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1星价 ¥66.0 (7.5折)
2星价¥66.0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6181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0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59861818 ; 978-7-5598-6181-8

本书特色

★ 清代宫廷绘画承载着时间的痕迹,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地呈现 折射出繁盛与危机并存的紫禁城历史映像 ★ 岁时节令、寒来暑往、花开叶眠、斗转钟鸣、帝后起居…… 展现了清宫中人对时间的感受和体悟 ★ 亦真亦假,亦虚亦实,乾隆皇帝将青年、中年、老年的自己画入仿古行乐图 表达了帝王对自我身份与自我时间的理解 ★ 时隔数百年,如何还原以乾隆朝为代表的清代宫廷绘画? 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抵达历史的真实,但可以为历史提供自身的解读

内容简介

如果时光倒转数百年,生活于清代宫廷中的人们如何理解时间?时间在紫禁城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作者赵琰哲尝试从清代宫廷绘画中寻找答案。这本《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是一部关于宫廷绘画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不同主题的清宫绘画作品为研究个案,通过图像分析与文献记载,从中原、西洋、满洲、自我、国家、古今、时空等多个层面,深入探析清代尤其是乾隆朝绘画作品的图像意义与文化内涵,阐释清宫绘画中的时间表现议题,改变了传统上仅仅将绘画当作空间艺术看待的惯例,将图像深深地置入时间的维度,为之增添了一个多重的、跨文化的和现代性的维度。

目录

录 序 言 7 **章 时间与图像 什么是时间? 12 多元的时间——理解时间的角度 14 时间的映像——如何图绘时间 19 时间——清宫绘画研究的新视角 25 第二章 中原的时间——新春伊始的祈福图画 《开泰说》与《开泰图》——乾隆帝的新春祈愿 36 仿自明宣宗——《开泰图》的画意来源 43 郎世宁的遗风——《开泰图》的造型参考 50 百年难遇岁朝春 58 畿南秋沴 62 水患忧思与治水图像 65 影响力的持续 73 谁对天气负责?—皇帝的自省与忧虑 78 时间的流动—中原岁时节令与清宫年节画 81 第三章 西洋的时间——钟表时间的图像呈现 《海西知时草》——郎世宁的图绘 92 关于“海西知时草”的四个疑问 96 海西传来知时草——汤执中的进献 99 青青小草亦知时——含羞草的时间密码 104 滴答声响中的紫禁城日常生活 106 清宫绘画中的钟表呈现 115 计时的变革——中西计时方法的融合并置 128 第四章 满洲的时间——满族习俗与冰嬉图、秋狝图 隆冬时节的冰嬉活动 138 《冰嬉图》与《冰嬉赋》 141 木兰秋狝与骑射传统 149 奇情异致的木兰秋狝图 152 清代民族特性与“新清史”研究争鸣 168 第五章 自我的时间——帝王肖像与仿古行乐图 青年与老年——乾隆帝仿古行乐图中的年纪呈现 174 文士与菩萨——乾隆帝仿古行乐图中的身份表达 181 画中画——《是一是二图》 191 虚构与真实 200 乾隆皇帝的多重身份 212 是一是二?——自我形象与自我时间 219 第六章 国家的时间—祥瑞天象与星图新貌 吉星高照——万民仰头观奇景 226 以图纪实——《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的纪实性 231 星图新貌——《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的图绘新意 235 看见,还是看不见?——清代人如何得知天象 245 中西宇宙认识之争 247 授民以时——国家时间与地方时间 258 第七章 古今共时——《狮子林图》与清宫仿古绘画活动 何处狮子林?——狮子林与《狮子林图》 266 图与景的相遇——对狮子林的寻访与考证 275 仿园与仿画——园林与图画的互动 281 古意今情——乾隆朝仿古绘画活动 289 古今共时——清宫仿古绘画中的时间痕迹 302 第八章 时空合一—通景线法画的时空营造 倦勤斋的修建 310 通景线法画的绘制 316 紫藤萝与斑竹架——亦真亦幻的空间呈现 321 海西线法的运用 330 西洋气与中国风——透视画法的西学东渐 340 虚拟的园林——倦勤斋的时空营造 346 时空合一—清宫通景线法画的时间与空间 349 结 语 多重时间维度下的清宫绘画 365 后 记 368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本来,时间与空间都是物理存在的形式,而且史学被称为“时间的科学”,但由于绘画被看作空间艺术,时间的形塑问题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多年来,以清代宫廷绘画为研究对象的作者,在本书中从时间角度去探讨处于多重文化兼容中的清宫绘画,通过不同的时间观念,考察作品的图像意义、审美趣味、政治意图与文化内涵。书中不仅饶有兴味地解读了不同时间概念下的若干个案,更提供了一种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本书首次涉及清宫绘画中的多重时间问题,并进行充分的文化细读,这个学术尝试令人耳目一新。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学界长久以来都在期待这样一部书的发生,它改变了传统上仅仅将绘画当作空间艺术看待的惯例,将图像深深地置入时间的维度,用一系列美不胜收的个案研究,举重若轻地铺陈在读者面前。这本书从此改变了我们看待清宫绘画的方式,为之增添了一个多重的、跨文化的和现代性的维度。我们仿佛跟随着画中古装人物的导引,进入了一个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秘境,清晰地听到中国人或疾或徐地迈向现代的蹙蹙足音。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美术一般被理解为一种空间性艺术;紫禁城之“禁”,圈定了一个特殊的、密闭的空间,从空间角度讨论明清宫廷美术,似乎顺理成章。本书却自出机杼,别开生面,从清代宫廷绘画作品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寒来暑往、花开叶眠、斗转钟鸣、帝后起居、民族记忆……披图可鉴,胜意缤纷,让我们看到一种复数的“时间的形状”,展现出美术史学科研究时间这个大命题新的可能性。 ——郑岩(北京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赵琰哲,198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现任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故宫博物院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特聘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长期致力于宫廷艺术史、书画鉴藏史、女性艺术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有专著《茹古涵今:清乾隆朝仿古绘画研究》、合著《乾坤清气:绍兴美术文化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