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包邮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43.0 (7.7折) ?
1星价 ¥43.0
2星价¥43.0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13491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5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19134914 ; 978-7-5191-3491-4

本书特色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人们关于学与教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认同了“以任务承载学习”的观点。本书聚焦学习任务设计的深入研究,重新定义作业,促进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沟通。

内容简介

本书从任务的视角看学习,以落实学生立场的教学设计,提出与课堂学习相融汇的作业改革新思路,构建了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基本模型、基本原则和简要流程,旨在帮助教师转向“学为中心”的备课。本书从功能的视角指导学习任务的设计,结合大量实例,研究指向不同学习目的、实现不同学习机制的学习任务的变式设计,着重研究预学任务、随堂任务和课后任务的整体设计,主张在不同的学习时段,设计功能适切的作业,使课内外的学习任务形成学习合力。同时,将项目学习视为“长程作业”,视作多种学习机制的学习任务的综合,发展学习设计理论,开启作业改革的新视角。

目录

**章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让“讲台上的学习”变为“课桌上的学习”?其关键不是教师为课堂准备的精彩言辞,而是教师为学生策划的学习任务。是任务承载着学习,让学 习发生在课桌上;是任务承载着问题,促进思考的真正发生。 一、学习的发生机制——基于课例的思考 / 3 (一)学习发生的标志是什么 / 3 (二)学习的发生以何来承载 / 5 (三)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是什么 / 6 (四)学习的成效应该体现在哪里 / 8 二、学习设计的基本模型 / 11 (一)学习设计的意义:相对于教学设计的讨论 / 11 (二)“学习中心”课堂中的新学教关系 / 12 (三)促进学习的教师行为模型 / 15 (四)从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17 三、学习任务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 18 (一)作为自主学习任务的作业 / 18 (二)任务的视角:作业与相近概念的辨析 / 19 (三)作业改革的进阶思路 / 21 四、学习设计为何要聚焦任务 / 22 (一)学习任务是推动有效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抓手 / 23 (二)聚焦学习任务设计已是教学设计领域的共识 / 23 (三)在学习任务的丰富变式中体会面向未来的学习 / 23 第二章 指向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国际上正倾向于用 learning(学习)来表达 education(教育)的真谛,以体现教育活动的“学习”本质。历经百年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已进入“学习中心”的新时期,从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本位的学习设计靠近。 一、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与嬗变 / 27 (一)作为“联系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 / 27 (二)西方“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发展 / 28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推动教学设计研究方向的转移 / 30 (四)学习转型呼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 32 二、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设计研究的新焦点 / 33 (一)安德森的有效教学模型 / 33 (二)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 / 36 (三)范梅里恩伯尔的综合学习设计模式 / 38 (四)任务中心教学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 40 (五)任务学习的丰富变式 / 44 三、聚焦任务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启示 / 45 (一)聚焦任务有何意义 / 45 (二)聚焦什么样的任务 / 46 (三)如何理解任务并透视学习的机制 / 46 (四)教师如何运用任务指导学习 / 47 第三章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学习任务是学习的支架与组织推进工具;学习目标是任务的方向说明,同时也是学习意义的体现;学习资源是任务的具体承载,呈现学习内容与要求。学生往往是依着资源,循着任务(问题)而奔向目标。 