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大夏书系·师爱的向度——小学教师伦理研究

大夏书系·师爱的向度——小学教师伦理研究

1星价 ¥38.4 (6.2折)
2星价¥38.4 定价¥6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335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76033526 ; 978-7-5760-3352-6

本书特色

如何关怀学生?是否惩戒学生?为你刻画师爱的向度。 ☆走进教育场域中,解读小学教师的伦理需要与问题诉求,帮助小学教师明确自身的道德属性与价值。 ☆关怀伦理、惩戒论理论、话语伦理、性别伦理、技术伦理、管理伦理、关系伦理……每种伦理,都在理论的层面展开,伴以丰富的案例,便于读者实践操作。 ☆本书具有专业性、智慧性、发展性,是一种走向实践的小学教师伦理研究。 编辑推荐篇章: 优良道德的推导与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决定性影响因素/15 小学教师关怀的实践偏差/66 小学教师面临的教育惩戒伦理风险/89 小学教师话语伦理失范类型与归因/115 家校关系伦理/239

内容简介

小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是每一个想要正确地影响学生心灵的人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智慧。教师,尤其是陪伴学生长达六年之久的小学教师必须成为有道德的人,这里的道德不只是善良,也不只是尽责,还需要更多专业性的,基于知识的支撑。本书是在《师者仁心——小学教师师德案例读本》基础上的理论提升,基于实践研究,从专业的理论高度指导实践。本书主要立足小学教师的工作场域、教育性关系去揭示小学教师职业的道德属性、要求及其价值。通过对诸多议题的走近和思考,来由内而外地关心和揭示小学教师职业的伦理属性,这些研究努力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专业、具有敬畏心地认识和理解小学教师,同时也能促进小学教师的自我价值确证与实现。

目录

**章 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内容与特质 1
**节 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内容 2
一、区分优良道德与关键道德在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的价值 2
二、走近我国法律及政策文本中的优良道德 6
三、在小学教师的专业工作中切近关键道德 10
第二节 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特质 15
一、优良道德的推导与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15
二、小学教育对象的童蒙性决定了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起始于“向善” 18
三、小学教师角色的应验性决定了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尊崇“示范” 21
四、小学教育阶段的养成性决定了小学教师专业伦理重视“发展” 23

第二章 比较视野中的小学教师伦理研究 26
**节 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历史 26
一、从原始社会到民国初年的师德发展 27
二、民国中后期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萌芽 32
三、新中国成立至今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丰富和发展 34
第二节 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国际比较 42
一、共识: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理念、原则与规范中的共同主张 42
二、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要求的特点 45

第三章 小学教师的关怀伦理 66
**节 小学教师关怀的实践偏差 66
一、贫乏式关怀 67
二、偏爱式关怀 68
三、功利式关怀 68
四、控制式关怀 69
第二节 小学教师关怀的价值旨趣 70
一、小学教师关怀的伦理性 70
二、小学教师关怀的教育性 73
第三节 小学教师关怀的伦理规范 74
一、小学教师关怀应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成长 74
二、小学教师关怀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照弱势 75
三、小学教师关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要 76
四、小学教师关怀应致力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77
第四节 小学教师关怀的社会建制 78
一、价值方面 78
二、规则方面 79
三、组织方面 80
四、物质方面 80

第四章 小学教师的惩戒伦理 82
**节 小学教师的教育惩戒伦理及其价值 83
一、教育惩戒概述 83
二、认识小学教师的教育惩戒伦理 83
第二节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中的善与教育性 86
一、教育惩戒中的“善” 86
二、教育惩戒需指向“教育性” 87
第三节 小学教师面临的教育惩戒伦理风险 89
一、教育惩戒的“放弃使用” 89
二、教育惩戒的“错误使用” 90
三、教育惩戒的“过度使用” 92
第四节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伦理的基本规范 93
一、“1阶伦理规范”为上位规范 93
二、“2阶伦理规范”为中层规范 94

第五章 小学教师的话语伦理 97
**节 小学教师的话语及其伦理影响 98
一、小学教师的话语 98
二、小学教师话语的基本特征 103
三、小学教师话语的伦理影响及要求 106
第二节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话语伦理性探析 109
一、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话语伦理性的彰显 109
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话语的伦理需求与实现 111
第三节 小学教师话语伦理失范类型与归因 115
一、小学教师话语伦理失范的表现类型 115
二、小学教师话语伦理失范的归因 118
第四节 建设小学教师话语伦理基本规范的原则 122
一、话语伦理基本规范的内涵与价值 122
二、建设话语伦理基本规范的原则 123
第五节 小学教师话语伦理素养的养成 127
一、强化教师责任与义务,形成自觉的话语意识 127
二、以锤炼教师话语道德修养为根本 129
三、不断提升实践话语伦理的能力水平 131

