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文与东亚世界

汉文与东亚世界

1星价 ¥27.4 (5.6折)
2星价¥27.4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7732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0-01-23
  • 条形码:9787542677327 ; 978-7-5426-7732-7

本书特色

比较文化学典范之作,讲述超yue国境的汉字旅程,一本填补知识空白的汉文入门导读 日语为何混杂汉字?韩剧中为何出现汉文书简?汉文是超yue时空的书写,正因如此,才能够成为东亚的共通语言。本书以汉文训读为线索,透过汉字,看到不一样的东亚世界。 大家小书,京都大学教授、日本zhu名学者金文京亲自用中文重写 在日韩国人,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作者金文京从独特的东亚全局视角出发,试图重新建立汉字文化圈的坐标体系。中文版由作者本人翻译,且针对中文读者情况改写,并增补学界zuì新成果。 角川学艺赏获奖作品,北大陈平原、清华刘晓峰、宋念申联袂推荐 跨越国界和领域,因为有语言和知识的界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金文京先生的《汉文与东亚世界》轻松实现了这一跨越,提出了惊人的假说,堪称比较文化学的典范。……正是训读创造了东亚文化,这项研究正是规模宏大的比较文化论的成功范例。 ——角川财团学艺赏评委、明治大学教授鹿岛茂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古到今在东亚汉字有过怎样复杂的读法。学习了这些有关汉字的知识,你会理解作者为什么主张“东亚汉文文化圈”。这是一本借汉字读法审视东亚各国的语言观和世界观,进而审视东亚内部复杂性的好书。 ——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 简明的题材和晓畅的语言背后,有着对历史、文化、国族、区域深切的关怀。借此所揭示的东亚世界的现代困境,更超yue了话题本身。 ——清华大学教授、《发现东亚》作者宋念申 “岩波新书精选”di12本,收官压zhou之作。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轻盈、优美、有深度 轻盈——小而紧凑,大多十万字左右,通俗易懂,节奏轻快 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文笔优美,内容翔实 深度——对历史、时事做深度解读,引发思考 已出书目:《过劳时代》《格差社会》《京都》《江户时代》《日本的诞生》《日本的汉字》《日本的神话》《日本文化关键词》《逆说美国的民主》《近代朝鲜与日本》《古代中国的文明观》

内容简介

过去,尽管语言不同,东亚各国的商贾使节,一言不发,仅凭一纸一笔,亦可通过汉文“笔谈”,传情达意、隽语妙言。如此奇景,只因东亚各国曾在历史shang共享过相似文化,而汉字恰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尽管东亚世界看似“同文”,但是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因此,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实则各有千秋、复杂多元。 以训读解汉字,以汉文喻东亚。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

目录

致中国读者

中文版自序

**章汉字、汉文在东亚

一、在日本车站买车票

二、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特征

三、汉字的读音—音读和训读

四、汉文的读法—训读

五、笔谈—世界上罕见的沟通方式

第二章日本的汉文训读

一、日本训读的方法

二、汉字的训读(kun-yomi)

三、汉文训读和佛经汉译

四、训读的语言观及世界观

五、训读的演变

第三章东亚的训读

一、朝鲜半岛的训读

二、朝鲜半岛训读的语言观及世界观

三、其他近邻民族的训读现象

四、中国的训读现象

第四章书写汉文—东亚汉文的多种文体

一、东亚的汉文、汉诗

二、东亚各国语言的诗

三、东亚的变体汉文

展开全部

节选

在日本车站买车票 这十几年来,因中日之间交通大开,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日本用汉字,街上招牌几乎都用汉字写,对中国人来说很是方便。可是,有时因彼此字体不同,或由于日语特殊用法,同样是汉字,中国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也时而导致误会。 例如,在车站乘火车或地铁要买车票,现在一般都用购票机,日语叫“券売機”(kenbaiki):“券”是乘车券,就是车票;“売”是“卖”的日本简体;“機”(机)不用简体—合起来是“贩卖乘车券的机器”。可是既然是卖券的机器,为什么不叫“売券機”,而叫“券売機”呢?原来,日语的语序跟汉语相反,汉语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日语则是宾语在前,动词在后。“券売機”就是日语语序的词汇。 接着,你为了买票投币给“券売機”,里面会有女声提示:“只今発券中です”(tadaimahakkenchudesu)。“只今”就是“现在”;“発券中”是“正在发行乘车券”之意;“です”是日语语缀,没有对应的汉字。不对吧,“卖乘车券的机器”既然叫“券売機”,那么“发行乘车券”应该说“券発”才对,怎么出尔反尔却叫“発券”呢?各位有所不知,日语中的有些汉字词汇采用日语语序,可是绝大部分还是按照汉语语序的,“发券”就是汉语语序。换句话说,日语的语法有两种,一种是本国的,另一种是汉语的。这是日本有史以来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必然结果。当然,日语语序的词汇也为数不少,如“读书”,日语也叫“読書”(dokusho),另有一种说法“書見”(shoken),是日语的语序。 买好了车票要进站,需要通过检票口,日语叫“改札口”(kaisatsuguchi,图1)。*近因中韩旅客多,除英文外,兼设中文“检票口”和韩语“??????”(gaechalgu)的标识。这“改札口”一词,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很费解的。“札”是古代木板做的通行证,转而用于指代现代的车票。那么“改”字怎么说?难道在检票口要改换车票吗?“改”字日语的训读(详后)读为“aratameru”,除改换之外,还有检查的意思。所以,“改札口”就是“检查车票的口”,跟中文的“检票口”相同。问题是中文汉字的“改”没有“检”义,“检”是日本人增加的意思,与中文汉字本义无关。因此,中国人看了半天也看不懂,不明其所以。 至于韩语的“??????”,其实是“改札口”三个字的韩国读法,也就是所谓的朝鲜汉字音。朝鲜半岛接受中国汉字远比日本要早,也有其独特之处。可是“改”字在韩语也没有“检”义,那么,为什么还用“改札口”这个词呢?韩国曾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将西方诸多概念用汉字翻译成新词,他们也只好照搬同用。只是韩国使用汉字比日本有一日之长,不肯直接用日本汉字音,而用他们自己的读音而已。现在韩国已不大用汉字(朝鲜已经全废),所以用韩文写成“??????”,其中真正的含义,他们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中国也和韩国一样,在近代以后接受了不少日本人翻译的汉字新词,只不过没有采用“改札口”之类的怪词罢了。在东亚世界,单是买票进站之间,就已经有这么复杂的问题,而要了解近两千年彼此交流的真相,又谈何容易呢?

作者简介

金文京,195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韩国籍。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现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近年来也关心东亚汉字文化圈交流史。主要著作有《三国志演义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10)、《三国志的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等。合编《邯郸梦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三国志演义古版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凭借《汉文与东亚世界》(岩波书店,2010)获得2011年角川财团学艺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