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671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59667106 ; 978-7-5596-6710-6

本书特色

一本独特的出版业记录,在日本再版数次,长销多年! 八位深耕于做书不同领域的职人,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不为人知的行业秘辛。做书的幕后舞台,令人如此热血沸腾! 1、一本独特的出版业记录!在被誉为“书之国”的日本再版数次,长销多年!校阅、印刷、装帧、字体、装订、制纸、版权代理……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得主稻泉连,采访八位深耕于做书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记录他们对做书的热爱与深情。他以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还原出做书真实的幕后舞台。让人彻底了解关于做书的一切。 2、连接书与人,重拾纸质书的价值!在这个纸书式微的年代,无论是出版行业从业者还是喜爱纸书的普通读者,都能通过这本书重新发现纸书的价值!这是书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奋斗于做书各领域的匠人们,逆行于喧闹的时代,凭借着对书籍的热爱、对职业的骄傲,重新连接起书与人、人与人。让书籍背后具体的人得以被看见,让人重拾纸质书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1、 校阅、印刷、装帧、字体、装订、制纸、版权代理……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得主稻泉连,采访八位深耕于做书不同领域的职人们,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记录他们对做书这件事的热爱与真情。他以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还原出做书真实的幕后舞台。做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纯粹真挚的匠人精神、多年传承的历史积淀,让人彻底了解“做书这件事”。 2、 每本书都有爱它的读者,每本书都有许许多多具体的做书人在为之付出努力。《做书这件事》连接起了书与人,也连接起了人与人。读者有了了解做书人的途径,书籍背后具体的人也得以被看见、被讲述。 3、 在纸质书式微的年代重拾纸质书的价值。为什么仍然有人阅读纸质书,出版业为什么还要制作纸质书?《做书这件事》让人看到在一本纸质书的背后,做书各领域的匠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对职业的骄傲、对脚下道路的信念。让人能够清晰地感触到纸质书的温度,并从这份温度中获得心灵的抚慰,为浮躁的时代注入沉静的力量。

内容简介

一本书的诞生要经过多少道工序? 精心构思创作的作者,服务于内容的字体,体现个性的装订,在坚守中创新的印刷,准确到每一个细节的校阅,为书赋予实体的纸张,追求美感的装帧,作为桥梁的版权代理……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所有人的全情投入,才得以塑造出一本纸质书的全貌。 在这场漫长的接力赛中,奋斗于做书各领域的匠人们不惧困难与挑战,磨练自身的技艺,逆行于喧闹的时代。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对职业的骄傲、对脚下道路的信念,让内容与形式相互成就,让情感找到有形的依托,让书籍染上灼热的温度。 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年轻得主稻泉连,采访深耕于做书行业各领域的八位代表性人物,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拾取行业中的逸闻秘辛,展现精彩纷呈的做书幕后舞台。

目录

001 序 言


**章 字体:书的声音

007 标题大声,正文静语

009 日文字体的两大潮流之一

012 对匠人世界的向往

015 被遗忘的字体

018 让字体在现代复苏

021 “平成大改刻”的发端

023 为制作有魅力的字体

027 朝着百年之后


第二章 装订:在德国学习装订技术

033 屈指可数的装订大师

035 火花四溅的风景

037 成为独立的工匠

042 机械化浪潮改变的风景

045 读大学,还是去西德?

046 国度不同,但同样是做书

049 技术一旦掌握,就会相伴一生

050 为自己装订书籍的文化


第三章 印刷:六叠大的活版印刷店

060 这里有文字的形状

064 活版印刷人的经历

066 初中生,雕活字

070 接触电子照相排版

074 一期一会的器具

076 不看稿检字

079 活版印刷的工匠们

081 靠手艺吃饭

084 如今用活版印刷的意义


第四章 校阅:用校样说话

091 第三者的锐利目光

095 不与人交往的孤独的劳动

099 通过校样与作者对话

103 入职对文学满怀热忱的出版社

107 重视校阅的社风

110 以文学立身

113 阅读手稿,窥见作者思考的足迹


第五章 用纸:所有的书都是纸

121 作为工业制品的书

124 东北出产的书籍用纸

125 工厂的气息

129 书籍用纸的革命

132 制作商业纸的难度

134 流入抄纸机中的中性纸

138 中川工厂的回忆

140 没有色差的匠人技术

142 何谓“好纸”

144 技术之力超越过去


第六章 装帧:宿于细节

149 妙趣横生的“漱石本”

