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心光明:王阳明传(平装)/杨东标作品

此心光明:王阳明传(平装)/杨东标作品

1星价 ¥31.5 (6.3折)
2星价¥31.5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37413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7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06374132 ; 978-7-5063-7413-2

内容简介

  一个被历史尘封数百年的人物,为什么至今依然有着感人的魅力?  《此心光明 王阳明传》生动地刻画了一生如何“致良知”、怎样在命途多舛的苦难折磨中日益完善自我人格的王阳明形象,读来肃然起敬。

目录


前言










**章 少年圣人梦










第二章 放马居庸关










第三章 遗世入山之念










第四章 初入仕途










第五章 谬矣三十年










第六章 玄夜漫漫










第七章 大道在人心










第八章 志存经国未全灰










第九章 江北江南情










第十章 百里妖氛一战清(上)










第十一章 百里妖氛一战清(下)










第十二章 甲马秋惊鼓角风










第十三章 余波汹汹










第十四章 六载不召










第十五章 两广之行










第十六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附录一 王阳明生平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此心光明 王阳明传》:  唐伯虎逃出虎口,继续他的风流倜傥去了。  再说王阳明。  此时,王阳明的声誉早已鹊起,经过赣南平匪,名声更是大震。  如果能让王阳明投到宁王麾下,何愁大业不成?  如果让王阳明仍然待在赣南,离南昌近在咫尺,其麻烦与威胁,不言而喻。倘若举兵起事,谁也不用怕,只怕王阳明。  这是刘养正与李士实的分析。也是两位谋士*杰出的贡献,*睿智的眼光。  朱宸濠听进了,深深赞同。他似乎觉得王阳明唾手可得,除了他身为宁王之外,还有一层关系,他的妃子娄素珍,是娄谅的女儿,当年王阳明曾向娄谅求师问学,这点情分也非寻常。  他派刘养正去访王阳明。  两位读书人原本相识,又是宁王派来的,岂能不以礼相待?王对刘的礼数十分周全。可惜,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伦理观念、人生追求天壤各异。因此,王阳明对刘养正的谈话分外谨慎。  “宁王尊师重道,有汤、武之资。他对先生非常赏识,非常敬仰,很想听听先生的讲课,以求正学。”刘养正不愧善言,一番开场白,便把来意巧妙地说明了。  王阳明笑了:“王爷能舍去王爵,屈尊于我?”  刘养正:“阳明兄,王爷真的十分看重你。几次与我说起,要举荐你来任江西巡抚。”  王阳明:“不敢不敢,我哪敢作非分之想?”  刘养正话锋一转:“宁王贤啊。对比当今皇上,耽于巡游,少理国事,如此下去,怎么办啊?”  王阳明一愣,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刘养正接着说:“难道世上没有汤武(商汤、周武王)吗?”  这就是说,应该有人起来造反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王阳明不能没有态度了。  他平静地:“汤武再世也得有伊吕。”伊吕即伊尹、姜子牙。  刘养正:“有汤武就会有伊吕!”  王阳明依然不动声色:“有伊吕还怕没有伯夷叔齐吗?”  这是一段有关商代政治人物的典故,弦外之音十分鲜明。王阳明怎能可以没有态度?一场含而不露的唇枪舌剑,彼此都摸清了对方的心理。  但是,客面还是要的。宁王毕竟还没举事,还是宁王,岂可怠慢?一个台阶总是要给的。  王阳明说:“这样吧,我一时忙于公务,不能分身,为宁王祝寿,总是要来的。宁王要听讲学,我让我的一个学生先去,他的学问很好,可以代表我。”  这个学生,就是冀元亨。他成了王阳明心头永远的隐痛。  冀元亨(1482-1524),字惟乾,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对王阳明忠心不二,堪称学子中的楷模之一。他受命于师,随刘养正来到南昌宁王府,真的与宁王大谈起儒学来,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引经据典,摇头晃脑。其中不乏晓以利害的暗喻,弄得朱宸濠啼笑皆非。  冀元亨说的,无异于劝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谁要你说这些迂腐透顶的东西?朱宸濠不禁有些恼怒。如此痴呆,我要你做什么用?立即作出决定,让冀元亨回去。当然,他也给冀元亨一些礼金,以示奖励。  冀元亨分文不愿受,又转赠宁王手下的一些人了。然后,他乘舟返赣。  朱宸濠忽然觉得,这样放走他岂非暴露了我的大事?立即派人追捕,已经来不及了。  冀元亨回到王阳明身边,把所见所闻一一作了报告。归结到一点:宁王反心已昭然若揭了。  王阳明说:“你的祸来了。快走,到我的家乡绍兴去,去做我的儿子正宪的老师吧,教他读书,避一避风头。”  冀元亨走了。此后,风波迭起,灾祸横生,留下一串令人惋痛的话题……  王阳明心里是一清二楚了,朱宸濠叛反在即!  此时,他不禁为孙燧担忧了。孙燧将如何面对?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余姚人。中进士后,历任刑部主事、郎中,后又任河南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南昌是个敏感之地,当官的都不愿去。为什么?宁王反心日炽,早有传闻。身居巡抚,自然摆脱不了与宁王的交往。你是攀附还是远避?哪一条路都是荆棘。孙燧之前任,已经有两人被杀,两人罢归。让孙燧去,无疑是把他推向火坑。  孙燧到了南昌,果然发现了宁王的种种疑迹。宁王府挂了“御赐护卫营”的匾额,紧打兵器,操练习武,刀光剑影,几乎没有了忌讳。秉着一身正气,他一连上了七道疏,向朝廷报告宁王的形迹,然而,每道疏都被吏部陆完之流压下,犹如石沉大海,连一丁点水花都没有。  ……

作者简介

  杨东标,男,1944年生于浙江宁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委员、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作协主席、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主要作品有:长篇传记文学《柔石二十章》,散文集《走向海洋》,戏剧作品《杨东标剧作选》《王阳明》等。曾获过全国各类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