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奖励更有效?——论旅游虚拟社区激励机制的设计
1星价
¥70.3
(7.1折)
2星价¥70.3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81667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22816678 ; 978-7-5228-1667-8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双加工理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等理论,试图解构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的内部要素,考察不同的激励要素组合对知识再分享影响的路径及作用机理,为旅游虚拟社区制定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从而提升用户再分享意愿、促使用户更积极地参与旅游虚拟社区的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目录
1.绪论
1.1旅游虚拟社区的发展与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与激励机制
2.1旅游虚拟社区
2.1.1旅游虚拟社区内涵的界定
2.1.2旅游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
2.1.3旅游虚拟社区的用户参与
2.2知识分享
2.2.1知识分享的界定
2.2.2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
2.2.3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影响因素
2.2.4知识再分享相关研究
2.3激励机制
2.3.1激励与激励机制
2.3.2知识分享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
2.4相关理论基础
2.4.1自我决定理论
2.4.2双加工理论
2.4.3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2.5国内外研究述评
3.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探索性研究
3.1激励机制的内涵及构成
3.2激励机制探索性研究
3.2.1样本选取
3.2.2资料采集
3.2.3研究方法及过程
3.3激励机制探索性研究结论
4.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研究
4.1理论模型和关键变量
4.1.1理论模型
4.1.2关键变量
4.2研究假设
4.2.1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4.2.2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
4.2.3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4.3研究设计
4.3.1实验一设计
4.3.2实验程序
4.4数据分析
4.4.1操控检验
4.4.2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4.4.3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检验
4.5结果讨论
5.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研究
5.1不同形式物质奖励的差异分析
5.2研究假设
5.2.1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交互作用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分析
5.2.2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5.2.3不同形式物质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5.3研究设计
5.3.1实验二设计
5.3.2实验程序
5.4数据分析
5.4.1操控检验
5.4.2有精神奖励情况下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5.4.3无精神奖励情况下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5.4.4不同形式物质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检验
5.5结果讨论
6.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研究
6.1不同来源精神奖励的差异分析
6.2研究假设
6.2.1不同来源精神奖励的激励效果差异分析
6.2.2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交互作用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分析
6.2.3不同来源精神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6.3研究设计
6.3.1实验三设计
6.3.2实验程序
6.4数据分析
6.4.1操控检验
6.4.2不同来源精神奖励激励效果差异
6.4.3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交互作用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
6.4.4不同来源精神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中介效应检验
6.5结果讨论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研究的创新点
7.3管理启示
7.4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本编码
附录二:实验一材料
附录三:实验二材料
情景一:物质奖励形式为虚拟货币
情景二:物质奖励形式为现金
情景三:物质奖励形式为代金券
附录四:实验三材料
情景一:精神奖励的来源为用户和网站的综合来源
情景二:精神奖励的来源为网站来源
情景三:精神奖励的来源为用户来源
1.1旅游虚拟社区的发展与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与激励机制
2.1旅游虚拟社区
2.1.1旅游虚拟社区内涵的界定
2.1.2旅游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
2.1.3旅游虚拟社区的用户参与
2.2知识分享
2.2.1知识分享的界定
2.2.2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
2.2.3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分享影响因素
2.2.4知识再分享相关研究
2.3激励机制
2.3.1激励与激励机制
2.3.2知识分享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
2.4相关理论基础
2.4.1自我决定理论
2.4.2双加工理论
2.4.3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2.5国内外研究述评
3.旅游虚拟社区知识再分享激励机制探索性研究
3.1激励机制的内涵及构成
3.2激励机制探索性研究
3.2.1样本选取
3.2.2资料采集
3.2.3研究方法及过程
3.3激励机制探索性研究结论
4.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研究
4.1理论模型和关键变量
4.1.1理论模型
4.1.2关键变量
4.2研究假设
4.2.1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4.2.2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交互影响
4.2.3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4.3研究设计
4.3.1实验一设计
4.3.2实验程序
4.4数据分析
4.4.1操控检验
4.4.2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4.4.3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检验
4.5结果讨论
5.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研究
5.1不同形式物质奖励的差异分析
5.2研究假设
5.2.1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交互作用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分析
5.2.2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5.2.3不同形式物质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5.3研究设计
5.3.1实验二设计
5.3.2实验程序
5.4数据分析
5.4.1操控检验
5.4.2有精神奖励情况下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5.4.3无精神奖励情况下不同形式物质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
5.4.4不同形式物质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检验
5.5结果讨论
6.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研究
6.1不同来源精神奖励的差异分析
6.2研究假设
6.2.1不同来源精神奖励的激励效果差异分析
6.2.2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交互作用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分析
6.2.3不同来源精神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6.3研究设计
6.3.1实验三设计
6.3.2实验程序
6.4数据分析
6.4.1操控检验
6.4.2不同来源精神奖励激励效果差异
6.4.3不同来源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交互作用对再分享意愿的影响差异
6.4.4不同来源精神奖励下获益感知和自我效能中介效应检验
6.5结果讨论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研究的创新点
7.3管理启示
7.4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本编码
附录二:实验一材料
附录三:实验二材料
情景一:物质奖励形式为虚拟货币
情景二:物质奖励形式为现金
情景三:物质奖励形式为代金券
附录四:实验三材料
情景一:精神奖励的来源为用户和网站的综合来源
情景二:精神奖励的来源为网站来源
情景三:精神奖励的来源为用户来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琴琴,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管理、消费者行为等;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省厅级课题20余项,在《旅游学刊》《财经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论文奖,西南石油大学暨社科联哲社优秀成果奖、教学优秀成果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等,“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内向者的沟通课
¥20.6¥42.0 -
富爸爸穷爸爸
¥31.2¥89.0 -
学理:像理科大师一样思考
¥28.2¥48.0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61.4¥69.0 -
畅销的原理:为什么好观念、好产品会一炮而红?(八品)
¥14.0¥45.0 -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60.1¥78.0 -
投资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23.4¥65.0 -
文案高手
¥18.7¥36.0 -
麦肯锡高效工作法(八品)
¥19.2¥52.0 -
逆势突围
¥18.4¥68.0 -
麦肯锡底层领导力/(英)克劳迪奥·费泽,(英)迈克尔·伦尼,(英)尼古莱·陈·尼尔森
¥37.4¥68.0 -
麦肯锡逻辑思考法
¥32.8¥49.8 -
鹤老师说经济:揭开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
¥26.7¥65.0 -
学会提问
¥46.9¥69.0 -
事实
¥38.0¥69.0 -
领导学全书柯维领导培训中心
¥18.4¥68.0 -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18.6¥69.0 -
央企真相
¥23.8¥58.0 -
故事力法则
¥15.4¥48.0 -
中美贸易战十评
¥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