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829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44782944 ; 978-7-5447-8294-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6-14岁小译林中小学阅读丛书”专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核心选目,名家、名作、名译,引领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高附加值,实用,有趣,长知识。《中国民间故事》是小学语文课本“快乐读书吧”品种,由一生钟爱民间故事、追寻民间故事的刘守华教授担任主编,从卷帙浩繁的中国民间故事中遴选精华篇目,内容积极健康,精彩纷呈。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这些故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风貌和魅力,体验民间故事之美。多幅高品质彩图,生动活泼;舒朗版式,大字护眼。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故事》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故事中精心选取了50个想象力丰富、趣味盎然的故事,比如《白蛇的传说》《八仙闹海》《鲁班学艺》《牛郎星和织女星》《蝴蝶泉》《猎人海力布》等。这些故事富有代表性,主题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目录

代序 1
盘古斩蟒开天地 1
烈山神农 3
尧王传舜 5
大禹王的传说 7
鲁班学艺 12
秦始皇赶山 20
孟姜女的传说 24
牛郎星和织女星 30
白蛇的传说 33
梁山伯与祝英台 41
白水素女(田螺姑娘) 47
桃园三结义 49
宋定伯卖鬼 522
八仙闹海 54
岳飞出世 58
十二生肖的来历 60
青稞种子的来历 64
黄鹤楼 76
刘三姐唱歌得坐鲤鱼岩 78
枣核 84
斯坎德尔国王和他的继承人 87
高亮赶水 91
猎人海力布 94
蝴蝶泉 97
虎媪传(老虎外婆) 103
寻找太阳头发的小孩 106
石门开 114
一钱发家 121
百鸟衣 125
张百中 130
聪明的姑娘 133
同路青年 139
三句话 144
两老友 148
忘干哥 156
国王和放屁的儿媳妇 160
巧媳妇 164
种金子 172
恭喜与也罢 174
小鸡崽报仇 177
樵哥 183
蚂蚁虫拉倒泰子山 188
阆州莫徭 192
叶限(灰姑娘) 195
齐人空车,鲁人负父 198
田章 200
辘角庄(天婚)208
义虎记 210
赵州桥 212
海山异竹 216
展开全部

节选

盘古斩蟒开天地 (湖北) 古时候,世界上没有别人,只有混沌山上的盘古氏。 盘古活了一万二千年,慢慢化成了人形;又过了一万二千年,肚子里才长出了一颗心,眼睛也才能看清世界上的东西。这时,世界还是一片浑浑蒙蒙的,天地间只有一股青气和一股黄气。青气一来,大风吼叫;黄气一来,飞沙走石。 久而久之,盘古氏看出点名堂来了:那青气中有条青蟒作怪,黄气中有条黄蟒作怪,这才弄得整个世界风沙弥漫。盘古想,要是把这两条蟒制伏了,世界就不会再混沌了。有一次,一阵狂风狂沙,把盘古氏吹到半天空里颠来倒去,好半天才猛甩下来,落在一个深山洞口。只见那深处金光闪闪,原来是块神铁,一尺二寸长,八寸宽,两头大,中间细,一面薄,一面厚,中间还有个圆洞。他拿起神铁,在乾坤石上磨了三年,装上一根木柄,做成了一把斧头。他舞了舞斧头,树擦着树倒,石头碰着石裂。正在这时,那两条大蟒又搅在一起,飞沙走石。盘古氏举起斧子向大蟒砍去。轰隆一声,蟒被砍死了,风也息了,沙也停了。只见那股青气朝上飘,越飘越高,成了天;那股黄气,化成了泥土,直往下坠,成了地。盘古又将两条蟒的尸体装进了一个圆木盘内。 盘古降伏了两条大蟒,天渐渐高了,地也越来越厚,混沌世界清明了。他又四处奔走,跑遍了大山沼泽,在昆仑山山洞中,发现了伏羲氏;在太乙山山洞中,找出了有巢氏;在伏牛山遇见了鸿钧老祖;在西边的大山沟里会见了燃灯古佛;泰山的燧人氏也从山洞中出来了;天马山的神农氏也下了山。盘古把他们邀集在一堆,商量创建世界的事。这些人说,盘古的功劳*大,就尊他为皇,称盘古为上皇。盘古又给这些人分了工,各人做好一件事:有巢氏筑巢躲风避雨;燧人氏钻木取火种;神农氏耕地种粮食;伏羲氏观看形势、报告凶吉;鸿钧老祖和燃灯古佛找出害人怪物,惩罚它们。 后来有巢氏架成了房屋;燧人氏弄到了火种;神农氏种出了五谷,找到了治病的百草;伏羲氏用盘古装蟒的圆木盘做成了八卦太极图,把青黄二蟒定为两仪,表示阴阳二气,旋动八卦,就能预知凶吉;鸿钧老祖和燃灯古佛琢磨出道佛两教,教化生灵,惩凶扬善。 鲁班学艺 (河北) 清水河向东拐了个大弯子,弯子里有个堡子叫鲁家塆。鲁家塆里住着一个姓鲁的老木匠。老木匠已经五十八岁了,十八岁学艺跟班,算起来已经做了四十年的木匠活。勤恳的老木匠一生盖了两个堡子:鲁家南塆,鲁家北塆。老木匠有个怪脾气,做了一辈子的木匠活,没有收过一个徒弟。当别人要拜他为师学艺的时候,他总是推辞说:“跟我能学出个什么手艺来,你没看看我盖的那些歪歪扭扭的房子,打出的不周不正的箱柜。”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这个怪脾气,要学木匠手艺的人也就不向他学了。 