

梦绕瓯江:现当代温籍名家笔下的温州

1星价 ¥44.9 (6.6折)
2星价¥44.9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379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22-09-01
  • 条形码:9787549637911 ; 978-7-5496-3791-1

内容简介

晚近以来,温州紧紧跟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步伐前行,得风气之先,出现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不乏领军人物和研究集群,前者如郑振铎、夏鼐、夏承焘、王季思、董每戡、缪天瑞等,后者如苏步青、谷超豪等数学家群体。还有瑞安孙家、黄家,平阳王家,鹿城马家等代有英才出的家族。他们走出温州,在各自的领域披荆斩棘。他们离乡不忘本,以种种方式反哺家乡,带动了温州各项事业的发展。本书编选的就是这些现当代温籍名家怀念家乡人和事的作品,这些文章或作于战争时期,或写于和平年代;或记录民风民俗,或回忆师长亲友;或纪实或抒情或议论,或散文或书信或日记;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切,流露的是深深的游子情。

目录

张??棡 温州风俗记
刘绍宽 瓯风社记
刘景晨 敬乡楼图记
黄?? 群 胡化之先生墓志铭
姜?? 琦 地方父老和新青年
谢侠逊 初战棋坛
朱镜宙 岁时记
林??损 心兰书社故园碑记
刘廷芳 东瓯一少年
梅冷生 我与籀园图书馆
陈仲陶 永嘉名胜一览
高觉敷 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仲骞 谈谈温州的文化
郑振铎 记黄小泉先生
伍献文 忆故乡
夏承焘 旧温属公立图书馆征书启
刘??节 乡恋——一九三九年日记选
苏步青 从“背榜”到“**”
王国松 忆故乡 怀老师
倪文亚 所望于《瓯声》者
张淮南 致高谊家书
林环岛 致双亲书
萧??铮 少时身世
朱维之 农村的童年生活
金溟若 乡愁
王季思 寄语温州
戴家祥 启蒙
钱天起 《永嘉长短句》序
董每戡 胡不归
叶永蓁 清明节有怀祖墓
陈?? 适 儿时的秋夜
缪天瑞 学习乐器趁年少——中学时期的音乐生活
苏渊雷 雁宕山游记
马星野 青灯有味似儿时
夏??鼐 论永嘉学派
管??雄 回忆
赵超构 望乡之情
王思本 省抗战宣传队山门之行
吴鹭山 王十朋笔下的家山
王??栻 鳌江地方
汪远涵 难忘的岁月
缪天华 西楼梦寻
连??珍 乡情忆旧
吴景荣 温州,我的故乡!
赵瑞蕻 瓯海在呼唤
马??骅 百里坊遗留下的古老的记忆
胡景瑊 保卫温州
琦??君 乡思
南怀瑾 醉轻浮世事 老怀故乡人——给地团乡亲的信
唐??湜 我爱南戏
樊祖鼎 只缘温州是故乡
杨??涵 月是故乡明
马大任 温州与温州人——我的故乡与同乡
游修龄 温州水城
郑经生 人在天台雁荡间
黄宗江 七十还乡
黄鸿森 感念三位启蒙恩师
张怀江 且托瓯潮寄乡情
张??禹 我的启蒙学校——回忆温州市府前街生活书店
陈正祥 用自己的著作纪念值得纪念的人
杨??奔 瓯江口
林斤澜 温州小吃
葛克俭 难忘的岁月
黄静嘉 魂萦温州 ──我在故乡的文艺少年岁月
林曦明 中秋明月照家乡
黄宗英 “百好”还甩得出什么王牌
谷超豪 怀念故乡
王来棣 忆临时中学
杨??勇 温州学人在香港
谢??云 苍南乡思
施昌东 思故乡
刘旦宅 怀念王晓梅先生
周素子 衣食
王大兆 梦绕瓯江旦暮求
姜嘉锵 故乡的清泉滋润着我的歌喉
林冠夫 故家,老屋基
戈悟觉 我是温州人
周瑞金 *忆师生情 ——记中学语文老师林书立
叶永烈 三游平阳
王则柯 淡淡的温州情结

