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8133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6页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22813332 ; 978-7-5228-1333-2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本集刊继承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的传统,以“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为目的,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多重视角及新进展。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自2005年开始出版首辑,每年一辑。从2014年开始每年出版两辑,分别于4月中旬和10月中旬出版。  道德法则究竟是为冲突筑高地,还是为善治求良方,是值得审问、慎思的理论问题,更是需要明辨、笃行的实践课题。如今,恰逢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变迁与技术变革引发了一系列秩序反思与道德重建的大讨论。本辑《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主题是“道德心理学”,旨在研究和揭示规范冲突、社会善治的道德心理基础,包括“道德与秩序反思”“道德与个人成长”“道德与文化建设”“道德与共同体建设”“道德心理思想史”五个栏目。本辑希望在社会变迁与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从冲突、善治角度探讨社会秩序与重建的发生机制与可能路径。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相互建构的过程及其特性,*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继承了这一传统,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创造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新进展。

目录

从冲突到善治:社会转型时期的秩序反思与道德重建(代卷首语)

道德与秩序反思
道德滑坡了吗?美式英语语言中的社会道德时间变化
不道德行为惩罚的公平感研究:“富人严惩效应”
努力的意义:基于中国学生成长思维与成就动机的阶层分析

道德与个人成长
善良人格影响善行表达的边界条件:基于控制与直觉加工的视角
大学生道德能力KMDD培育模式的中国化实践
小学儿童宽容品质的概念内涵与量表编制

道德与文化建设
三达德:中庸的德性意涵及其测量
活力美德: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理论建构与量表编制
工匠精神的量表开发与意涵探析

道德与共同体建设
社会猜疑对多重身份融合的影响
使用人工智能提升人类认同
归属需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人际信任和公我意识的链式中介作用

道德心理思想史
寻道而行·向德而生:纪念道德能力发展领域的先驱格奥尔格·林德先生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社会变迁视角下困境儿童的积极心理》

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2010-2014年)。从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主编Social Ment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Singapore:Springer Singapore,2019)。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