老木匠一生都不满意自己的技艺,他不但不教别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教。他一生省吃俭用,一个铜钱都能握出水,就这样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和三匹快马,准备留给自己的儿子长大投师学艺好用。 老木匠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鲁拴,十八岁了;二儿子叫鲁宾,十五岁;*小的儿子十二岁,就是鲁班。 鲁拴和鲁宾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汉,从出生到长大,锛子倒了不知扶,斧子掉了不知捡,锛凿斧锯动都没有动过一下。爹爹和妈妈都不喜欢大哥俩。 鲁班从小就很勤快好学,常常跟在爹爹后头,帮着拉线和做些零活,瞅着爹爹扬锛使斧锯砍着木头。有一次晌午吃饭的时候,妈妈忽然发现鲁班大半天没有在家,便有点慌神了,连忙出外去找,找了大半天,才在一家新房子门前找到了。鲁班蹲在一边,两手端着下巴颏儿,正呆呆地瞅着几个木匠做窗子哩。 鲁班六七岁就愿意动斧动锯,圆木头砍成方条,粗粗的木头锯成薄板子。长到了十岁的时候,所有的“家把什”他都会使唤了,斧子凿子在手上乱转。鲁班成天不闲手,做了很多的小木柜、小板凳、小车……房檐子底下、堂屋地上都摆满了,像小木铺一样。鲁班看见妈妈坐在炕上打线很吃力,便从南山上砍了一棵柳树做了一把椅子,说:“妈,坐在椅子上打线吧,省得腰痛。”鲁班见姐姐的针线箩筐没有地方放,便从北山上砍了一棵榆树,给姐姐做了一个木箱,说:“姐姐,把针线箩筐放到箱子里去吧,省得乱放丢针掉线。”可是当大哥、二哥求他做点木活的时候,他不但不给做,还要申斥说:“有木头有斧子,自己不能去做吗?”爹爹、妈妈和姐姐都喜欢鲁班。 三个儿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一天,老木匠把大儿子唤到跟前说:“孩子,你也不小了,不能总指着爹爹养活你们。‘三岁牤牛十八岁汉子’,你应该学点手艺,还是学个木匠吧。不过爹爹不能教你,我的手也拙,艺也粗,从来连一个徒弟都没有收过。你带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找隐居的木匠祖师吧!”老头说完瞅了瞅鲁拴。闲懒成性的鲁拴哭丧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接过银子,骑上马,晃晃扭扭地走了。 鲁拴走出大门,心想:“终南山离这十万八千里,上哪儿去找师傅去。”于是他骑着马,东蹓西逛了三年,银子花光了,马也卖掉了,光杆回来了。老木匠气得没说二话,就把鲁拴赶出了大门。 老木匠又把鲁宾叫来:“孩子啊,你也长到十八岁了,拿上一百两银子,骑上一匹快马,上终南山去寻找师傅吧!千万别像你哥那样。”老头说完又瞅了瞅鲁宾,鲁宾的嘴都要噘上天,哭哭啼啼地接过银子,懒懒地骑上马走了。 鲁宾走了一天一夜,一打听,终南山离这有十万多里的路程,便泄气了。他信马由缰地混过了三年,花光了银子,卖掉了马,披着麻袋回来了。老木匠气得更厉害,拿起榆木拐棍,一顿棍子又把鲁宾打出去了。 老木匠唤来了鲁班,流着眼泪摸着鲁班的头说:“孩子,你那没有出息的两个哥哥都被我赶出去了,这回爹爹一生的希望都放到你一个人的身上。你不能让爹爹的这颗心一凉到底,千万千万不要像你两个哥哥那样—”没等爹爹把话说完,鲁班就接过话头:“爹,你放心吧!儿子早就包好银子,备好了马,只等你吩咐了。找不到师傅,学不好手艺,我不回来见你!” 鲁班拜别了爹妈,骑上马,便向西方奔去。老木匠瞅着儿子的背影,揩着眼泪,嘴里不住地叨咕着:“还是我的鲁班啊……” 鲁班扬鞭打马,人急马也急,一天就跑了三百多里的路程。鲁班走了十天,赶过三千里路,光光的大道走到尽头了,前面出现了一座高山。山又高又陡,道又弯又窄,道上长满了刺棘和狼牙石。鲁班勒住马愁住了。这时,忽然从山脚下走过来一个老樵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老大爷,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路程?”老樵夫捋了捋胡须,慢吞吞地说:“嗯,直走六千里,弯走一万二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跨过这座大山。”鲁班又问:“大爷,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跨过这座大山?”老樵夫晃了晃头,说:“这样高的山,一年也爬不到半山腰。”鲁班说:“一年爬不过去爬二年,二年爬不过去爬三年,爬不到山顶我死也不下山!”老樵夫一听他说得这样坚决,也很佩服,笑了:“你拿去我这把镰刀吧,用它砍刺拨石,很快就能上去。”鲁班一听可乐坏了,又点头又作揖,接过镰刀便向山上走去。镰刀轻轻地向地上一拉,刺棘和尖石都拨开了,他很快就登到山顶。鲁班把镰刀挂在一棵大树上,骑上马又向西方的大路跑去。 鲁班又走了十天,又赶过三千里的路程,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前面横淌过去一条大河,又黑又绿的河水,扔下一块石头子儿,半天都翻不上水花来。鲁班勒住了马又愁住了。这时从河对岸划过一只小船来,船头上坐着一个年轻的渔夫。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大哥,这儿到终南山还有多少里?”