展开全部

节选

梦绕瓯江旦暮求 王大兆 王大兆(1935—2006),温州市区人。曾担任香港《文汇报》“台湾版”主编、温州旅港同乡会副理事长,著有《*深的乡愁:来自台湾和温州的报告》。 人,往往是容易怀旧的,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古人有诗曰:人情重怀土,穷达岂异心。俄罗斯伟大作家高尔基也写过:感情倾向于过去,而理智却化身于未来。一个人在故乡父老的面前是无所遁形的,而我的历史在 温州可以说是一本公开的书。故乡一位宅心仁厚的妇人—— 我*亲爱的母亲给了我生命;而在我个人感情*痛苦的时候,鹿城一位纯情的少女献给我坚贞的爱情,使我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我是抗战前出走的,童年时在温州近郊梧田乡下读初小。春天,当燕子南归,呢喃地叫着在屋梁上筑巢时,田野里,小河边,各色野花盛开了。早晨,我们背着书包上学,一路上是放风筝的孩子,各式各样的风筝迎着春风飘荡在空中。 夏夜,天空像是一个倒悬的蓝色大海,映衬着一轮皎洁 的皓月,微风轻轻吹过,捎来了远处弹词艺人的琴声和鸭船咿咿呀呀的桨声。 秋日,在河里捞残落的荷花,在田埂旁挖泥鳅和小蟹,嚼着煮好的香喷喷菱角,爬上树摘刚熟的柚子。冬晨,睡醒后,躺在被窝里懒床,数着黎明的阳光把百格窗的窗纸一格一格地照透…… 然而,美好的童年还没过多久,日本侵略军攻占了温州。看着日本兵持抢横行霸道,又眼见机翼涂着膏药旗的日军军机朝温州投入燃烧弹,残杀故乡人民,仇恨的种子埋在了童心深处。 一九四四年温州二次沦陷,我随家人坐舴艋舟逃离到温州山区文成县龙川镇,就读于当时浙江第三临时中学子弟小学。次年儿童节,老师教我们唱《八百壮士》歌,当唱到“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时,同学们个个眼睛都红了……抗战胜利时,我在温州市著名的三希小学读高小,男同学演戏《周处除三害》,操琴的是今天还在台湾的王祝南老师,女同学跳的歌舞是“天上小鸟飞……”那欢快的旋律和美好的歌声,使我至今难忘。而尤其难忘的是耿直的王晓梅校长,他给我们以爱中华民族,做纯正少年的教导,可谓铭心刻骨。半个世纪已过,不敢有违师训。 一九五五年,新中国的黄金时代,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响着《歌唱祖国》《我们要和时间赛跑》的歌声中,我由北京返回故乡温州勤俭中学读书。学校设在背靠青山,绿水环绕的头陀寺里。山涧清泉,树头初日,莘莘学子,琅琅书声。每天傍晚的文体活动时间,男女同学一齐载歌载舞, 歌声荡漾在晴朗的天空。 温州,不但是风光秀丽的鱼米之乡,而且是文化之邦。 商务印书馆抗战前全国仅几处有分馆,温州就有一个,端赖郑振铎先生乃半个温州人也。我的文化知识,全靠当时进城先坐小人书书摊,后进纪念清末朴学宗师、温籍大学者孙诒让的籀园图书馆,再逛府前街书店打下的基础。在读了一年瓯海中学和一年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后,我就离开家门,走南闯北,漂洋过海,无论做工习农,粉墨登台,还是教坛授业,以至于今搞新闻工作,可以讲,一切都是故乡所给予。 我年轻时莽撞,故乡父老兄弟对我却非常爱护与宽容。 记得一个夏日傍晚,我骑自行车在瓯江边的朔门撞倒一位中年人,我连忙扶起他说:“对不起,对不起!”对方看了看我,并未责难,却摇摇头说:“你今天撞了我两次了,以后要小心啊!”我正觉得奇怪,他接着说:“早晨在蒲鞋市,也是你在电灯柱旁撞倒我的。”我一回想,真有其事,惭愧得无地自容。故乡兄弟对我如此厚道,使我每每忆及,往往会笑出泪来。 我所崇敬的亦师亦长的温州市政协主席陈国钧先生曾问我:“大兆,你为什么在温州市每次讲话都会哭?”我回答说:“那不是哭,而是流泪,因为我每回温州,感情上就翻江倒海,常感微躯难报故乡父老的无限恩情!” 是的,文成龙川清香的山茶,温州梧田甜美的柑橘和杨 梅,洞头岛的龟脚(台湾叫“佛手蛤”),灵昆的蝤蠓(香港称“青蟹”),雁荡山雄伟的铁城障,江心屿多情斑斓的晚霞…… 这一切童年、故乡的种种,是如此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里。 在海外生活了十多年了,我发觉无论在香港、台湾、新加坡,还是欧美、中东,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数十万温州游子,没有一个人,不对美丽的故乡怀着深深的感情和无限的眷恋。 记得一九八六年我访问欧洲时,在荷兰一个出“菲利浦”音响产品的漂亮小城作客,住在一位既是同乡又是亲戚和学生的华侨家中,我问他读小学的大男孩,想不想回温州?孩 子仰起头来回答说:“真想走归!真想外婆、舅舅、阿姨!” 我问:“荷兰不是很好吗?”孩子说:“这里只有复活节、圣诞节和同学庆祝生日的聚会。温州过年热闹,还有清明吃米饼、 端阳吃粽子、看龙舟比赛、八月十五赏月、冬节吃汤圆……” 近年来,旅居海外和港台的温州人,正注视着改革开放以来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每逢见面,都要打听温州情况,并且渴盼着早日回乡探亲。