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戏里戏外:小说戏曲缀录集

戏里戏外:小说戏曲缀录集

1星价 ¥36.0 (6.0折)
2星价¥36.0 定价¥6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0449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69044973 ; 978-7-5690-4497-3

内容简介

  《戏里戏外——小说戏曲缀录集》包括五个模块、三个部分,前三个模块组成**部分“戏曲”单元。一模块以清代至民国时期“红楼戏”的编演为考察对象,关注这一文化现象所衍生出的问题,如改编原因、流行剧目、灌录的唱片及名角表演等。笔者从清代剧作家的改编动机入手,尝试探讨仲振奎《红楼梦传奇》、吴镐《红楼梦散套》、吴兰徵《绛蘅秋》、唐景崧的桂剧《红楼梦》等的改编动机;民国时期《红楼梦》京剧盛行,以《红楼梦》京剧演出为视角、以《申报》所刊载的剧评及广告为史料,归纳出20世纪20年代“红楼戏”在上海演出的流行趋势;以梅兰芳“红楼戏”的表演为案例,评析梅兰芳对京剧艺术之本的坚守与对传统文化精粹的传承和创新。随着“红楼戏”的流行,京剧“红楼戏”唱片也应运而生,笔者对“红楼戏”唱片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展开研究,在翻看“红楼戏”资料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譬如,清代“红楼戏”的多数改编者时值人生低谷,有的因疾病缠身而情绪低靡,有的因科场遇挫而混迹梨园,有的因仕途蹭蹬而退居乡里,有的则因桀骜不驯而不为当世所容……“红楼戏”改编者的经历与其改编动机之间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这是留待我们探索的话题。又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流行的“红楼戏”不是《黛玉葬花》,竟然是《宝蟾送酒》,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有,欧阳予倩编演的《红楼梦》戏剧既有话剧也有京戏,仅京戏的数量也是超过梅兰芳、荀慧生的,但是,他没有灌录一张“红楼戏”唱片,原因何在呢?这些疑惑正是该书“红楼戏”单元里想要破解的。

目录

守正创新——“红楼戏”研究
清代“红楼戏”改编动因析论
梅兰芳“红楼戏”的守正与创新
民国《红楼梦》京剧唱片的艺术价值
民国《红楼梦》京剧书录讹误辨正
“葬花”余波与“送酒”热潮
——从20世纪20年代《申报》看“红楼戏”在上海的演出
城市文化与清代《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与演出

传承发展——宁夏戏曲研究
民国时期流寓宁夏的京剧艺人
——兼述其对宁夏秦腔的贡献
宁夏秦腔经典剧《玉凤簪》流变考论
略论秦腔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发展路径
老巷子里的秦腔传承基地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秦腔剧团调研报告
京剧在宁夏的繁荣
越剧在宁夏短暂而耀眼的存在
宁夏京剧团60级学员刘晓珍访谈录
试论宁夏坐唱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演出场所与宁夏小曲的发展
说说宁夏的庙会戏

曲苑评论——戏曲文化元素的多元探讨
清代文人笔记中的魏长生析论
新编昆剧《范蠡与西施》的文学创新
戏曲学与民俗学的完美融合
——评宋希芝女士的《戏曲行业民俗研究》

生命哲学——明清小说研究
《水浒传》的生命伦理意识
《水浒传》生命伦理意识的缺陷
论《红楼梦》的生命意识
《聊斋志异》对濒死体验的关注
四大奇书中“上元节”民俗文化析论

文化寻根——固原历史文化研究
固原老街道
——滹沱街的过去与现在
那彦成与固原城
——兼论《重修固原州城碑记》的文献与文学艺术价值
虚拟现实技术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以宁夏师范学院固原丝路文化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为例
展开全部

