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74853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1748536 ; 978-7-5217-4853-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阳志平开智社群用户、知识星球社群等核心粉丝 高中生、大学生等,有提升学习力需求的 初高中学生家长 终1. 巴菲特曾说:“阅读改变了我的一生。”比尔·盖茨、俞敏洪、雷军、潘石屹等都是从阅读中大大受益之人。阅读也更是改变普通人改变人生的路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快速提升阅读力?
2. 一本书讲透阅读,一站式解决阅读三大痛点:何为读、如何读、读什么。掌握阅读时大脑的生理机制、认知机制和学习机制,一套创新阅读方法论“系统阅读法”:文本细读+抽样阅读+结构阅读+主题阅读+卡片大法等,快速提升阅读理解力。
3. 20余年从业认知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学者、企业家,也是一个藏书数万的老书虫,创建的书单被成千上万读者收藏,知识面深广,给你大开眼界的阅读科学与技法。
4. 读聪明书,做聪明人。路金波、脱不花、吴鲁加、魏坤琳、赵昱鲲、陈楸帆、郝景芳推荐的系统阅读法。无论是有阅读刚需的学生,还是想要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终身学习者,或是想要培养孩子良好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家长,这本书都将带来极大的启发和指导。
5. 一生受用的大书单,建立知识脉络和高阶思维方法。21世纪升级心智的通识千书带你建立100多个学科的知识脉络,认识100学科中的关键人物,走向智者世界。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讲透阅读方法论的书,全书重点解决“何为读”“如何读”和“读什么”三大难题。
何为读?——你需要知道那些阅读背后的科学原理。这就是全书**篇介绍的“阅读的系统模型”。
如何读?——你可以师法前沿科学研究与智者实践,这就是全书第二篇介绍的“系统阅读法”,具体包括“文本细读”、“抽样阅读”、“结构阅读”、“主题阅读”,以及“卡片大法”等。
读什么?——你可以读力作、杰作、神作,以及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基本书,这就是全书第三篇介绍的“系统选书法”与“通识千书”。
全书文笔优美,金句迭出,同时思想深刻,见解独特。无论你是有阅读刚需的学生,还是想要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终身学习者,或是想要培养孩子良好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家长,这本书都将给你极大的启发和指导。
目录
自序 世界何窄,方册何宽 | IX
**篇 阅读的科学:何为读
**章 成为聪明的阅读者
阅读的迷思 | 4
何为读?阅读者、文本与情境 | 7
如何读?系统阅读法 | 10
读什么?系统选书法与通识千书 | 11
全书结构 | 12
建设你的阅读系统 | 13
小结 | 15
第二章 当你阅读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阅读的生理机制 | 16
阅读的认知机制 | 22
阅读的学习机制 | 28
阅读的三重奏 | 33
小结 | 34
第三章 信息、叙事与美感
人类的三大文本 | 35
大脑处理文本的三种机制 | 38
从文本到文体 | 41
一种新的图书分类体系 | 45
超越文本:追寻真善美 | 59
小结 | 60
第二篇 阅读的技法:如何读
第四章 文本细读:阅读基本功
为什么要重视作者自己的文本? | 63
文本细读:与作者对话 | 64
文本细读的具体技法 | 69
文本细读的进阶思考 | 88
小结 | 90
第五章 抽样阅读:科学跳读
一辈子能读多少本书? | 91
抽样阅读:带着假设去读 | 93
抽样阅读的具体技法 | 96
抽样阅读的进阶思考 | 109
小结 | 111
第六章 结构阅读:掌握作者的认知方式
为什么你读书抓不住重点? | 113
结构阅读:像智者一样思考 | 115
结构阅读的具体技法 | 130
结构阅读的进阶思考 | 140
小结 | 143
第七章 主题阅读:不只读一本书
为什么不要只读一本书? | 144
主题阅读:从一本书到一批书 | 147
主题阅读的具体技法 | 150
主题阅读的进阶思考 | 157
小结 | 158
第八章 卡片大法:像智者一样写笔记
人人爱卡片 | 159
卡片大法:符合人类大脑工作规律的笔记法 | 162
