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岩气田排水采气及优化决策技术

页岩气田排水采气及优化决策技术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4672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14页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11467263 ; 978-7-5114-6726-3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页岩气全井筒多相流和携液模型,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了涪陵页岩气井全生命周期的井筒积液规律;揭示了气液旋流降耗和柱塞增能原理,研制了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和大斜度井智能柱塞工具;发明了压力供给和携液能力评价准则,创立了页岩气井不同开发阶段排采理论和工艺优化方法;开展了新型排采工具的现场试验与排采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形成了以涪陵、威远和长宁等页岩气田高效排采技术示范。

目录

目 录
**章 国内外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对排水采气工艺的挑战
**节 国外页岩气开发现状
一、储层地质及完井特征
二、区块生产特征
三、排水采气工艺应用
四、小结
第二节 国内页岩气开发现状
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长宁区块页岩气开发
二、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威远区块
三、中国石油浙江油田昭通区块
四、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区块
五、国内页岩气排水采气工艺认识总结

第二章 页岩气水平井井筒积液规律及携液预测方法
**节 井筒积液机理与积液规律分析
















一、积液机理
二、页岩气水平井积液规律
三、井筒积液高度计算
第二节 页岩气水平井井筒多相流
一、多相管流模型研究现状
二、垂直段多相管流压降模型
三、倾斜段多相管流压降模型
四、水平段多相管流压降模型
五、涪陵页岩气井多相管流压降模型
六、页岩气井多相温度预测模型
第三节 页岩气水平井全井筒携液模型
一、页岩气临界携液模拟实验
二、页岩气井全井筒临界携液模型
三、页岩气井临界携液模型优选















第三章 页岩气水平井排水采气新技术及关键工具开发
**节 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
一、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结构设计
二、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模拟
三、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实验
四、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优化设计
第二节 大斜度井智能柱塞工具
一、大斜度井智能柱塞结构设计
二、大斜度井柱塞气举实验与优化

第四章 页岩气水平井排水采气工艺适应性评价及优化决策
**节 页岩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第二节 排水采气工艺适应性评价
一、泡沫排水采气工艺
二、气举排水采气工艺
三、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
四、柱塞排水采气工艺设计及评价
五、机抽排水采气工艺
六、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
七、射流泵排水采气工艺
第三节 排水采气工艺综合评价
一、排水采气工艺评价原则
二、压力与携液能力分析
三、排水采气工艺优化

第五章 排水采气增产技术工程应用与跟踪评价
**节 喷射旋流复合排液工具现场应用
一、工艺参数设计
二、应用效果评价
第二节 大斜度井智能柱塞现场应用
一、工艺参数设计
二、应用效果评价
第三节 排水采气工艺评价体系现场应用
一、工艺参数设计
二、应用效果评价



附录 页岩气排采工艺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 导则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祖清,男,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石化石油工程院高级专家一职,一直从事完井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近年来共承担油气田产建采收率近39个部级项目,多项成果整体达到领先,并取得显著应用效果,发明专利38件、学术论文41篇,行业标准13项,为中国石化油气主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油气田开发尤其在现代完井工艺及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