节选

  这一时期,流寓宁夏的戏曲艺人虽然不少,但是,唱京剧出身、赴宁夏献艺的艺人只有一位,那便是盖连仲。他出身北京梨园世家,是民国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其他三位为李世芳、张君秋、宋德珠)的堂叔父,是宁夏京剧艺人中**位只唱京剧的。他体貌雄伟,功架大方,动作沉稳、凝练,以扮演关羽而享有盛名,与陕西的刘金元、甘肃的郭荣利并称为西北“活关羽”。在这三个人之中,技艺*高、造诣*深的首推盖连仲。他在舞台表演中有“绝活”,“所谓绝活,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有少数艺人掌握的演技,如变脸、吹火等;二是为某个艺人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与天赋的领悟能力独自创造出来的演技,除他之外,再无人会,即使他愿意教授,也无人能传”①。盖连仲的“绝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脚下干净利落,疾步如风。据记载,他在演《灞陵桥》一剧时,尽管脚下的厚底靴子已破烂不堪,但他在勒马三加鞭后一个箭步飞跃上桥,然后转身背刀捋髯亮相,速度风驰电掣,动作优美,令人叹为观止。二是他扮演关公时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刀头、刀杆、刀柄各占全长的三分之一,刀身的长度大大超过同行使用的青龙刀,分量之重,令人惊叹。由此可看出他功底深厚,力量超群。盖连仲的京剧技艺在京津地区也许并不算拔尖,但他扎实的功底与出色的演技为他流寓之地的观众带来了震撼,无形中也是对京剧艺术的传播。  盖连仲曾多次来宁夏演出,除民国初年流寓宁夏,还流寓河北、内蒙古等地。他曾应邀赴张家口庆丰茶园演出了《水淹七军》《斩车胄》等拿手好戏。②1935年,包头“西北剧影社”落成之后,京剧、晋剧、评剧等剧种的不少著名艺人都应邀在此演出过。落成典礼上,首台演出的便是以盖连仲为首的京剧班,他随戏班在“西北剧影社”演出达两年之久。1937年,他在包头遇到以经营戏班赚钱的梨花大鼓艺人王子君,又一次应邀来到宁夏,成为宁夏京剧的中坚力量,并终老于银川。在短短的三年间,盖连仲不仅搭班在新华舞台为银川观众献艺,还与其他艺人组班赴银南吴忠等地演出五个多月,扩大了京剧在宁夏的传播区域。戏班虽然也兼演河北梆子和评剧,但已经形成了以京剧为主的演出模式。盖连仲晚年因染上鸦片瘾,一贫如洗,被迫离开新华舞台。幸运的是,处于生活困境中的盖连仲被宁夏著名的秦腔班社“觉民学社”请去教戏,他将自己塑造关羽的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秦腔艺人。据称,宁夏已故著名秦腔演员康正中的关羽戏《白马坡》《过五关》《古城会》等均为盖连仲亲授。另外,盖连仲还先后传授了《水漫金山寺》《恶虎村》《铁笼山》《十三妹》《盗仙草》《泗州城》《九江口》等剧目。自盖连仲无私地把《古城会》等传授给觉民学社以后,宁夏的秦腔舞台上开始出现了关羽戏。由此可见,盖连仲对宁夏戏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京剧方面,他对于秦腔剧目开拓、技艺提升方面的贡献也十分重要。可惜的是,他在觉民学社教戏不到一年,因贫病交加于1940年病逝于银川。三、梨花大鼓艺人王子君与宁夏京剧的中兴民国中后期,宁夏京剧曾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既有京剧在宁夏逐步发展的缘故,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流寓宁夏的梨花大鼓艺人王子君的努力。王子君,天津人,原为梨花大鼓艺人,于20世纪20年代来到宁夏银川。当她发现梨花大鼓在银川没有观众群,而京剧与河北梆子较受欢迎时,便果断退出曲坛,踏入戏坛。她精明能干,擅长经营,瞅准商机与他人合资组建戏班、培训京剧艺人、邀请外地京剧戏班落户宁夏,使宁夏京剧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京秦”合演的演出热潮。王子君的主观目的是赚钱,但在客观上起到了助推京剧在宁夏传播的作用。她对宁夏戏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创办京梆科班学校,培训京剧伶人。王子君先后从宁夏当地买来二十多个女孩子,成立了“王子君班”,教习河北梆子和京剧。这些女孩子均从王姓,有王月芬、王月楼、王月芳、王月云等。她先请由河北梆子改唱京剧的名角盖宝义、王德胜教习她们。其中,王月楼是宁夏平罗县人,正是王子君的培养,使她成为土生土长的宁夏京剧舞台上的角儿。她工武生,扮相威武、英俊,学戏又肯吃苦,不久便脱颖而出,以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技艺担当主角、登台演出,为王子君赢利颇丰。王月楼还练就了“绝活”,在《花蝴蝶》剧中,她扮演大盗姜永志,在戏中能攀缘到悬在舞台上空的“轴棍”上表演翻、卷的绝技,动作惊险、腰腿灵活。王子君并不满意于此,她还将王月楼、王月芳等人送到北京的女伶戏班“奎德社”学艺四年,使其在“奎德社”亦崭露头角,能够在“文明戏”前演出一场开场传统戏。回到银川后,王子君还请来坐科于北京“富连成”的名武生诸连顺、名乾旦石子云为王月芳和王月楼说戏,使二人的人物塑造能力与表演技艺进一步提高。尽管王子君培养艺人的初衷是从她们身上赚取利润,但其培养演员的路径,今日看来依然科学而合理,符合“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使演员在交流、学习与舞台演出的共同磨炼中增长技艺,培养出了轰动梨园、名扬宁夏的京剧演员王月楼等一批伶人。①而其作为商人并非急功近利,她肯花时间与金钱培养艺人,可见其艺术眼光还是长远的,想要在宁夏开辟出京剧市场,赢得更大的利润。事实也证明,尽管王月楼等人的艺术之路十分曲折,没有能够成为全国知名的角儿,但其年轻时经由名家指点而练就的扎实功底,依然令人惊叹。新中国成立后,王月楼还应“前进京剧院”邀请出演《白水滩》《一箭仇》,演出《白水滩》时还能从桌子上下翻“台蛮”跟头,可见功夫之深。由于王子君在宁夏戏曲界的影响,河北梆子的一些名角改唱京剧后长期流寓宁夏,成为宁夏京剧的重要演出力量。月华社自成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散,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正是宁夏京剧中兴的时期。

作者简介

  刘衍青,文学博士,宁夏师范学院二级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小说戏曲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红楼梦戏剧研究》《宁夏戏曲演出研究》《明清小说的生命立场》等三部;合作主编《红楼梦俗文艺作品集成》(八卷本),主编《固原历史文化研究》(四辑)。入选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获宁夏“塞上名师”等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