第六章 小学教师的性别伦理 133
**节 小学教师的性别及其伦理表现 134
一、小学教师性别伦理的相关研究 134
二、小学教师的性别伦理问题与成因 139
第二节 小学教师的性别伦理对教育的影响 149
一、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 149
二、教师性别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158
第三节 小学教师性别伦理的教育性要求 164
一、性别平等与小学教师的应对 164
二、性别公正与小学教师的发展 166
三、性别和谐与小学教师的努力 167

第七章 小学教师的技术伦理 170
**节 小学教师技术使用的伦理问题 170
一、技术崇拜遮蔽教育本质 171
二、数字鸿沟与信息代沟并存 172
三、泄露隐私侵犯学生权利 173
第二节 小学教师技术伦理的价值旨趣 174
一、不伤害 175
二、教育性 175
三、公平性 176
四、效益性 177
第三节 小学教师技术伦理的基本规范 178
一、不伤害学生 178
二、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且不伤害他人 179
三、避免教育误判 179
四、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成长 180
五、实施弱势补偿 181
六、消除信息代沟 181
七、提高教育效益 182
第四节 小学教师技术伦理素养的修炼 184
一、小学教师技术伦理修炼的维度 184
二、小学教师技术伦理修炼的路径 186

第八章 小学教师的管理伦理 189
**节 小学教师管理实践中的伦理冲突 189
一、效率与效益的冲突 190
二、统一与差异的冲突 191
三、责任与利益的冲突 191
四、公正与绩效的冲突 192
第二节 规制小学教师管理伦理冲突的价值基础 193
一、小学生管理的教育性 193
二、小学生管理的管理性 194
三、小学生管理的伦理性 195
第三节 小学教师管理伦理冲突的静态伦理规制 197
一、目标维度 198
二、手段维度 198
三、起点维度 199
四、过程维度 200
第四节 小学教师管理伦理冲突的动态伦理规制 200
一、弱化小学教育价值追求中的功利性 201
二、放松小学绩效管理制度的管控作用 201
三、培育小学教师差异化学生管理意识 202

第九章 小学教师的关系伦理 204
**节 关系伦理的研究与实践 204
一、小学教师关系伦理概述 204
二、小学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主要关系 206
三、小学教师关系伦理的主要特点 209
四、三类关系伦理的教育实践 211
第二节 师生关系伦理 216
一、师生关系伦理对小学教育教学影响的具体表现 216
二、师生关系伦理中问题的归因与分析 222
三、师生关系伦理中问题的解决与对策 225
第三节 同侪关系伦理 229
一、同侪关系伦理作用于学校生活的具体表现 229
二、同侪关系伦理中问题的归因与分析 234
三、同侪关系伦理中问题的解决与对策 235
第四节 家校关系伦理 239
一、家校关系伦理作用于学校生活的具体表现 239
二、家校关系伦理中问题的归因与分析 242
三、家校关系伦理中问题的解决与对策 244