154 该有的东西都在它该在的地方

155 立志成为画家的少年时代

159 **次给书做设计

161 书是客人,装帧设计师是助兴师

163 设计在哪儿都能做

169 想要放在手边的书

173 承袭平野老师的记忆

175 时代的产物

177 对美的书的向往


第七章 版权代理:海内外图书的桥梁

182 想用其他语言出版

184 海外与日本的不同

186 编辑与版权代理的会议

189 战后塔特尔的起步

191 汤姆·森的存在感

195 对作品的绝对嗅觉

198 新的桥梁


第八章 童书:孩子的书,大人来写

206 坚持创作面向孩子的故事

207 遇见“自己的书”

210 “读书”与“听书”

211 不因一己之便改变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213 下一页会有什么

217 从幻想到阅读

219 和《魔女宅急便》一样的心情

222 写故事,就是魔法


225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标题大声,正文静语 字体是什么? 任职于大日本印刷株式社会(后文简称“大日本印刷”)“秀英体开发室”的伊藤正树先生,时不时尝试组织语言来回答这一问题。可结果往往是“嗯……”一声之后便陷入沉默。 我问起他时,也是如此。 “嗯……”沉思片刻之后,伊藤先生说道,“从事这份工作后,我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很难,轻易找不到答案。”他脸上浮现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他真是一个坦诚的人,不说冠冕堂皇的套话,亦避忌鹦鹉学舌。他只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字体的意义。 面对这个问题,必须用自己的话作答—这份真诚,即便他缄口不言,也能让人感知。这也是他在大日本印刷做了十六年“字体”工作的骄傲。 伊藤先生再度沉默,好像在自身内部寻求答案。 “比如说……”只听他说,“人们常把字体比作声音。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常用的手段,一是声音,二是文字。字体之于文字,好比声音之于新闻主播,举足轻重。字体就是声音,有的清亮活泼,有的沉郁威严。” 原来如此,我们每天都在与文字的声音打交道。这一说法,令人拍案叫绝。 比如夏目漱石的小说,开头是“我是猫,还没有名字”,还是“我是猫,还没有名字”,给读者的印象自会有所不同。 从此意义上说,一部作品给读者的印象,并非仅由作者或编辑而定。 装帧、用纸、排版……只有当书的各个要素和谐统一,一本书方才成为独立的“作品”。其中,文字的形态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理所当然却也常被人忽略的重要事实。 而且,不仅是书。漫步街道时,搭乘电车、公交时,广告上的大量信息如洪水猛兽般涌入眼帘。那些广告也全都使用了服务于内容的字体。有叫喊声,有细语声,有威慑声。 标题提高音量,正文则静静诉说…… 所以伊藤先生说:“文学书、实用书、教科书、街头广告、宣传单,甚至日本《宪法》上,都印着某个人创造的字体。字的好坏影响着作品。因此,绝不能敷衍了事。在日本人的日常所见或阅读中,字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是怀抱这样的信念,继续这份工作的。”他说着微微一笑。 日文字体的两大潮流之一 伊藤先生的工作就是制作名为“秀英体”的字体。不过,虽说是“制作”,但与从零开始造字稍有不同。因为,秀英体作为大日本印刷的原创字体,*早是在明治时期公司创立之初,由工匠亲手雕刻而成。像他这样改良已有字体,叫作“改刻”。 伊藤先生所属的“秀英体开发室”于2005年启动了名为“平成大改刻”的字体重制工程。重新审视秀英体的品质,让它在现代社会也能方便使用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良,再面向大众销售。 “平成大改刻”历经七年之久,其负责人就是伊藤先生。 然而,所谓“字体品质”究竟是什么呢?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秀英体的历史。 大日本印刷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从商业印刷到液晶显示器、从IC卡制造到IT服务。这是一家享有盛名的大企业,旗下还有大型书店。集团总销售额已达1.5万亿日元。秀英体开发室位于五反田一栋二十五层的大楼内。 1876年创立之初,公司名为“秀英舍”。“秀英体”即“秀英舍的字体”,是明朝体、方黑体、圆黑体等系列字体的总称。它是拥有一百四十余年社史的大日本印刷的原点。 当时,日本近代印刷字体里有“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开发的“筑地体”。