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

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

1星价 ¥37.4 (5.5折)
2星价¥37.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4551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4页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50455177 ; 978-7-5504-5517-7

本书特色

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理论价值方面,首先探讨新就业态理论的发展,丰富相关理论研究视角。其次,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研究内容随着环境变迁的延伸,为实现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质”和“量”的快速增长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实践价值方面,本书精选一定数量的新就业形态进城务工人员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对于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具有不同维度的指导意义,对推进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新就业形态理论的发展,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视角。其次,本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研究内容随着环境变迁的变化,为实现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质”和“量”的快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书精选一定数量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对于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推进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现状述评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2 理论基础

4 稳就业背景下新就业形态发展态势
4.1 新就业形态规模、特征及变化趋势
4.2 稳就业背景下新就业形态新格局

5 新就业形态进城务工人员的现实需求
5.1 主要类型与主要特征
5.2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5.3 主要困境与现实需求

6 新就业形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6.1 劳动权益的特点和内容
6.2 权益保障缺位的主要表现
6.3 权益保障缺位的主要原因

7 国际视野下的新就业形态发展比较分析
7.1 美国的新就业形态
7.2 日本的新就业形态
7.3 英国的新就业形态

8 对策建议
8.1 制定新就业形态发展整体性顶层规划
8.2 构建与新就业形态相适应的权益保障体系
8.3 构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培训体系
8.4 创新新就业形态的政府监管手段
8.5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附件1 案例篇
附件2 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演变分析
附件3 泸州调研系列报告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利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管理学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相关问题。主持和参与的主要课题: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互动机制研究(编号:20BJY136)”;主持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规划课题1项、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其他课题6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其中,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分别为“汶川地震十周年:汶川地震农民价值观的嬗变及引导策略”“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机制及政策工具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省规划课题为“四川省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行为模型构建及测度实证研究”,结项良好;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分别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成都市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环境分析及政策优化研究-基于需求-供给的耦合分析”和“科技创新赋能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研究:基于适应性演化和协同视角”。  获得奖项:  (1)2005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  (2)2014年,参与的“重塑四川经济地理”荣获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奖)。  (3)2021年,“乡村振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双螺旋耦合机制研究”(发表在《农村经济》2020年12期)荣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著作:  参与多部蓝皮书的编写,出版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一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学文摘》转载,一篇论文荣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优秀成果一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