渔夫拨弄了一阵手指,说:“嗯,直走三千里,弯走六千里,要找简便道走,就得横跨过这条大河。”鲁班接着问:“大哥,能不能想办法把我渡过河去?”渔夫皱着眉头说:“这不行!河又宽,水又深,自古以来这条河淹死过多少过路的人!”鲁班说:“不怕水深探不到底儿,不怕大河宽到天边,不跨过这条大河我死也不转回头!”渔夫见鲁班很刚强,笑了:“兄弟,牵马上船吧,我把你渡过河去。” 鲁班渡过了河,又奔上大道,追风赶日又走了十天,三千里路程甩在脑后头,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尽头,眼前出现了一群高山。鲁班心想:“这座大山恐怕就是终南山了。”山头很多,曲曲弯弯二千多条小道。从哪一条道上山呢?鲁班又愁住了。这时他发现山脚下有一处小房,房门口坐着个打线的老大娘。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老奶奶,终南山离这还有多少里?”老奶奶张口就答:“直走一百里,弯走三百里;三百座山头,三百个神仙,你要哪一个?”鲁班一听可乐坏了,连忙回答:“我投奔木匠祖师,从哪一条小道上去?”老大娘说:“九百九十九条小道,正中间那一条路就是!”鲁班连忙道谢,左数四百九十九条,右数四百九十九条,踏上正中间的小路,打马向山上跑去。 鲁班到了山顶,只见一片树林子里露出几疙瘩房脊,走近看是一处三间房子。鲁班轻轻地推开了门,屋子里横竖放了一地破锛子、烂凿子,连脚都插不进去。鲁班向床上一看,一个白发颠颠的老头子伸着两条腿睡着大觉,像雷一般地打着呼噜。鲁班心想:“这个老头子一定就是木匠祖师了。”鲁班没有惊动师傅,把破锛子、烂锯收拾了起来,放在木头箱子里,而后又很规矩地在长凳上坐下,等着老师傅醒来。 老师傅的觉可真大,翻了好几次身都没有醒,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鲁班走上前,跪在地当心,说:“老师傅呀,徒弟今天拜上门,请求师傅能收我学艺。” 老师傅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从哪儿来的?” 鲁班回答:“我叫鲁班,从一万里地外鲁家塆来的。” 老师傅又问:“学艺为什么来找我呀?” “因为你是木匠的祖师!”鲁班回答得很干脆。 老师傅停了一下,说:“我要考问你一下,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回答不对可别怪师傅不收你,怎样来还怎样回去。” 鲁班的心跳了一下,说:“如果今天回答不上来,明天来回答;哪天回答上来,哪天让师傅收留!” 老师傅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子?多少根椽子?” 鲁班张口就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三根大柁,三根二柁,大小二十根檩子,一百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它。” 老师傅把头轻轻地点了一下,接着问:“一件技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去,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去,三个月和三年都扎根在哪里?” 鲁班想了想回答:“三个月学去的手艺,扎根在眼睛里;三年学去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老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一个木匠师傅教好了两个徒弟,大徒弟的一把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的一把斧子,在人们的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如果你学好了手艺,跟哪个徒弟学?” 鲁班马上回答:“跟第二个学。” 老师傅不再问了:“好吧,既然你都回答了上来,我就得把你收下。不过可有一件,要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把什,我已经有五百年没使唤这些玩意儿了,你拿过去修理修理吧!” 鲁班站起身来,把盛装家把什的木箱放到磨刀石旁,一样样地拿了出来。这时候他才仔细地看了一下:斧子长了牙,长锯连一个齿都没有留下,两把凿子又弯又秃,长满了土锈。鲁班连一口气都没有喘,挽起袖子便磨了起来。白天磨,晚上磨,膀子磨酸了,两手磨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鲁班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利了,长锯磨出了尖齿,凿子也磨刃了,所有的家把什都磨得又快又光又亮。鲁班一样样地送给老师傅看了,老师傅看完了只是点了点头,连一句“行或是不行”的话都没有说。 “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锯,你要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它已经生长五百年了。” 鲁班扛着锯,走到大树下。大树可真粗,两只胳膊没抱住,往上一瞅,呀!树尖都快要顶天了。鲁班坐在大树下锯起大树来,足足地锯了十二个白天和十二个黑夜,才把大树锯倒。