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精学导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精学导读丛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精学导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精学导读丛书

1星价 ¥39.8 (8.3折)
2星价¥39.8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302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0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030730275 ; 978-7-03-073027-5

内容简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对这部经典著作进行了全面导读。全书介绍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背景、文本概况,阐述了该著作的自然观、实践观、人学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历史观、资本主义观、未来社会观,并对这部著作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及对当代的启示作了全面解读,有助于读者了解和领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的学术精髓及当代价值,是一部大众性与学术性兼具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类读物。 本书适合广大党员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及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好者阅读。

目录

目录
**章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背景及文本概况 1
一、社会历史背景 3
二、理论来源 5
三、马克思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4
四、文本概况 16
五、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手稿》 38
第二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自然观 42
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 43
二、自然界的来源和存在方式 47
三、自然与人及其历史 49
四、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 52
第三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 56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科学内涵的初次表述 57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60
三、实践活动的主客体及中介 62
四、实践的物质前提、物质基础 63
五、劳动实践活动对自然界的能动改造及自然的“人化” 66
六、实践与人、人类历史、人类解放 68
第四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 73
一、人是类存在物 74
二、人是对象性存在物 76
三、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 78
四、人是社会关系中的存在物 80
五、劳动使人超越动物 81
六、人的鲜明特征 84
七、人的存在方式 88
八、人的本质 91
第五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 97
一、异化劳动的前提、原因 97
二、异化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100
三、异化劳动的后果 103
四、异化劳动的历史形态 104
五、异化劳动的是非功过 106
六、消灭异化劳动进而实现劳动者和全人类的解放的条件 109
第六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观 111
一、“生产”“劳动”“实践”概念的形成 111
二、劳动史观的初次确立 117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立场的鲜明展露 121
四、《手稿》历史观的出发点、逻辑结构及理论实质 127
第七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资本主义观 133
一、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 133
二、劳动与资本、工人与资本家 138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产目的 146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人际关系及精神世界 148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趋势、历史命运及是非功过 151
第八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未来社会观 155
一、新旧社会的本质区别和历史联系 156
二、新社会何以生成,如何生成 160
三、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揭示 164
四、对有平均主义色彩的“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169
第九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价值与当代启示 177
一、如何正确界定《手稿》的学术价值、学术地位:若干方法论原则 178
二、《手稿》的重大学术价值及学术地位 183
三、当代世界的特点及《手稿》的现实意义 198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手稿》的启示 204
后记 209
展开全部

节选

  一、社会历史背景   《手稿》是马克思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作的?这是我们阅读《手稿》时自然而然会想到的问题。要解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对这里所谈的“背景”作一番分析。在笔者看来,所谓的“背景”大致可作这样的解释:“背景”即与特定事物(譬如某一实物、某一事件、某一行动、某一理论、某一著作)的形成、发展、演变、衰亡相关的环境、历史因素的统称。这些环境、历史因素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或直接或间接,或从正面促进,或从反面刺激,共同促成了该事物的形成、发展、演变、衰亡。此处谈的“环境、历史因素”(这里的“环境”是广义概念,不仅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思想环境)所涉较广,不仅包括与事物形成、发展、演变、衰亡相关的环境、时代等现实的因素,还包括历史(这里的“历史”也是广义的历史,既包括客观的历史,也包括思想史)因素,譬如先前的或当前的客观历史或(作为理论来源的)前人的思想理论等;不仅包括物质要素,还包括精神要素(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思想启发、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资料等)。   与(作为一部理论著作的)马克思《手稿》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特指促使马克思写作《手稿》、不同程度上促成了《手稿》思想观点之形成,或至少与《手稿》的写作、思想倾向的形成有一定关联性的各种社会历史因素,主要包括: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封建制生产方式逐渐解体和没落,资本主义兴起并成为占据西欧主流地位的生产方式;作为私有财产发展的*高阶段,资本主义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封建时代难以比拟的物质文明成就;资本主义在刺激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开始暴露出初期难以暴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某些缺陷,譬如生产过度扩大造成的“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将资本主义的弊病和罪恶充分暴露出来,*为突出的就是作为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工人低于人类正常生存标准的极度恶劣的生存条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迫于生存压力及资本家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工人被迫接受*低廉的工资,被迫从事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的“异化劳动”;资本主义的兴起使私有制条件下人与人的竞争、对抗、敌对关系更加突出,人与人之间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中占据绝对优势,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相互算计成了人际关系的常态;资本主义鼓励和刺激人们的贪欲,使社会成员拜金主义思想甚嚣尘上,对财富的贪欲成了人性的显著特点,财富、货币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上的统治者,人们狂热地追求、崇拜货币,精神生活高度片面化、畸形化,发财致富成了他们生活的**目标甚至唯一目标,高雅志趣严重缺失。可以说,在马克思写作《手稿》前现实地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的“二重性”(物质文明的表面繁荣与其他领域的严重缺陷并存),特别是其显著的弊病(物质文明、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开始暴露的危机,以及阶级关系、人际关系、精神世界的严重缺陷),构成了他写作《手稿》*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是一部典型的反思资本主义“是非功过”的理论作品。离开作为反思、批判、超越对象的现实的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特点,《手稿》的写作就失去了现实的背景,《手稿》的反思、批判就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这是不难想象的。   除此之外,对《手稿》的写作而言,还存在着其他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值得重视。其中*为重要的是:欧洲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阶级意识的增强,工人运动的逐渐兴起。作为资本主义时代日益重要的政治力量,工人阶级维护自身权益及追求自身解放的意识日渐强烈,工人运动的逐渐兴起正是工人解放意识增强的结果。在马克思写作《手稿》前,工人阶级的内部交往和联合斗争已初步开展起来,并造成了较大的声势。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斗争”的范畴,具有了政治斗争的色彩,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二、理论来源   严格来说,“理论来源”(通常是前人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观点,其实也包括作者之前的相关思想观点)也构成了马克思写作《手稿》的一个重要背景,这里的“背景”是作为思想要素的背景,也可称之为“思想背景”。马克思为什么能写成《手稿》?《手稿》的深刻观点是怎么形成的?是否受益于前人或自己的思想成果?《手稿》与前人及马克思先前思想的关系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考察、研究马克思的《手稿》必然要追问的问题。   《手稿》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所形成的思想成果确实离不开该著作所处时代的特点,得益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渐趋成熟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除此之外,该著作还直接受益于前人提供的思想启发。这是很好理解的。前人的思想启发对《手稿》探索相关问题极具价值,是重要的学术资源。《手稿》正是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沿着前人先前的足迹继续前行,试图更好地解决前人以往遗留的问题,将问题的探索推进到新阶段。马克思在写作《手稿》前已取得的思想成果也为其从事新的理论探索、完成《手稿》、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创造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简明地说,只有受益于前人的成果及自己先前的探索,马克思才可能完成《手稿》,达到新的思想高度。   首先谈谈前人对马克思完成《手稿》所起的积极作用。《手稿》继承、借鉴的来自前人的思想资源具有多样性。众所周知,列宁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在笔者看来,这对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构、

作者简介

林锋,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马克思早期著作等,发表文章五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年马克思五个重要笔记新探讨”(11CZX0l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早期六部主要著作历史地位新探讨”(09YJC720001)。获北京市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称号(全校文科组**名),并多次入选“北京大学专业技术岗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