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实现

包邮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实现

¥60.3 (7.9折) ?
1星价 ¥60.3
2星价¥60.3 定价¥7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460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9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21846065 ; 978-7-5218-4606-5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财政分权的角度探讨其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财政体制构建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财政分权、公共产品与新型城镇化构建的定位分析,为本书的研究提高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财政分权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框架,为本书的分析搭建理论框架;(2)对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变迁及城镇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探求在财政分权体制变迁中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及问题;(3)运用实证分析,分析中国的财政分权对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影响,进而分析其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影响,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4)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资金需求量大,不仅需要财政大力支持,更需要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在分析新型城镇化资金需求与供给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5)在理论及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现实国情,提出了构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分析方法
1.4 本书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2章 逻辑起点: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关于财政分权相关内容的界定与说明
2.2 城镇、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与特点
2.3 公共产品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4 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3章 中国城镇化的变迁历程及其思想嬗变
3.1 城镇化发展的一般分析
3.2 计划经济时期:不稳定发展中的限制与逆向人口流动
3.3 改革开放时期:城镇化的复苏和快速发展时期
3.4 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思想嬗变

第4章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与财政定位
4.1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内涵界定
4.2 新型城镇化的衡量指标
4.3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及财政定位

第5章 财政分权与城镇公共产品供给:一个分析框架
5.1 地方公共产品理论及其有效供给
5.2 财政分权体制下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
5.3 财政分权体制下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型

第6章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变迁历程
6.1 高度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集权中的分权探索(1950~1979年)
6.2 财政包干制:财政分权的启动与转折(1980~1993年)
6.3 分税制:经济性分权的实现(1994年至今)
6.4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变迁的特点分析及其历史启示

第7章 财政分权体制下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
7.1 财政分权体制变迁中的城镇公共产品供给历史
7.2 财政分权体制下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分析

第8章 财政分权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8.1 财政分权对中国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8.2 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9 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与供给
9.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预测
9.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预测
9.3 新型城镇化资金支持体系的问题分析

第10章 国外城镇化发展实践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10.1 主要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经验
10.2 国外城镇化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经验总结
10.3 国外城镇化发展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11章 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11.1 政府主导的多元融资模式
11.2 善用经营城市理念的融资路径
11.3 创新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路径

第12章 完善财政体制,推进新型城镇化
12.1 构建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12.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平衡地区间财力
12.3 强化政府预算制度,提高预算透明度
12.4 改进政府绩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丽琴,女,1985年7月生,福建莆田人。经济学博士,现为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财政与税收、公共产品以及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先后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财经》、《福建论坛》、《现代经济探讨》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