卡片大法的具体技法 | 163
将读书卡片整理为书评 | 192
卡片大法的进阶思考 | 195
小结 | 197
第九章 综合应用:阅读不同类型的图书
如何读大众科普 | 199
如何读学术专著 | 201
如何读教科书 | 205
从获取信息到提升品味 | 213
如何读小说 | 215
如何读传记 | 218
如何读诗集 | 219
阅读的平衡 | 222
小结 | 226
第三篇 阅读的选择:读什么
第十章 如何选书
选书的错误 | 229
系统选书法 | 230
从哪儿选书 | 246
如何编制一份好书单 | 268
小结 | 271
第十一章 通识千书:智者的代表作
写在前面 | 273
元典:人类文明十三经 | 281
1. 知识的知识 | 287
2. 如何理解世界 | 297
3. 如何理解历史 | 305
4. 如何理解时代 | 312
5. 如何理解社会 | 321
6. 如何理解组织 | 334
7.如何理解家庭 | 347
8. 如何理解人性 | 360
9. 如何理解身体 | 383
10. 如何理解信仰 | 396
*小限度书单 | 403
小结:成为智者 | 406
附录 关于阅读的阅读 | 411
注释 | 421
参考文献 | 431
致谢 | 439
后记 我的阅读史 | 443
节选
自序世界何窄,方册何宽
作者有很多身份:一位在认知科学领域从业二十余年的工作者;一位写作者,自十四岁发表诗歌,坚持写作二十余年;一位图书策划人,出版众多现象级畅销书;当然,还是儿子、丈夫、爸爸以及公司董事长。而他*引以为豪的身份是一位读书人。藏书数万,创建的书单被成千上万读者收藏,每年的读书札记被数万读者阅读。作者从阅读中受益良多,同时也看到太多人阅读不得其门而入。因此,当作者人到中年,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他挑选的**个主题就是阅读。这是一本谈阅读方法论的书。全书分为三部分:“阅读的科学”、“阅读的技法”与“阅读的选择”,分别解决“何为读”、“如何读”与“读什么”三大阅读难点。这是一本有野心的书。在“阅读的科学”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阅读模型——“阅读者、文本与情境”,解决“何为读”的问题。作者用“阅读三重奏”来形容当你阅读时,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是阅读的三重机制:生理机制、认知机制与学习机制。接着,作者整理了人类的知识体系,将阅读者要阅读的文本分为信息型、叙事型和美感型三大类。站在前沿认知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古代大儒、西方智者们的读书法,作者总结出一套新的阅读方法论——“系统阅读法”,并将阅读者分成三类:“困难的阅读者”、“熟练的阅读者” 与“聪明的阅读者”。什么是“困难的阅读者”?患有阅读障碍的人 群。什么是“熟练的阅读者”?那些能够正常阅读一本书的人。什么是“聪明的阅读者”?那些热爱阅读,在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上远超同龄人的阅读者。这是一本反常识的书。在“阅读的技法”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系统阅读法”的五种技法:文本细读、抽样阅读、结构阅读、主题阅读与卡片大法,解决“如何读”的问题。例如,与从头读到尾相比较,你的大脑更喜欢跳着阅读;与一次只读一本书相比较,你的大脑更喜欢同时读好几本书。大脑喜欢模式,大脑喜欢惊奇,大脑喜欢情感,大脑是个吝啬鬼。那些对于认知科学家来说是常识的知识,对于绝大多数阅读者来说恰恰是反常识的。正是这些反常识,阻碍了多数人从“熟练的阅读者” 成为“聪明的阅读者”。当然,这也是一本书呆子写给书呆子的书。在“阅读的选择”部 分,作者首先介绍了有关如何选书的“系统选书法”,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书目数据库、图书奖项。接着以自己数十年的阅读经验,在数万藏书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大数据,列出了“通识千书:智者的代表作”,并以“人何以为人”为标准,选取了十大类五十个主题,四百二十位智者的一千多本书,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作者曾说,世态炎凉、雾霾风雪,你欢笑,你忧伤,总有一本书陪你。作者曾说,与人为友,青春美丽,盛宴华筵,欢乐终有时;与书为友,安然静坐,促膝长谈,乐哉新相知。阅读带来知性的快乐,这是一种不因外物变化而变化,不随个人处境变化而变化的快乐。世称卓吾先生的明末杰出思想家李贽先生,在七十岁总结一生读书生涯时,作诗《读书乐》。这首诗将读书乐写得栩栩如生,摘录开篇如下:天生龙湖,以待卓吾。