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187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56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572018794 ; 978-7-5720-1879-4

本书特色

《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育学辨析》《孔子授业研究》《中国师资文化的历史特点和现实问题》 名家作品。 一本以教育为专业话题的随笔集,短小精悍,深入浅出。 贴近实际,增加智慧,对我们身边一些不容忽视的被媒体“炒作”的教育现象、教育口号、教育标语及相关言行所作的教育学评析。 这是一本以教育为专业话题的随笔集,不以教育理论框架为编选尺度,而以正当且恰当地分析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鹄的。运用所知正当而又恰当地分析与解决问题,才可能触动人们的灵魂。陈桂生教授教育学素养深厚。本书是他运用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及常理常规,审视当下不容忽视的教育现象及相关言行,针对我国如今中小学或多或少存在并经媒体渲染的旧俗新俗、新旧套话,如“以不教为教”“一切为了孩子”“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等,发表的一些距离常道、常理、常规和常情不算太远的意见,短小精悍,深入浅出,贴近实际,读后可以增长教育见识,启迪教育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教育专业理论读物,也不是提供什么教育知识的读物,而是具有深厚教育学素养的作者运用教育价值观念及常理常规审视我国一些不容忽视的教育现象及相关言行所作短文的结集。尝试对教育的是非、正误、对错、信疑、真与假作出正当而又恰当的判断,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正当又恰当地分析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思想理论武器。全书以“正当且恰当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为尺度,将其分为:“根据事实和逻辑判断教育言行的是或非”“另眼看待教育言行的正或误”“权衡教育价值判断的对或错”“以规范权衡教育言行的对或错”“理性的判别教育言行的信或疑”“根据事实判断教育言行的真或假”“客观评议教育的人或事”“放眼考察教育的古今”八部分。

目录

目录

序 | 正当且恰当审视教育的尝试 ....................................................................i

Ⅰ 根据事实和逻辑判断教育言行的是或非 / 1

话说教育的人文精神 ...................................................................................................3

话说“以不教为教” ...................................................................................................12

喜闻“无痕教育”的见识 .........................................................................................18

喜闻“无痕教育”的尝试 .........................................................................................23

喜闻教学的“教养”见识 .........................................................................................29

喜闻以伦理底线规范学生行为的尝试 ...................................................................35

教育话语中的流行“公式”赏析 ............................................................................38

教育话语中的“××性公式”赏析 .......................................................................45

教育话语中的“××性公式”再认识 ...................................................................55

教育话语中的“A与B关系公式”赏析 ................................................................59

教育话语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公式”赏析 ..............................................64

“ 教师集体”要义

——马卡连柯建构的“教师集体”范例 ...........................................................70

“ 一师多生,一生多师”格局中的师生关系 .........................................................79


Ⅱ另眼看待教育言行的正或误 / 83

“恳谈式”主题班会实录 ...........................................................................................85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设计示例 ....................................................................................95

且说“想象力是怎样升腾的”

——《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别解 ..................................................................106

假如“一切为了孩子”话语成真 ..........................................................................109

假如“如此教师角色”话语成真 ..........................................................................113

假如德育成为“无底洞” .........................................................................................116

假如教师不懂“分科教学法” ................................................................................121

缺乏智慧的课程现象发生的缘由 ..........................................................................131

为课堂转向喝彩

——戏拟中学生座谈纪要 ...................................................................................140


Ⅲ权衡教育价值判断的对或错 / 145

“教育”价值观念在变化中

——《中国还有教育吗?》平议 ........................................................................147

教育价值缺失的缘由 ...............................................................................................152

“ 师道”“师德”与“教师的职业精神” ...............................................................159

“教育原则”的再认识 .............................................................................................165

且说“道德教育的伦理底线” ................................................................................172

“过度教育”的警示 .................................................................................................178

“爱的教育”别解 ......................................................................................................183


Ⅳ以规范权衡教育言行的对或错 / 189

且说学校的规范管理 ...............................................................................................191

且说学校规范管理的超越 .......................................................................................195

“班规”案例的再认识 .............................................................................................205

课堂对话的常规 ........................................................................................................213

学生在校行动自由的常理常规 ..............................................................................217

学生行为管理中批评与惩罚、表扬与奖励的常理常规....................................222

管理实施中对学生批评何其多 ..............................................................................229

合理解读“教师的批评”与“学生拒绝批评”...................................................232

教师有“惩戒权”么? ...........................................................................................237

再谈教师有无惩戒权问题 .......................................................................................241

三谈教师有无惩戒权问题 .......................................................................................247

过度表扬的偏颇 ........................................................................................................252


Ⅴ理性地判别教育言行的信或疑 / 255

略谈学生诚信问题 ...................................................................................................257

略谈学生感恩问题 ...................................................................................................261

学生之间竞争的应对 ...............................................................................................265

学生自主管理的应对 ...............................................................................................270

学生自主选择的限度 ...............................................................................................277

漫谈榜样影响 ............................................................................................................282

关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生的应对 .........................................................290

关于“难教的学生”的应对 ..................................................................................297

何妨关注“另类难教的学生” ................................................................................301

我国学生“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吗? .............................................................303

