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

包邮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

¥61.8 (7.9折) ?
1星价 ¥61.8
2星价¥61.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8098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10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100180986 ; 978-7-100-18098-6

本书特色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是著名学者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讨论了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的思想观念,包括康德、雅各比、赖因霍尔德、舒尔策、费希特、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作者关注的主题是从康德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观念论的转变过程,准确地说,是关注那个时代出现的不同的主体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传承、批判关系。

内容简介

迪特·亨利希是名震学林的德国哲学家,战后德国观念论复兴运动的开创者。本书是其关于德国观念论哲学传统的里程碑式的阐释之一。与克洛纳不同,亨利希不同意把德国观念论的这段历史命名为“从康德到黑格尔”,而是换成了“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这意味着“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不存在一个线性的发展线索。亨利希这样命名的意图在于重构德国观念论发展中的诸多交叉对话以及思想体系的内在发展逻辑。本书从康德体系的结构与张力开始,接着解释了费希特《知识学》背后的动机、荷尔德林的原初哲学以及浪漫派诺瓦利斯与施莱格尔的思想,*后以对黑格尔体系的解释结束。

目录

序言
前言:通过去魅化的记忆
鸣谢
文本注释和缩写
第1讲 导论
康德哲学的体系结构
第2讲 内在经验与哲学理论
第3讲 感觉、认知与“形而上学之谜”
第4讲 自由作为理性大厦的“拱顶石”

康德的早期批判者
第5讲 “神秘主义”的诱惑
第6讲 雅各比与“自由的斯宾诺莎主义”
第7讲 雅各比与直接性哲学
第8讲 赖因霍尔德与体系精神
第9讲 赖因霍尔德与“基础哲学”
第10讲 舒尔策与后康德的怀疑论

费希特
第11讲 《评》
第12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Ⅰ
第13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Ⅱ
第14讲 《知识学》(1794-1795)
第15讲 想象力和渴望理论及其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的影响
第16讲 《知识学》的基础和体系
第17讲 意识的自我关联性的悖论特征
第18讲 思辨神学的转向

荷尔德林
第19讲 荷尔德林的《判断与存在》的地位

黑格尔
第20讲 通向第五哲学的道路(《逻辑学》)
第21讲 否定的逻辑及其应用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以这种方式去理解费希特的理论计划也就是把它理解为一个没有形而上学含义的先验理论。但是仅仅这样去理解将会忽略一个事实,即形而上学很快会进来帮助解决这些困难重重的理论问题。仅仅根据心灵的*基本结构,费希特是无法完成重构心灵的实效历史,这对费希特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解释使基本心智活动的统一性成为可能的条件,费希特需要一些独立于心灵的概念。这一切是说费希特所寻找的条件不是心灵活动的一种结果。相反,这个条件必须先于所有心智活动的可能结果和后来的发展。这个洞见——除非我们用不是心智的术语来解释心灵,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心灵的基本活动——导致费希特去阐述许多后来的《知识学》版本,尽管他没有出版它们。与其说费希特认为这些后来的版本取代他的理论的先验特征,不如说他认为它们证明了他的先验体系和他的辩证方法和发展的正当性。  无论费希特可能多么认为他的思想仍然以先验理论为取向,在康德看来,无论是费希特迈向思辨形而上学的步骤还是他对心灵的实效历史的辩证建构都是不允许的。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如此,我们需要着手研究康德先验理论的体系形式。从这个角度内部来看,我们转而试图去评价在与康德哲学的直接关系上——但是不仅仅在与康德哲学的关系上——费希特的先验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我打算对康德哲学的体系结构作如下说明。我将从一些对康德的主要任务和哲学定位的评论开始。在这里,我的要点是康德试图去解决形而上学之谜,并根据这个解决办法来证明科学的正当性。对康德来说,这似乎是可能证明科学正当性的唯一方式,这个科学反对休谟怀疑主义的影响。其次,我们将讨论康德力图解决形而上学问题的方法和就康德理论的体系形式而言这些方法所具有的结果。我将试图表明这个理论不可避免地将以一种我称之为“多维度”(multidimensional)的方式被构造起来,它排除了一种辩证建构的可能性。第三,我将着手研究康德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康德根据这些基本概念所阐述的体系框架之间的关系。康德正是用这个框架来解决形而上学的问题,然后用它来证成和解释科学。这个先验框架产生了一个我称之为“心灵的无家可归”(the homelessness of the mind)的主题,它至少与康德先验理论中的心灵的基本结构相关。第四,我将表明康德体系中的这种理论状况可以算作根据它的实践目的来重新定义的前提。  暂时转向康德的哲学生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重新定义的意义。当康德遇到卢梭时,一个基本的变化或者断裂发生了。康德承认这个事件迫使他不仅重新定义哲学的目的,而且也重新定义他在学术界的位置。在阅读卢梭之后,康德认为根据某个(卢梭的)自由概念来定义他整个批判哲学的体系结构是可能的。我稍后会更多地谈论在康德的分析中什么是“自由”,并提出康德处理自由的得失,因为自由是观念论发展的起点。作为一个体系,观念论*后达到与康德相同的基本的自由概念,但是观念论是康德体系中自由的体系形式的结果,它因此不同于康德提出自由的那种方式。  再者,勾勒康德理论的体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康德哲学与那些后继者之间的必然联系。直到*近,我们还缺乏对康德与后康德的思想之间的差异的充分解释。当然,就像康德时代的康德主义者那样,现在的康德主义者也会说,导致现代的大陆哲学的整个运动偏离了康德的原初意图和一种真正批判的科学的哲学。①早在1845年,“回到康德”(Backto Kant)的口号就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它甚至也成为了一本书的标题。②相比之下,其他人用与黑格尔几乎相同的方式重构了从康德与黑格尔到现代大陆思想的整个发展。  ……

作者简介

  [德]迪特·亨利希,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先后任教于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担任长期或短期客座教授。主要著作:《自身意识与德性》、《思想与自身存在》、《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等。    乐小军,浙江宁波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以及(阿伦特)政治哲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