天生卓吾,乃在龙湖。龙湖卓吾,其乐何如。四时读书,不知其余。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歌吟不已,继以呼呵。恸哭呼呵,涕泗滂沱。歌匪无因,书中有人。我观其人,实获我心。哭匪无因,空潭无人。未见其人,实劳我心。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何必读书,然后为乐。乍闻此言,若悯不谷。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怡性养神,正在此间。世界何窄,方册何宽。试着摘译几句:“一年四季埋头读书,不知世事。要问读书为什么能得到快乐,是因为我从书中能遇见那些鲜活的人物,每当有所得,忍不住欢笑歌舞,甚至痛哭流涕,泪如雨落。要问读书为什么让我如此激动?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再也遇不见那样心心相印的人。不能读书,我怎么能高兴?”——这就是真读书种子。阅读的快乐,莫过于此。世界何窄,方册何宽。愿你,成为聪明的阅读者,享受阅读的快乐。
第二篇 阅读的技法:如何读第五章 抽样阅读:科学跳读什么是抽样阅读?也就是带着假设去读书。将长文本看作由不同文本单元组成的全集,针对全集提出假设,找到值得阅读的文本单元,仔细阅读;验证或推翻假设之后,进行第二轮抽样,循环往复。
一辈子能读多少本书?如果一个人能活到 100 岁,假设从出生起,不吃不喝,所有时间全部用于读书,他一辈子究竟能读多少本书?求解的关键在于两个数据:熟练的阅读者一分钟读多少字?一本书的常见文字是多少?前者的答案是 250 字,一位熟练的阅读者每分钟平均可读 250 字左右;后者我们可以采取一个出版界的默认约定:除非诗集、绘本等特殊品种,多数图书需要 10 万字起步。据此估算出来的结果是,一个人 100 年*多可读 65.7 亿字,由此推出一个人的阅读极限是 65 700 本书。这仅仅是一个估算。没有人能一天 12 小时都在阅读,也没有人有 100 年的时间用来读书。奇怪的是,人类历史上,藏书超过七万册的人不在少数。*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学者翁贝托·艾柯(又译安伯托·艾柯),他集藏书家、思想家、作家于一身,精通多个学科,被誉为“21 世纪的达尔文”。艾柯去世时,藏书高达 10 多万册。再如中国学者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引用了 4 000 多位作家的上万册书,其阅书之广博可见一斑。这些藏书或引文,已经超过了一个人的阅读极限。这跟我们上面计算的结果矛盾吗?其实不矛盾。关键在于,阅读一本书,你不需要将所有文字都读完。在不少人看来,读书就是要从头读到尾。艾柯在《带着鲑鱼去旅行》一书中讽刺道:一般拥有相当可观藏书量的人,当他们家来客人的时候,那些人一走进门就例行公事地说:“哟!好多书啊!请问你都读过了吗?”*初我还以为,典型不读书的文盲才会问这种问题,此种人家里照例只有两排书,包括五本平装本简易世界名著和分期付款购买的儿童大百科全书。但经验告诉我,很多我们以为还有点文化水准的人也会说这种话!他们仍旧认为,书架不过是个装“已读”文本的储物架,图书馆在他们心目中可谓是个仓库。一个人更合理的阅读极限究竟是多少呢?现在,我们换一种算法。我们可以从成年人注意力时间的极限入手。认知心理学家将成年人的注意力分成专注、走神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类状态。18 岁以上的成年人保持专注的时间在 25~45 分钟,绝大多数阅读需要的专注程度是中等以上。依然使用每分钟阅读 250 字这个数值。难读的书,如果每小时能保持注意力 25 分钟,每小时可读 6 250 字;容易读的书,若每小时能保持注意力 60 分钟,每小时可读 15 000 字。假设一位热爱阅读的成年人一天能挤出的读书时间是 4 个小时——这已经不少了。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一天合理的阅读能力是 2.5 万~6 万字。照此强度,每天 4 个小时用于阅读,一年坚持 365 天,大约可以阅读 912.5 万 ~2 190 万字。继续假设一本书是 10 万字,意味着这位热爱阅读的朋友,如果选择全文读完,一年的阅读极限是 92~219 本书。事实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国民一年平均阅读量只有 9 本书左右。2 假设阅读的黄金时间是 50 年,一辈子能读的书是 4 600~10 950 本。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些少得出人意料?那些值得我们全文读完的,需要较高专注力的好书,只有 5 000 本左右。可惜的是,不少人在那些文采、故事与思想一无可取的烂书上只字不漏,从头到尾 读完;在阅读那些代表人类智慧的杰作、神作时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显然,我们需要反过来,在阅读杰作、神作时,采取上一章介绍的“文本细读”;在那些不够重要的著作上,采取另一种读法,这就是本章要介绍的“抽样阅读”。