……


展开全部

节选

假如“一切为了孩子”话语成真 陈桂生 上星期三上课,由于原先的教室另做他用,临时改在阅览室。一踏入“本单位”阅览室,就为几乎占满一个墙面的红字大标语所吸引。这条标语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本来,对这条在中国中小学到处张贴的标语,早就习以为常,为什么会对这条标语出现在“本单位”大惊小怪呢?这倒并非由于本人原先所在的这个单位没有孩子,也不是觉得其中缺少“为了孩子”的老师,只是由于这也是一个“教育研究机构”,按理对这条标语少不得进行一番“研究”。 “为了孩子”的正当性是不容置疑的,何况这条标语又相当精致! 其精致在于: “一切为了孩子”——涉及教育者的动机与出发点。 “为了孩子的一切”——涉及教育的内涵,即“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涉及教育对象的外延,即“所有学生”。 “一切”也者,无穷大之谓也。“一切孩子的一切”,是内涵无穷大、外延无穷大的“教育”。惟其如此,作为教育者应当也只能“一切为了孩子”。否则便无法实现如此艰巨的历史使命。 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推理。我们知道,任何命题都是由概念组成的,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由语词表达,命题由判断句表达。即使是由同样语词组成的判断句,由于语法关系的不同,同样的概念可以组成不同的命题。本人以往曾以“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为例,如今看来,由“为了”“孩子”和“一切”三个词组成的三句口号,才可算是更为恰当的例证。 本人孤陋寡闻,以致不明这套口号的出典,不知道它是哪位高士的创意。如此动人的口号,算得上是教育理想境界的极致。只是由于这套口号传播如此之广,又赫然出现在教育之学的学府,这才不免使人萌生一堆疑团:假如这套口号都落实为行动,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首先,假如教师“为了孩子的一切”话语成真,教师将会怎样行动呢?即使不是对孩子“样样都管”,就说对孩子“样样都指导”吧,本人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其实是旁观者),自然认为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不过,本人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当年我们的许多老师可算是“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的好老师,可惜我们那时毕竟幼稚,不但不怎么领情,反而怕老师“扑到我们身上”。我们虽然需要老师关心,但并不需要老师关心“我们的一切”。尽管多数同学都努力学习,也还守规矩,而老师总是叮咛复叮咛,告诫又告诫,不断指点、不断批评,总希望我们不要自满,好了还要更好。然而,我们那时偏偏不懂事,虽不懂得孩子也得有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番番道理,却一味逃避老师的关心与指点。我们那时是住校生,每逢周末,总是迫不及待地逃出学校,三两同伴,到河堤上去享受片刻的自由。有时一群男女同学同行,一路上肆无忌惮地引吭高歌,声音高到近于喊叫。那种感觉真好。尽管是夜晚,倒觉得那种空气特别新鲜。现在才知道,“学生的一切”,该由老师关心的和老师不该关心的,在课程设计、管理制度设计中早已考虑周到。老师只要尽职就好,用不着“为了孩子的一切”。教师“为了一切孩子”是什么意思呢?只要是自己的学生,都该平等地对待。这是无论哪位教师都懂得的道理和规矩。至于别的班级、别的学校、别的地区学生的教育,那是别的教师的责任。何况“为了一切孩子”,事实上任何教师都做不到。大洋彼岸美国的孩子,战火中挣扎的伊拉克孩子,我们照顾得到么? 如果“为了一切孩子的一切”,这个假设能够成立,那么教师势必非得“一切为了孩子”不可。“一切为了孩子”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自己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唯一”。只此而已,岂有他哉?如果有哪位教师,间或考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病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职称、学校的形象工程,那还称得上“一切”么?如果说这些归根到底也还是“为了孩子”,岂不是强词夺理?自然在为数众多的教师中,倒也不乏“一切为了孩子”的好教师,而那种可敬的教师只能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表彰中见到。他们在教师中虽是凤毛麟角,但如果不是希望所有教师都达到他们那种境界,那么这种表彰的意义又将何在呢?若问一般教师能否普遍达到“一切为了孩子”的境界,先得问问弘扬这种理想的高士,自己试过没有。 诚然,实践口号不等于行为规范,但它也有别于吹牛和说大话。故也得讲求分寸,至少得有个边际。这一套口号,犹如“一切”的立方,病在没有边际,以致几十年以来,那些高唱入云的口号,如与这套口号相比,或许倒还有些微“实事求是之意”。因为什么“一年扫除文盲”“三年普及教育”,总算还有一点边际。假如三个“一切”话语成真,不知是不是还有作为“正常人”的教师和学生?惟其如此,世界上也就不存在“三个一切”的学校,而“为了孩子”的学校和教师倒不在少数。好在标榜这种口号的聪明人,心中倒不是没有数,这种口号在他们那里,也只是口号而已,所以用不着过虑。不过,果真如此,说不定又犯了一个教育者的大忌,这就是绝不可少的诚实。这 种事一般小民自然不用操心。所以,本人多年来一向对这类口号大抵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如今也只是对一个号称“教育研究”的单位,标榜这种口号,才敢冒昧发这么一通议论。这就是说,只攻这么“一点”,不及其余,同那些林林总总的大学、中学、小学张贴的标语不相干。

作者简介

陈桂生,1955年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方向的研究。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列宁论教育》《斯大林论教育》等,著有《人的全面发展与现时代》《教育原理》《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研究》《现代中国的教育魂——毛泽东与现代中国教育》《普通教育学纲要》《教育学的建构》《学校教育原理》等著作多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