一、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 51 (一)学习目标 / 53 (二)学习资源 / 59 (三)学习任务 / 63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关注学习者与学习指导者 / 66 (一)学习者与学习社群 / 66 (二)学习组织者与指导者 / 69 三、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原则 / 69 (一)任务设计优先 / 70 (二)展开理解过程 / 71 (三)转变学习方式 / 76 (四)促进自主学习 / 79 (五)端正过程评价 / 82 四、透过课堂模式看学习设计 / 84 (一)基于预学的合作学习——目标驱动的内容模式 / 84 (二)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任务驱动的过程模式 / 89 (三)学教方式的丰富变式 / 92 (四)“课堂变革”与“课堂转型” / 94 五、学习设计的简要流程 / 97 (一)选择学教方式 / 97 (二)确定学习目标 / 98 (三)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 / 98 (四)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 98 第四章 学习任务的变式设计 要达成不同的学习目的,实现不同的学习机制,学习任务也有许多变式设计的思路。如何从功能的视角指导学习任务的设计,促进知识理解、推动问题探究、深化体验感悟、探索评价引领,赋予学习任务明确的目的。 一、促进知识理解的学习任务的设计 / 101 (一)“阅读—思考”:知识学习的基础形式 / 101 (二)“联系—还原—建构—迁移”:促进深度思考的学习设计 / 103 二、推动问题探究的学习任务的设计 / 108 (一)从“引导探究”到“自主探究”/ 108 (二)从基于情境的探究到深入实践的探究 / 111 三、深化体验感悟的学习任务的设计 / 113 (一)促进实践体验 / 114 (二)促进感悟内省 / 117 四、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 / 120 (一)纸笔测验的改进 / 120 (二)开放性任务的评分与反馈 / 122 (三)作为学习指导提纲的评价检核表 / 124 (四)基于量规的表现性评价任务 / 126 (五)师生协商构建评价标准的学习设计 / 129 第五章 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 当作业的功能得以拓展后,作业不再是狭义的“练习”,而是广义的“任务”,它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体现。就像均衡饮食的道理一样,学习设计应该兼顾各种功能类型的作业,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功能类型的作业,促成有效学习。 一、从功能的视角认识作业的意义 / 137 (一)激发兴趣的作业 / 139 (二)引导学习进程的作业 / 139 (三)实践性作业 / 141 (四)知识整理作业 / 142 (五)积累性作业 / 144 二、整体研究课堂学习设计与作业设计 / 145 (一)教学实践中的作业问题及对策 / 145 (二)根据学习时段设计功能适切的学习任务 / 146 (三)贯通课内外学习的作业设计 / 148 三、预学任务的设计 / 153 (一)预学任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支点 / 153 (二)预学任务的主要功能 / 154 (三)预学任务的常见类型 / 158 (四)预学任务的设计策略 / 162 四、随堂任务的设计 / 166 (一)支持独立学习的随堂任务 / 166 (二)促进合作学习的随堂任务 / 170 (三)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 / 176 五、课后任务的设计 / 180 (一)同步作业 / 181 (二)周末作业 / 182 (三)单元作业 / 184 (四)假期作业 / 186 第六章 项目化学习任务的综合设计 项目化学习可以被视为“长程作业”,是突破课堂时空的素养导向的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学习与社会性成长的结合。 一、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要素 / 191 (一)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多方理解 / 191 (二)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要素 / 193 (三)机制有异的四类任务 / 195 (四)核心任务与支持性活动 / 196 二、驱动性问题的设计 / 198 (一)驱动性问题的要素与表述 / 198 (二)设计驱动性问题的常见路径 / 200 (三)通过驱动性问题关联学习目标 / 201 (四)对驱动性问题的自我考量 / 202 三、任务进程的规划 / 204 (一)依据问题解决思路规划学习任务 / 204 (二)依据学科知识逻辑规划学习任务 / 205 (三)依据学习领域的内在逻辑规划学习任务 / 207 (四)学习活动策划:多类型学习活动的组合 / 209 四、嵌于支持性学习工具中的任务 / 213 (一)问题单与问题整理 / 213 (二)STW 工具 / 214 (三)AEIOU 观察表 / 216 (四)角色扮演圆桌会议 / 218 五、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 220 (一)关于过程参与的评价工具 / 221 (二)关于思维发展的评价工具 / 223 (三)关于成果展示的评价工具 / 225 参考文献 / 229 后记 / 23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丰:博士,研究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校本研修与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主要负责浙江省校本教研项目、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项目等。出版《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等书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校本研修与作业改革两项成果曾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