结语 走向实践的小学教师伦理研究 249
展开全部

节选

小学教师关怀的实践偏差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可以发现,小学教师关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有无关怀”“关怀谁”“关怀什么”以及“怎样关怀”四个方面。具体来看,这些小学教师关怀问题分别呈现为以下四种偏差。 一、贫乏式关怀 毋庸置疑,小学师生关系除了包含基本的教学维度,至少还涵盖着个体相遇的情感维度。正如有学者所言,教师对那些被托付给他们照看的孩子履行着一种“替代父母”的职责。1即是说,小学教师除了要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还理应承担关心、爱护学生的天然使命。小学六年的时间跨度较长,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都较为脆弱,小学生的学业与精神成长都需要教师的丰裕关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小学教师或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然而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却不以为意。他们与学生发生关联的时空局限于课堂,交流内容也仅限于学科知识,其他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他们都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已经完全窄化为单一的教学关系,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较少且方式贫乏。更有甚者,个别小学教师非但不关心学生,反而滥用教师权威,肆意训斥、羞辱和体罚学生,在他们眼里,调皮的小学生不是需要被关爱的孩子,而更像是需要被管教的“囚犯”。毫无疑问,小学教师关怀的缺失与贫乏和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及道德品质等内在因素直接相关。但是,某些外在限制性因素的客观存在,譬如班级规模过大、教学工作负荷大、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等,同样也是导致小学教师关怀贫乏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小学教师个人的生存境况会对其关怀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有调查发现,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教师关怀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前者可以直接预测并可通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间接作用于教师的关怀行为。2 二、偏爱式关怀 所谓偏爱式关怀,意指小学教师在关怀对象的选择和关怀情感的表达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偏向性,而且这样的偏向不符合正当、合理的伦理要求。小学教师的偏爱式关怀,通常表现为教师对成绩优异、表现乖顺及家庭背景优越学生的偏爱,并呈现出一种关怀的“马太效应”,即在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小学生越容易获得教师的关注和关怀;相反,弱势学生则越容易遭受教师的情感忽视。显然,这种“扶强抑弱”的偏爱式关怀,不仅直接伤害了很多小学生的情感、心灵,还导致许多小学生的个性潜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从而限制了其个体发展的充分性。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合理的偏爱式关怀,与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很大关系。从自然情感上来说,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聪明、乖巧、听话的小学生,会更容易获得教师的赏识和关注,也更可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怀。倘若此时没有公正和弱势关怀的伦理精神来平衡或纠偏,教师自然难以避免地陷入自然情感偏好导向下的偏爱式关怀。另外,部分小学教师狭隘的自利心态助推了其偏爱心理的形成。自利心态驱使下,教师往往会更关心能够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学生,于是那些向教师直接进行利益输送的家庭的孩子以及对教师考评有利的学生自然就成为教师重点关怀的对象。如此,成绩好等更有“价值”的小学生往往被视为是更值得关怀的对象,而越是没有“价值”的小学生则越可能面临被忽视、被放弃的命运。 三、功利式关怀 功利式关怀根源于功利主义心态,即以现实的物质利益作为人生发展的主要目的和行为选择的主要依据。在功利式关怀的心态下,那些表面看来无关乎实际利益的东西,譬如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都被漠然置之,纵然得到了一定关注,也只是被视为谋求现实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正是这种功利主义心态,让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完全指向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关怀的内容也窄化为对智力发展的关心,而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那些与小学生利益看似无关紧要的内容,譬如道德品质、劳动素养等内容则实际被摆在了次要乃至架空虚置的位置。毋庸讳言,这种狭隘且短视的功利式关怀对小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成长和全面发展极为不利。与偏爱式和贫乏式关怀不同的是,功利式关怀不能简单归结为是小学教师个人的道德问题,就其根本而言,它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一方面,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应试升学、基础教育环境裹挟下,即使是在小学,为数众多的家长和学校管理者也被迫过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些过度的关注、期望和焦虑都成了转嫁到小学教师身上的责任,如此自然容易导致教师的功利式关怀。另一方面,那种将学生成绩与教师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考评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驱使小学教师产生功利式关怀。由于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长和管理者对小学教师的评价考核,并决定着教师在物质和精神利益上的获得。在这种制度逻辑下,同样是作为具有个人利益需要的普通人,小学教师也难免会过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其他成长。 四、控制式关怀 在实践中,有的小学教师关怀学生,但其关怀却不为学生所接受。譬如,教师不顾小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实际需要,简单地按照个人意志给予他们单向关心。还有教师以成年人的优越姿态,预先为小学生规划、安排好一切生活,强制学生听从自己的要求。另有教师凭借身份权威,通过各种奖惩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迫使学生遵从自己制定的不合理规范。诸如此类,都可以称之为“控制式关怀”。这种关怀看似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实则是以“爱”之名对学生施行身心“规训”。很显然,在控制式关怀下成长的小学生,很难有独立思考和个性舒展的机会,很难有自我选择和自主决定的空间,因而也很难获得自由、自主的发展。与功利式关怀相似的是,控制式关怀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小学教师的道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所致。一方面,这是小学教师教育素养欠缺的表现。一般地,承认和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同时,这也是现代社会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原则。当小学教师缺乏这种基本的教育素养,而仍旧以一副居高临下和不容置疑的传统的权威者姿态面对小学生时,自然容易产生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度管控。另一方面,这也是小学教师关怀伦理不足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体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以及掌握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技巧,是小学教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若缺乏这些能力则易产生对小学生单向的控制式关怀。

作者简介

李敏,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小学教育、德育。 蔡连玉,安徽宿松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中/英文项目)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学位点负责人,MPA(教育管理)导师、学位点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等。主持研究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江西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