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达网络与电子战系统中的光子学

包邮雷达网络与电子战系统中的光子学

¥59.8 (6.1折) ?
1星价 ¥59.8
2星价¥59.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81265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118126594 ; 978-7-118-12659-4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微波光子学在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中的潜力,包括基本概念和功能,与传统的系统进行性能比较,描述其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影响,并探索了系统集成问题。并介绍了光子学在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中的主要硬件功能,包括光纤中的射频传输、基于光子学的射频信号产生上变频和模数转换下变频等。

目录

1当前雷达系统的问题 1.1章节组织及要点 1.2雷达系统简介 1.2.1雷达设计 1.2.2雷达系统架构 1.3雷达功能和应用 1.3.1雷达功能定义 1.3.2雷达等级和功能 1.3.3雷达应用 1.3.4雷达应用和功能 1.3.5现代雷达的优选概念 1.3.6从单个雷达单元到雷达网络拓扑 1.4当前雷达网的问题和未来趋势 1.5总结2电子战系统及其当前问题 2.1章节组织及要点 2.2电子战场景 2.3 ES接收器 2.3.1雷达发射器的ES接收器 2.3.2通信发射器用ES接收器 2.3.3基本ES传感器结构 2.3.4 ES接收器实施和要求 2.3.5数字接收机 2.4 EA架构 2.5 EP架构 2.5.1频率和脉冲重复间隔灵活性 2.5.2超低副瓣 2.5.3多个SLCs 2.5.4旁瓣覆盖器 2.6未来发展 2.7结论3微波光子概念和功能 3.1章节组织及要点 3.2未来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的微波光子解决方案 3.3基于光子学的射频产生和上转换 3.3.1通过射频调制产生锁相激光器 3.3.2通过注入锁定的激光相位锁定 3.3.3光电振荡器 3.3.4锁模激光器 3.4基于光子学的射频检测 3.4.1光子下变频射频检测 3.4.2通过光学取样进行射频检测 3.4.3其他基于光子学的射频接收技术 3.5光子学射频信号传输和分配 3.6微波信号的光学滤波 3.7射频信号的光波束形成 3.8片上实现:技术现状、未来趋势和透视 3.9总结4光子学雷达 4.1章节组织及要点 4.2基于光子学的收发器 4.3基于通用光子学的收发器软件定义雷达 4.4 FMCW雷达专用光子学收发器 4.5基于光子学的雷达和实地试验 4.6基于多波段光子学的收发器和雷达 4.7双频信号处理 4.8案例研究:海军情景实地试验 4.9案例研究:空中场景实地试验 4.10案例研究:环境监测现场试验 4.11总结5雷达网 5.1章节组织及要点 5.2多基地雷达 5.2.1概念 5.2.2优势 5.2.3应用 5.2.4网络雷达:系统描述 5.3信号模型 5.3.1雷达网集中处理 5.3.2分散雷达网处理 5.4雷达网同步问题 5.5数据融合方法 5.5.1多基地雷达网络中的数据融合架构 5.5.2.多站体系结构中的信息融合方法 5.5.3雷达网融合成果 5.6多目标跟踪 5.6.1雷达网MTT问题说明 5.7海上监视雷达网:*近的试验 5.7.1实验装置 5.7.2.性能评估 5.7.3实验分析 5.8摘要6雷达网络中的光子学 6.1章节组织及要点 6.2雷达网中的相干和同步 6.2.1雷达网分类 6.2.2同步和雷达网络 6.3同步分布式雷达网的光子学 6.3.1微波频率传输 6.3.2光学参考源的产生和分配 6.4基于光子学的集中式雷达网:一个验证实验 6.5基于光子学的集中式雷达网络中的MIMO处理 6.5.1.基于光子学的MIMO雷达模拟器 6.5.2仿真结果:相干MIMO的处理过程 6.6结论7电子战系统中的光子学 7.1章节组织及要点 7.2电子战系统中的光子学势 7.2.1电子保护 7.2.2电子支援 7.2.3电子攻击 7.3微波光子链路 7.3.1基于强度调制和直接检测的MPLs 7.3.2通过预失真实现MPL线性化 7.3.3差分传输和检测 7.3.4扩展IM-DD PMLs 线性的其他方法 7.3.5基于相位调制和相干检测的MPLs 7.3.6用于测向的MPLs 7.4瞬时频率测量系统 7.5扫描接收器 7.6基于光子学的相干扫描接收器 7.6.1基于光子学的相干结构扫描接收器 7.6.2特征和优点 7.7案例研究:战术海军场景中的实地试验 7.8总结8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的过去和未来:工业观点 8.1章节组织及要点 8.2操作需求 8.2.1雷达 8.2.2电子战 8.3监视相控阵雷达中的光子学 8.3.1波束形成网络综述技术与架构 8.3.2过去 8.3.3目前 8.3.4近期 8.4合成孔径雷达中的光子学光电学 8.4.1SAR:重点关注 8.4.2过去 8.4.3现在和未来 8.5光子学光电子技术在自适应数字中的作用-雷达波束形成技术 8.5.1在光学计算机上映射ADBF算法 8.6光子学光电子技术在ESM中的作用雷达与电子战 8.7共存:光电的作用 8.8量子传感和量子雷达(QR):科幻或一个潜在的现实? 8.8.1 QR的基本工作原理 8.8.2气机基本工作原理 8.9总结和前进方向9结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江勇,2003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同年4月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参加工作,担任集团 专家,研究员。主要从事机载光电侦察和机载光电探测系统的研制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