鲁班扛着大锯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又吩咐说:“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你要把这棵大树砍成一只大柁。要它光得不留下一根毛刺儿,圆得像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过身提着斧子就出去了。一斧斧砍去大树的枝丫,削去了树疤,足足地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一根大柁砍好。他提起斧子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接着又吩咐:“还不行。为了试试你磨的凿子,你要把大柁凿出二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棱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提起凿子便凿了起来,只见一阵阵木花乱飞,他越凿越有劲儿。足足地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二千四百个眼子凿好了。鲁班提着凿子又去见师傅。 这回老师傅可笑了,连忙走下花藤椅子,接下鲁班手里的凿子,揩去了鲁班脸上的汗珠,夸奖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我一定把我全部的技艺都传教给你!”说完,便把鲁班领到西间屋里去,一进屋鲁班的眼睛就睁大了,眼神也不够用了。原来这间屋子里摆了好多的模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椅凳箱柜,制造得都特别精致。老师傅笑着说:“你就一个个地拆下来再安上,每一件模型都要拆下一遍,安上一遍;拆安好了,你的手艺也就学好了。你自己专心地学吧,我不在你的身边唠叨。”老师傅说完就走出去了。 鲁班拿起模型,翻过来看,推过去看,擎在手里不舍得放下。老师傅让拆安一遍,他拆安了三遍。每天只见他进屋不见他出屋,饭放凉了顾不得吃;胳膊腿累乏了,顾不得伸一伸。每天,老师傅睡觉前来看看,鲁班在房子里拆安;老师傅睡觉醒来看看,鲁班还是在房子里拆安。当老师傅催促他睡觉的时候,他只是嗯嗯地信口回答,可是拿在手里的模型却不放下。 就这样,鲁班苦学了三年,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学得如何,便把全部的模型都毁掉,鲁班凭着牢固的记忆,一样样地又重新地给制作出来。老师傅又提出好多新的样式让他制作,鲁班细心地一琢磨,就能很快地按着老师傅的要求做出来了。老师傅很满意。 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来,留恋地说:“徒儿,三年过去了,你的手艺也学好了,今天该下山了。” 鲁班一听,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说:“那不行,我的手艺还没有学成,我还要再学三年呢!” 老师傅笑了:“以后你自己学吧,今天说什么你也得下山!”徒弟要走了,师傅送给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傅想了想说:“好吧,你磨的斧子、长锯、凿子就送给你拿去用吧!” 鲁班呆呆地瞅着师傅,哭了:“穷徒弟留给师傅点什么东西呢?” 老师傅一听,又扑哧地笑了:“师傅什么也不要你的,只要你不丢了师傅的名声就够了。” 鲁班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回来的路上,没有找到赐刀跨山的老樵夫、渡河的渔家大哥和指路的老奶奶。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鲁班在**次跨过的高山上造了一座大塔,在大河上修了一座大桥,在终南山下盖了一座大庙(据说这些东西至今还有)。 鲁班回到家,拜见了爹妈,拿着师傅赐给的斧子,记着师傅的嘱咐,给人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后世人尊称他为木匠的祖师。

作者简介

刘守华,1935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文系主任及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1956年开始投身于民间文学研究,迄今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约400篇,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其中《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比较故事学》《中国民间故事史》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四项成果分别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主编的《民间文学导论》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成就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