抽样阅读:带着假设去读在介绍“抽样阅读”之前,我们先谈一个它的近似词——跳读,也就是跳跃式阅读。有时候,我们也会用“略读”来形容跳读。英国小说家毛姆非常推崇跳读,他在《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中写道:“聪明的读者只要学会一目十行跳跃式阅读这种有用的技巧,就能在阅读时获得*大的享受……人人都会跳跃式阅读,但既要跳跃式阅读又不受损失,却并非易事。” 光自己尝到跳读的甜头还不够,毛姆甚至联合出版社,把历史上杰出小说家的原著改为缩写版,从几百万字缩写为几十万字,结果缩写版比原著更受欢迎。跳读就像阅读方法大家庭中,夹在大哥“文本细读”与小弟“主题阅读”之间的受气包,既不像大哥“文本细读”天然“政治正 确”、受人尊重,也不像小弟“主题阅读”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大家常常误解它,好事与它无关,但坏事一定让它来背锅。人们常常以为跳读等于草率地阅读。就像文盲拿到一本书,也会随便翻翻。人们常常以为跳读是离经叛道、投机取巧。我们在 24 岁之前接受的阅读教育更强调“文本细读”,所有与此相反的阅读方法,似乎都是歪门邪道。即使你尝到甜头,也会背负“道德压力”——我读这么快、这么少,真的对吗?接受学校教育时,阅读的多半是课 本,每篇课文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读,没有问题。然而,长大成人,步入社会,需要阅读的读物越来越多,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依然沿用小时候习得的那套阅读方法,真的合适吗?人们常常以为跳读破坏了所谓的文字神圣感。人类文明历史数千 年,而知识不再稀缺,图书唾手可得,仅仅不到 100 年。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之前,尤其是出版行业迈入数字化时代之前,我们获取一本书的难度颇大,印刷在纸上的文字常常具备一种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感”。正襟危坐,拜读前人大作,如果跳读,岂不是破坏了这种神圣感?因此,在不少领域,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不少学者颇为反对“跳读”。似乎跳读的读者越多,自己的大作越有被当作厕纸扔进垃圾桶的危险。如此一来,人们在跳读时,常常有很大的心理障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背后仿佛站着一群人对你指指点点,有小时候的语文老 师,有人文社科领域的严肃学者。鉴于“跳读”一词如此容易引发争议,为避免浪费时间陷入毫无意义的概念辨析——我们这种“跳读”是好的,你们那种“跳读”是坏的——我索性放弃“跳读”一词,正式将“跳读”升级为“抽样 阅读”。什么是抽样?抽样是一个统计学术语,指从研究的全体中抽取部分样品单位,抽取的样品单位要能充分代表全体的特性。统计学是一个伟大的学科!抽样是统计学中*为伟大的发明。我们既要以偏又要概全,我们既要快与省还要多与好。正是因为有了 “抽样”,我们才可以做到“既要”与“又要”。所以,为什么不将 “抽样”应用到阅读领域呢?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读得少,还要读得好。这就是我提出的“抽样阅读”,也就是带着假设去读书。将长文本看作由不同文本单元组成的全集,针对全集提出假设,找到值得阅读的文本单元,仔细阅读;验证或推翻假设之后,进行第二轮抽样,循环往复。从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来说,相对“文本细读”,“抽样阅读”更符合人类大脑工作的原理。首先,大脑爱脑补。“汉字序顺并不一定影阅响读”,大脑会自动脑补成正确语义。当你阅读某篇文章时,依据幂律效应,从一个网络中大约 20% 的信息节点中,即可获取 80% 左右的高质量信息。其次,大脑有“未完成情结”。为什么有些书,你读着读着就睡着了?有好事者评选了人类历史上*催眠的三本书,分别是马塞尔·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与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但是,假如这些书你只读其中的一章,大脑反而对还没有读完的文字念念不忘,你会在头脑中想象作者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会讲什么。*后,大脑也是贝叶斯机器人。用英国统计学家贝叶斯的思想来形容,当你猜测事情发生的概率时,先验知识会影响你的预测概率。大脑的工作原理也是这样的。你在某一领域拥有越多的先验知识,那么*终的预测准确率就越高。一位聪明的阅读者,正是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贝叶斯预测的准确率。
