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马兰人

我是马兰人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26700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56267002 ; 978-7-5562-6700-2

本书特色

一本有亮度的书:真人真事,填补市场空白。
讲述我国“两弹”研发事业中的真人真事,真实、感人,能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更符合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贴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它是能打动孩子、浸润孩子内心的纪实文学,它填补了当前未成年人读物中此类题材出版的空白。
一本有高度的书: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实力。
一代代马兰人胸怀赤诚之心,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核试验技术发展道路,用一声声惊雷般的巨响展示着中国实力。
一本有深度的书:讴歌民族脊梁,彰显榜样力量。
图书以人物为引,以故事结篇,在生动感人的故事中,讴歌民族脊梁。故事饱含精神力量,给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
一本有温度的书:故事温暖动人,激励少年儿童。
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温暖、感人,饱含精神力量,让人震撼的同时直抵内心深处。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为我国的两弹事业投身大漠,奋斗在新疆马兰基地的众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的故事。
他们在创造东方巨响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这种马兰精神,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内容,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他们,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更是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榜样。

目录

001/ 有个地方叫马兰

005/ 创 业

西出阳关

从上甘岭到罗布泊

基地初建者

模范气象站

罗布泊的守井老兵

原子世家

大漠的眼睛

扁担书店

戈壁滩的豆腐

主动请缨的艺兵

家属队的“领头雁”

地窖小学

055/ 攀 登

…………

展开全部

节选

生命的*后八天
他是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他深藏大漠,52年坚守在罗布泊,参与了中国全部 的45次核试验任务!他在中国核科学岗位上 默默无闻,却因离世前的一段视频,感动了 我们!去世后他被追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 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
他就是林俊德。
1960年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后,在单位的 安排下,林俊德前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 修。进修完成后他便奔赴戈壁滩,与马兰花 相依相伴。3年后,林俊德被任命为科研课 题组组长,接受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自记仪的光荣任务。经过一年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中国第 一批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在林俊德他们手中 诞生了。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的一声春雷,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带着他们研制的仪器,在**时间准确测得了核爆炸的冲击波参数。
林俊德坚守在大漠深处,把一生默默奉献给了壮丽的事业。
2012年5月底,这对很多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初夏,可是对林院士来说,却是他生命倒计时的时刻。在一家医 院的病房里,靠仪器维持着生命的他,还在忙碌着。他的生命*后8天,让无数国人感动流泪。
2012年5月23日下午,已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的林俊德住进了西安唐都医院。他生命*后的8天,是在这里度过的。
5月24日上午,主治医生任医生拿出连夜研究出的治疗方案 与他商讨,没想到一听说要做手术和化疗,他当即就回绝了。他说:“我之所以没在北京做手术,就是担心影响工作。”没办 法,任医生只能实言相告,如果手术,可能会延长一些生命;不手术的话,癌细胞会很快扩散,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听完任医生 的话,他十分平静地说:“如果不能工作,多活几天又有什么意 义,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好完成手头的工作。”
由于林院士执意不做手术和化疗,医院唯一能做的就是给 他缓解疼痛,进行营养支持,尽全力延长他的生命。除了检查 治疗,一有时间,他就打开电脑操作,翻开本子记录,还多次召集人员开会、打电话交代工作,病房俨然成了他的会议室和办公室。看他不顾病情地忘我工作,任医生多次提醒他要躺着休息,可他总是说:“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工作,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5月26日下午3时,林院士病情突然恶化,出现消化道大面积出血,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经过一天的紧张救治,血总算止住了,腹水增生也暂时得以控制。这时,林院士却急切地提出要工作,要转回普通病房。考虑到他的脉搏、血压、心率等参数明显异常,医院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他就让老伴找单位出面协 调,大家劝他再观察一段时间,可他直截了当地说:“这样待着,比死了还难受,要让我多活几天,就让我出去工作。”
5月29日上午9时25分,林院士转回普通病房。回到病房后, 他半坐半躺,不停地在笔记本电脑上操作着,额头上满是汗珠, 握鼠标的手也在微微颤抖。医生看到后就问他,需不需要打一针镇痛剂。他说:“不用,我工作起来感觉不到疼,真的没事!” 到了下午5时10分,他突然出现完全肠梗阻,若不及时解除,将会危及生命。会诊后医院提出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外科手术,也是*有效的办法;另一种是下肠梗阻导管,这种方法就是将3 米多长的管子从鼻腔插入肠道。林院士担心手术后可能无法工作,毅然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在近90分钟的操作过程中,他疼得面部肌肉变形,却没有喊一声疼。
5月30日下午4时45分,林院士肚皮胀得发亮,心率快得接近 正常人的两倍,身体严重缺氧。这样的状态,即便是躺着什么都 不干,也是一种煎熬。身体愈加虚弱的他意识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便强烈要求在病房加一张办公桌。身上插着胃管、引流管、吸氧管、输液管,可他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减少干扰,他两次要求拔掉引流管和胃管,还不断强调说,带着管子不方便工作,他需要的是时间和效率。
5月31日,是林院士生命的*后一天。
早上他似乎感到死神的脚步已经迫近,从7时44分到9时54 分,他先后9次强烈请求下床工作。老伴说不过他,女儿劝不住他,医护人员拗不过他。面对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的林院士,医护人员不忍心违背他的意愿。
10时54分,他颤抖的手已经握不住鼠标,视力也渐渐模糊, 他几次向身边的女儿要眼镜。女儿告诉他,眼镜戴着呢。在场的 人都劝他休息,面对一声声请求、一双双泪眼,他反复说:“不要强迫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
11时9分,他实在撑不住了,大家极力劝他躺回病床。他这才*后一次查看了电脑里的文件,艰难地说:“好吧,谢谢!”
林院士这一躺,就再没能起来……
“我护理过许多身患绝症的病人,与林院士接触的短短8 天,却是我永远难忘的8天。他把病房当战场,坦然面对生死,顽强抗拒病痛,争分夺秒的工作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的每一名 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工作了20年的护士长安丽君流着泪 说。同样流着眼泪的责任护士赵俊青是个“80后”,她一直叫林院士爷爷。她说:“我从没像今天这样深刻地理解那句传诵久远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013年2月19日,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 晓,林院士入选。“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林院士的颁奖词是:“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 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 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作者简介

汪成农,曾任马兰基地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大校军衔。主编《中国核试验亲历记》《拥抱太阳——中国核试验基地风采录》《太阳里的诗行》等。
于建华,原军事新闻记者,创办有广播电视栏目《马兰故事》《士兵面孔》。春雨行动马兰花开活动组织者,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化分会秘书长,《语文世界》杂志社副社长。
彭继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副编审、一级作家,大校军衔。在马兰基地工作三十年。著有《东方巨响——中国核武器试验纪实》《国家战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实》《中国“两弹一星”实录》《国士钱三强》《罗布泊丰碑》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