我们夫妇都是喝瓯江水长大的,则更日夜盼望夫妻双双把家回。 温州人像油菜籽,散落到哪里都会生根、开花、结果。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靠着自己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起家。在香港,男的胼手胝足,拼命苦干,打下事业的基础;女的省吃省用,勤俭持家,相夫教子,配合丈夫建立事业。不管老一辈还是新一代,在自己安居乐业的同时,也总希望能为故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台湾,温州人同样也非常怀念故乡。台湾被称为“国宝级”的作家琦君女士的三十多本书中,就有专门写温州和温州人的,例如《烟愁》《红纱灯》《母心似天空》等等。文章中有许多地方甚至用温州方言直写,例如“晒晒暖”“爽相爽”“天光早”之类。她还引用母亲年轻时在温州农村唱的民歌:“阿姐埠头洗脚纱,脚纱飘起水花花……” 台湾新闻界元老,曾任台湾《中央日报》社长、“中央社”董事长的马星野先生,在收到岛内同乡南怀瑾先生赠送的土产鱼生——一种腌制的小带鱼仔时,曾发表过一首题为 《思亲》的诗,就更加感人肺腑:“拜赐鲈莼乡味长,雁山瓯 海土生香。眼前滴滴思亲泪,欲试鱼生不忍尝。” 台湾《中国时报》在配岛内政要夫人穿旗袍的彩色照片, 介绍中国旗袍之美时,也透露了蒋经国夫人等,长期以来穿的旗袍,都是台北的温州店东杨成贵亲手做的,可见温州人 的心灵手巧。 现在,温州及温州经济格局已名扬全球,温州的一举一动,有时在港澳台和世界各国,当天就会见报。《香港》明报在系列报道中国十四个开放城市时,几乎用一个半版配照片介绍了温州。其中一个标题是:“雁荡山媲美瑞士,大排档通宵达旦。” 外国通讯社拍发的温州一位少女骑自行车上街的照片,香港很多报纸都刊登了,人人争看温州小姐,说长得漂亮又 打扮入时。 上述种种关于温州的报道,使海内外的同乡,自豪之感 油然而生。近年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瓯江大桥、楠溪江大桥、飞云江大桥相继建成了,海外 同乡们奔走相告。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我应邀参加了温州—香港客货班轮的通航典礼,乘风破浪,驶向香港。当时兴奋的心情难以言喻,只记得一位返温探亲的老台胞激动地在船上说:“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故乡是百看不厌的。十年来,我几乎每年总会回去一二 次,往返温州无论乘船坐车,不但累人,而且费时,对工作节奏快、时间又宝贵的香港人,总觉得不够方便。 去年四月返温,得悉机场已建成,只待通航,端的快乐莫名。参观温州机场时,只见它犹如一只海鸥,跑道恰如它的两翼,导航塔犹如海鸥高扬的头,候机楼也好过国内不少机场。 六月,由香港直拨国际电话到温州,香港电话公司的女接线生告诉我:温州电话已增至六位号码了,前面要加“二”。原来如此,难怪我拨不通,发展之快,出人意料,令人兴奋。 七月下旬,我平生头一次坐飞机回故乡。由上海一起飞, 我就紧贴在机舱窗口,一直看着江河、丘陵、田野快速掠过。待飞机进入瓯江上空,平稳地降落在温州机场,我不由浑身 兴奋得发抖。上帝,终于等到这幸福的一天啦! 九月下旬,参加完温州市海外三胞联谊会返回香港,不到两个月,香港报纸转登了中通社于十一月十五日自北京发出的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兴建温州至金华的铁路了,而且是全国首条中外合资的铁路,真是喜事连连,目不暇接。 记得七月初通航前夕,温州旅港同乡会决定在香港《文汇报》刊登套红庆贺广告,理事长黄崇川先生和我共同拟定了内容: 百年大业温州起飞, 鹿城儿女笑溢香江。 这的确表达了旅港温籍同乡的振奋心情。 故乡,您真的变了!从当前日军侵占温州,到今天屹立 在伟大祖国的东方,从昔日的舴蜢舟、轮船、汽车到千辛万苦建成的温州机场;从拔地而起的工商银行大厦到龙湾工业开发区的工厂林立。这一切证明故乡六百六十万父老兄弟姊妹们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以血汗浇成了今天漫山遍野*美*红的山茶花! 温州,我*亲爱的故乡,请让我借用元曲《诵新月》来表达我对您的激情,对您的眷恋: 我初三看你眉儿尖, 初八看你眉弯弯, 十五看你庞儿圆, 这等等都只在今宵前后! (本文原刊《温州日报》一九九〇年九月十五日,选自《*深的乡愁: 来自台湾和温州的报告》,台海出版社二〇〇五年版)

作者简介

方韶毅,一九七〇年代生人。近年来致力于研究民国人物及地方文化,著有《民国文化隐者录》,编有《伍叔傥集》《吴鹭山集》《曼髯三论》《过来人言》《夏承焘墨迹选》等,策划主编《瓯风》已逾二十集,在读书界略有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