秀英舍于创社五年后的1881年引进活字铸造设备,又在三十一年后的1912年完成了从初号到八号的字体开发。它是沿袭“筑地体”流的所谓直系字体。现在,字体设计研究者将二者并称为“日文字体的两大潮流”。 普通人也能一眼辨别的秀英体的特征之一是,正文中平假名的“い”“た”“な”等的笔画线条相连。作为代表性的明朝体之一,秀英体被广泛应用于书籍和杂志中,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应该能发现其有趣的视觉效果。 再说回来,将字的设计即“字体”做成金属字模就是“活字”。*初纸书、杂志上的文章普遍都是由活字排版印刷而成。 在近代活字登上历史舞台的明治时期,字体由工匠一个一个亲手雕刻而成,以他们手刻于木版上的文字做成的“字型”固定而成“活字”。 为活字带来革新的是“二战”后日本引进的本顿雕刻机。它是由美国人林恩·本顿发明的,有了它以后,只需描摹手写底图,就可从自动缩小的字型制造出活字。 之后,印刷工序中引入了电子计算机,在昭和四十年代(1965—1974年)制作出了扫描底图的“点字体”。从那时起,字体发展成“数字化的点的集合”。而现在,字体已经演变成将文字的笔画轮廓数据化的“笔画字体”。 从人工雕刻到机器雕刻,然后到机器扫描成的点字体,再到笔画字体—秀英体在百年历史变革中大致经过了这样的变迁。启动“平成大改刻”是“因为,在从模拟式到数字式的技术变革中,曾经的秀英体的品质已无法保障”。 伊藤先生回忆道:“那是在我进入秀英体开发室后不久,有机会将当时的秀英体与明治时期的匠人的设计以及照相排版、数字化之前的秀英体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比起数字化之后的秀英体,活版印刷时期的秀英体线条更加流畅、抑扬顿挫、强劲有力。” 对匠人世界的向往 伊藤先生调到秀英体开发室是在1998年。那之前,他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大日本印刷。 他学习设计据说是受年长六岁的哥哥的影响。哥哥读的是美术学院,从小家里便有许多与美术相关的书籍,像《日本平面设计年鉴》和作品集之类。他阅读着这些书籍长大,痴迷于书中收录的各式各样、色彩绚丽的商标和海报。 选择入职大日本印刷是因一位大学师兄的推荐。那位师兄在那里做建材产品设计。 刚进公司时,伊藤被分配到师兄所在的建材部门,做起了“木纹印刷”设计。就像字体有字体的讲究,木纹印刷这种商品也凝聚着各种不为人知的苦心。 大日本印刷销售种类繁多的木纹印刷纹样,制作过程如下: 建材部门的设计师们分头前往各种木材店,选购看上去不错的木材,用大型相机一一拍摄下来。樱、枹、杉等等,每个品种都有几十种纹样。市面上的流行趋势基本是四五年更换一次。询问建筑商等客户的要求,找出符合时下流行的木纹纹样,是伊藤他们的重要工作。 “木纹纹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壁纸、门板、餐厅吧台……各种地方都要用到。其中也很有讲究呢。” 比如说木头的年轮线。印刷品上的线条势必会在某处断开,如何让那些断开的地方显得自然,就要看匠人的手艺了。 “为了不让线条突然消失,必须手工加工,处理得让人看不出来。所以,直到现在每看到一扇门,我就会条件反射似的观察上面的木纹:‘哦,线是在这里消失的。’这其实跟做字体很像。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大费周折。两者都是这种性质的工作。” 世界上那些看似理所当然而被忽视的东西,其实凝聚着人的苦心与执着—在进秀英体开发室之前,伊藤就已经在匠人世界中发现了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工作久了他也逐渐感受到某种不满足。 他回忆道:“我想做更多设计方面的工作,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木纹印刷的目标就是无限接近真实木材,可再怎么精益求精,做出来的始终不过是赝品。想要真木头的人,买家具、买桌子都不会买只是贴着印刷品的东西。事实摆在那里,真木头就是好,我自己也无法否认。” 秀英体开发室在公司内部招募,正好是在伊藤产生这种念头之后。 打开招募细则的邮件,里面写着“电子计算机数字化字体开发设计”。看到“秀英体”三个字时,伊藤立刻回忆起刚进公司时在研修培训中学到的一句话:“秀英体是大日本印刷的原点,是大日本印刷的基因。”“虽然不太清楚这个部门具体是做什么的,但或许很有趣吧”,于是便报了名。

作者简介

稻泉连, 1979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2005年获得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获奖时年仅26岁。已出版的作品有《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2001)《工作漂流》(2010)《重生的书店》(2012)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