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76186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47618622 ; 978-7-5476-1862-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依托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典型案例为抓手,结合现实情境,从“学以成才”“学以致用”“成才之道”“人才战略”“人才的样子”和“人才培养突围”六个方面,对当下中国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有助于读者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恰当的成才观。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高度重视教育,《礼记》中的“古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将教育视为重中之重,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自然不会抱残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注定会锐意进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充满活力。本书依托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典型案例为抓手,一事一议,抽丝剥茧,文笔犀利,见微知著。本书共六个板块,分别从“学以成才”“学以致用”“成才之道”“人才战略”“人才的样子”和“人才培养突围”等方面,对教育进行较为深刻的剖析与反思。
目录
总序
序言
**篇 学以成才
一、 非学无以广才
二、 人才与人渣
三、 书袋子与书呆子
四、 “爱之”与“害之”
五、 放弃与放任
六、 先天与后天
第二篇 学以致用
一、 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
二、 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
三、 读书万能论
四、 读书无用论
五、 无用的知识
第三篇 成才之道
一、 学而思
二、 学而习
三、 学而用
四、 学而创
五、 学而美
六、 学而爱
七、 学而生
第四篇 人才战略
一、 人才文化战略
二、 小才与大才
三、 小我与大我
四、 选才与任才
五、 术不可不慎
第五篇 人才的样子
一、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二、 社会的良心
三、 止于至善
第六篇 人才培养突围
一、 龚自珍之忧与钱学森之问
二、 城镇化进程下的人才培养困境
三、 人才外流——一个沉重的话题
四、 学以成才——环境的挑战
后记
节选
一、 非学无以广才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学以成才”一词,源于三国时刘劭的《人物志·体别第二》“夫学,所以成材也”,肯定人的才能是通过学习来培养的,是对历史上儒家关于学习与成才关系的认识的总结和概括。“非学无以广才”,这句话是诸葛亮教育儿子读书时说的,道理很简单:不读书、不学习是很难获得知识与学问的,学习是一个人获得才干的不二途径。孔子教育儿子伯鱼时也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记载在《论语》里。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子张》 伯鱼是孔子唯一的儿子,陈亢想当然地认为老师会给他开小灶。一天,陈亢悄悄问伯鱼:“你爸爸是不是单独给你讲了些什么?”意思类同于今天一对一辅导,画了重点什么的。伯鱼说:“没有!只是有一次父亲站在庭院里,我想悄悄溜出去玩,不曾想被他发现了,他问我:‘《诗》学好了吗?’我说:‘还没有。’他说:‘《诗》要是学不好,将来拿什么跟人交流。’于是我只好回房间读《诗》;还有一次,他又站在庭院,我想出去玩,又被他逮住了,他问我:‘周礼学好了没有?’我说:‘还没有。’他教训我说:‘不学好周礼,将来靠什么在社会立足。’我只好悻悻然回房间复习周礼。”为了说明不学习的严重后果,孔子还打了个比方:“其犹正墙面而立。”想想看,正墙面而立是什么感觉?你的面前是一堵墙,你还有什么前途?只能是死路一条。 我们可以揣摩出伯鱼心里的委屈,他一定在想:爹为什么天天杵在院子里,搞得自己出不了门,烦死了。陈亢通过老实憨厚的师弟的这番问答,很是惭愧,觉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深刻总结说,我问了一个问题,没想到得到三个答案:学《诗》重要,学《礼》重要,还有,君子不偏私自己儿子。老师太高尚,太伟大,敬佩敬佩! 不学不行,那就下苦功好好学。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读书,历史上奇奇怪怪的事层出不穷。*早见到的苦读的人应该是孔子的学生有子,他勤奋学习,瞌睡来了的时候就用火烧手。《荀子》中提道:“有子恶卧而焠掌,可谓能自忍矣,未及好也。”后来的读书人如法炮制,为了读书时不睡着,想尽了各种办法,这些办法可以写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悬梁刺股、囊萤夜读、映雪读书、凿壁偷光,真是用心良苦。这样一种自残式的学习是否值得提倡,我本人的意见是否定的。学习很重要,但也要找到学习的乐趣才对,否则,书没读成,残废了,不值得!还有些学习不值得提倡,就是死学硬学。例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之类的,生搬硬套,未免教条了些。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这是三国时的一段历史故事,主人翁是孙权和吕蒙。吕蒙是三国时东吴将领,十五六岁即从军打仗,没读过什么书。为此,鲁肃很看不起他。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应该多读些书。”吕蒙一听,忙说:“我带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时间学习呀!”孙权听了就批评他:“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主管国家大事,难道你比我还忙吗?我每天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从中获取了很多东西。”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从此开始发愤读书。周瑜死后,鲁肃去驻防陆口。大军路过吕蒙驻地时,鲁肃前去拜会。席间谈到陆口驻防策略,吕蒙给鲁肃献上五条计策,见解独到精妙,全面深刻。鲁肃听罢又惊又喜,赞叹道:“真没想到,你的才智进步得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是一介武夫,现在看来,你的学识也十分广博啊,远非从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学以成才的观念由来已久且深入人心,是普遍的共识,但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成什么样的才,又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儒家的荀子有《劝学》,韩愈有《师说》,分别从“学”和“教”的角度阐述为学之道和为师之道。《劝学》从意义、作用、态度、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对学习作了条分缕析的阐述。开篇“学不可以已”即强调学习贵在坚持。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说明通过学习可以超越前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空想不如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认定“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比“思”更重要。从“积土成山”到“积善成德”,通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一系列对比,说明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专心、耐心、意志、坚持,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一曝十寒。进而荀子指出,通过《诗》《书》《礼》《乐》《春秋》的系统学习,可以达到百发不失其一,千里不差一步,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好学乐道,不背仁义,身体力行,心系天下既“全”且“粹”的高尚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
王世朝 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同年志愿支边青海。曾任青海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评安徽省图书馆“2018年度听众*喜爱的主讲人”。 主要著作有《幸福论》《中国古代主流文学思想论》《中国古代非主流文学思想论》《孟子导读》等;主编作品有《天地文心》《主流诗学视域下的安徽文艺思想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专题》《中国诗歌》《中国散文》《中国小说》《中国戏剧》《中国美学》等。作品先后获华东地区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评选二等奖、青海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理解生命
¥10.5¥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