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慎《升庵诗话》与明代诗学高小慧著

杨慎《升庵诗话》与明代诗学高小慧著

1星价 ¥43.5 (7.5折)
2星价¥43.5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32052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22-11-01
  • 条形码:9787573205216 ; 978-7-5732-0521-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史研究者杨慎《升庵诗话》虽是随笔式地记录下字句校考、诗歌品评、源流论述,以及自我的创作心得,却是杨慎诗学理论的具体表征,并且带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在明代诗学发展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明代五大批评著作之一。本书全面挖掘梳理了以《升庵诗话》为代表的杨慎诗学的学术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影响传播。

内容简介

杨慎是明代文坛一位特出的天才,其学术汪洋,其著作繁多。《升庵诗话》体现了其“学有根柢”与宗尚六朝初唐的诗学取向。其诗论受到了明代前期诗学诗论的影响,又对后来的诗论家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明清诗学的发展走向。本书从明代心学、理学、考据学的学风与杨慎的师友交游、儒释道三家之学这些方面挖掘了杨慎的学术思想资源,又结合同代前后七子等人的复古诗学,辨析杨慎的“六朝派”身份和诗史观。

目录

**章 《升庵诗话》版本流变考

**节 《升庵诗话》在嘉靖年间的刊刻情况

第二节 《升庵诗话》在万历年间的刊刻情况

第三节 《升庵诗话》在清朝的刊刻情况

第四节 《升庵诗话》在近现代的刊刻情况

第二章 《升庵诗话》生成的文化语境

**节 明代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明代心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第三节 明代中期图书出版与杨慎的考据思想

第三章 《升庵诗话》的当代诗学渊源

**节 丽泽诗社 切磋讲习

第二节 翰林时期 升堂入室

第三节 青壮之年 交游七子

第四节 往返滇蜀 “七子”“四家”

第四章 《升庵诗话》的多维思想建构

**节 儒士本色 兼济理念

第二节 庄老风韵 委运任化

第三节 佛禅意趣 豁达超脱

第五章 《升庵诗话》及其考据诗学

**节 杨慎考据诗学之博学基础

第二节 杨慎考据诗学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杨慎考据诗学的历史评价

第六章 《唐诗品汇》与《升庵诗话》

**节 杨慎对高棅诗学体系的接纳

第二节 杨慎对高棅纰漏的批评

第七章 从《怀麓堂诗话》到《升庵诗话》

**节 以声辨诗 首倡格调

第二节 以声为教 推崇雅正

第三节 崇尚唐音 不废宋元

第四节 诗法杜甫 反对泥古

第八章 《升庵诗话》与“六朝派”的确立

**节 六朝文学:历代评价与接受的双重悖论

第二节 明代中期文坛的六朝习气

第三节 杨慎与六朝文学

第九章 三维视角下杨慎“诗史论”再观照

**节 修史实践:史官职业身份

第二节 考据方法:真实可信的诗歌本事

第三节 诗人角度:含蓄蕴藉的审美追求

第四节 明清“诗史”论对杨慎学说的扬弃

余论

结语

附录 历代《升庵诗话》序跋

程启充《升庵诗话序》

李调元《升庵诗话序》

李调元《诗话补遗跋》

丁福保辑《重编升庵诗话弁言》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杨慎基本上认同高棅《唐诗品汇》的四唐分期说。他对初唐(贞观)、盛唐(开元、天宝)、中唐(大历、贞观)、晚唐(元和、开成)的大致论述基本上也是沿着高棅以盛唐诗歌为*佳的思路而来。 杨慎《升庵诗话》卷七“徐凝宫词”条云: “水色帘前流玉霜,汉家飞燕在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徐凝诗多浅俗,《瀑布》诗为东坡所鄙,独此诗有盛唐风格。 徐凝《庐山瀑布》原诗为“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相较而言,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有夸张,有比喻,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瀑布如在目前。而徐凝从视觉和听觉上对瀑布的震撼壮阔和雄伟气势进行描绘,虽然也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并没有什么诗情画意,所以苏轼予以批评。再联系这首《宫词》,作者以“飞燕”作意象,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把宫女们深长的幽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意在言外,婉转含蓄。由此,所谓“盛唐气象”,应该是昂扬的时代精神、崭新的心灵体验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而呈现出来的审美风格,即高棅所谓“声律风骨始备”是也。 又如《升庵诗话》卷一“文与可”条云: 其五言律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风,信坡公不虚赏也。今录其数首于此。……此八诗置之开元诸公集中,殆不可别,今曰宋无诗,岂其然乎! 此条明确以盛唐之韦应物韦苏州、孟浩然为品诗之圭臬。 又如《升庵诗话》卷八“桃花诗”条云: 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独苏颋“东望望春春可怜”一篇,迥出群英矣。予又见中宗赏桃花,应制凡十余人,*后一小臣一绝云:“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此诗一出,群作皆废,中宗令宫女唱之,号“桃花行” ,惜不知作者名。然宋元近时选唐诗者将百家,无有选此者。未之见耶?不之识耶? 此条可以一分为二地来剖析。其一,“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制复一,其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此一部分,杨慎首肯高棅关于四唐的分法,初唐沾染六朝余习,“绮绘有余,而微乏韵度”。其二,对包括《唐诗品汇》在内的“宋元近时选唐诗者将百家”选编者“无眼力”的遗漏表示遗憾。

作者简介

高小慧(1975—),女,汉族,河南省平舆县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文论研究。专著有《中国古代德治思想与文士文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杨慎文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发表论文4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