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效果及其保障治理机制研究

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效果及其保障治理机制研究

1星价 ¥21.6 (6.0折)
2星价¥21.6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32195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22321950 ; 978-7-5223-2195-0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主题。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高附加值、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相结合的增长方式。确保社会各阶层、群体能够均等地获得生产要素、公平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进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目标。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金融市场能否服务于所有个体,是否设置了各种歧视性的门槛,决定了各层次群体是否具有均等的获得要素的机会。包容性经济增长倡导金融发展的普惠性,发展普惠金融被认为是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书首先对比了中美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下的普惠金融发展历程,总结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价值导向的制度差异。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考察了普惠金融发展在两国收入分配、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和就业三个包容性增长维度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普惠金融属于一种非均衡、高效率型包容增长模式,该模式导致金融泛化严重、社会与家庭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剧;中国的普惠金融属于兼顾结构均衡的弱型包容增长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率偏低,但却是符合本土国情和长效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很优选择。然后,本书深入探讨了两国普惠金融经济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体制原因,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后,提出应巩固和改善我国的结构型普惠金融模式,就构建以支小支农为重点金融服务体系、开拓农民理财增收渠道、建设农村非财务征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总之,中美作为两个具有鲜明发展观的国家,有着各自发展普惠金融的出发点、运行手段和保障治理机制。通过对比研究可借此探讨“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大发展形态下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模式的运行差异,以及不同经济体制所构建的保障机制的异同,为世界上正在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的借鉴与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基础 2.1 增长理论深化与普惠金融价值旨向 2.2 普惠金融福利增进与福利非稳态 第3章 美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回顾 3.1 1945-1980年 3.2 1980-2019年 第4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回顾 4.1 1978-1999年 4.2 2000-2018年 第5章 资源配置体系对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效果的影响研究 5.1 相关指标的选取 5.2 研究方法的选择 5.3 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5.4 自由市场配置下的普惠金融包容性效果检验 5.5 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下的普惠金融包容性效果检验 5.6 检验结果对比 第6章 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效果的保障治理机制研究 6.1 政策激励机制与市场激励机制的对比 6.2 行政约束机制与法律约束机制的对比 6.3 扶贫支农与社会福利/风险转嫁均衡保障机制的对比 6.4 普惠金融微观运行机制对比 6.5 小结 第7章 深化中国普惠金融包容增长机制的相关建议 7.1 现代小农户身份转变机制 7.2 发展城市和农村财产性收入的双向渠道机制 7.3 构建全社会征信机制 7.4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余军,女,1980年8月生,湖北利川人,土家族。河北大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博士,河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公司理财与金融的教学与研究,一直深入基层从事农村金融服务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调研工作。在《现代财经》《工业技术经济》《武汉金融》等刊物公开发表26余篇,出版教材3部,主持、主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普惠金融、中外金融制度、公司金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