抽样阅读的具体技法既然抽样阅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该如何进行抽样阅读呢?我将其拆解为四个关键操作:确定样本章节、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 假设。确定样本章节世人皆知毛姆推崇跳读,很多读者却没留意毛姆的后一句话:“人人都会跳跃式阅读,但既要跳跃式阅读又不受损失,却并非易事。” 为何并非易事?如果换用统计学术语来说,正是难在如何保证抽样对全体样本的代表性上。我们向统计学学习,提高所选样本对全局的代表性,这一步被称为确定样本章节。如何确定一本书的样本章节?步骤包括掌握图书结构、规划阅读目标、具体实施抽样。掌握图书结构先来看一本书的结构。大多数图书由三部分构成:1. 边角料:包括封面、封底、版权页、推荐序以及媒体和名人撰写的推荐语。2. 作者对图书的介绍:包括图书目录、作者的自序与后记、致谢、注释、参考文献等。3. 图书的正文:篇、章、节、目。它们代表一本书的整体结构。什么是篇、章、节、目?篇的英文是 part;篇的下一级是章,对应的英文是 chapter;节,从属章,常用标题格式 1.1 或大写一、二,再或者省略编号,用标题加粗来表示;目,从属节,常用标题格式 1.1.1。节的下面有时也有更小的单位,但绝大多数时候可忽略不计。了解完书的结构后,再对书的专业性进行分类。越是面向大众的书,你越可以采取较快的阅读速度,阅读时无须聚精会神,也无须保持较高的专注力。怎样判断一本书是面向大众的还是面向专家的?推荐一个阅读技巧,通过字体大小、排版,以及正文的“节”与“目” 是否有数字编号来区分。一般来说,字体较大、排版宽松、正文的“节”与“目”没有数字编号的图书,大多数是面向大众读者的。目前市面上八成左右面向大众的畅销书均采取无数字编号的形式编排正文。反之,字体较小、排版紧凑、正文的“节”与“目”采用数字编号,比如 1.1、1.1.1,这类图书多半是面向专业读者的。规划阅读目标明白一本书的结构之后,再来看看如何规划阅读目标。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读多少字才有代表性?读多少章才有代表性?1. 读多少字才有代表性?经验法则是至少读整体字数的 20%。如何确定一本书的整体字数?每本图书都会在版权页列出这本书的总字数,如图 5-1 所示。 这是我的文集《人生模式》的版权页摘录。这本书的版面字数为250 千字,也就是 25 万字(实际字数会少于该字数)。读 20%,意味着至少读 5 万字。2. 读多少章才有代表性?理论上,你阅读的样本章节总字数应该不低于全书 20%。一个简洁的估算公式是:需要阅读的章节总数 = 总章数×0.2×系数系数取多少?与每页排版宽松、紧密程度有关系。一般来说,每页字数 700 以上,属于排版紧凑,如果一本书每页有 700~800 字,系数取 1.3;
作者简介
阳志平 学者、作家与企业家。长期致力于认知科学的产品研发、课程研发与科学传播,促进知识工作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人生发展。现任安人心智董事长,旗下包括成人教育机构开智学堂与儿童教育机构爱贝睿等。
著有《聪明的阅读者》《人生模式》等书;主编《追时间的人》《认知尺度》等书,翻译《工作评价》等书。自2015年起,在《财新周刊》上开设心智专栏,迄今连载文章百余篇。
-
山海经
¥21.1¥68.0 -
小王子
¥4.5¥15.0 -
好慢好慢的毛毛虫公交车+甜甜圈逃跑啦
¥25.0¥78.0 -
妖怪书店
¥14.7¥39.8 -
穿鞋子的猫-法国童话集
¥4.8¥13.8 -
怎样写作文-大师教我学知识
¥11.0¥25.0 -
写给孩子的趣味逻辑学
¥11.4¥38.0 -
格列佛游记/世界经典童话绘本
¥5.3¥15.0 -
流浪地球
¥11.7¥30.0 -
小鹿斑比/世界经典童话绘本
¥5.3¥15.0 -
秘密花园
¥13.7¥35.0 -
冬-森林报
¥6.8¥18.0 -
动物篇-趣味科普百科
¥9.3¥25.8 -
爸爸狗和儿子猫
¥12.2¥34.8 -
地图上的古诗词
¥13.3¥38.0 -
中国民间故事
¥9.1¥22.8 -
发脾气的棕熊
¥15.8¥45.0 -
2016-中国年度童话
¥12.8¥40.0 -
小王子
¥9.0¥20.0 -
绿山墙的安妮
¥13.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