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技术、媒介物质性与人机融合(新闻传播学文库)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技术、媒介物质性与人机融合(新闻传播学文库)

1星价 ¥41.9 (7.0折)
2星价¥41.9 定价¥5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2206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300322063 ; 978-7-300-32206-3

本书特色

★在智能技术给新闻理论带来巨大挑战的时代,《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探讨的议题具有创新意义。作者在理论分析框架上突破了国内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大量引入国际新闻传播学研究和相关跨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资源。本书还结合当前我国新闻行业丰富的创新实践成果,将前沿理论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 结合国内外出版情况来看,本书将是国内外首批立足技术视角、融合多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同时观照我国新闻实践特色,系统阐述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新闻的著作之一。 ——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璟薇博士曾负笈德国,近年来在引进柏林学派的媒介研究理论方面用力颇勤。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她出入于基特勒、克莱默尔的理论之间,同时涉及斯蒂格勒、西蒙栋、拉图尔、温纳、许煜等人的技术理论,并上溯到伊尼斯、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创新性地将它们与新闻生产结合在一起。她指出要打破社会与技术的二元对立,超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从人与技术融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论是她提出的“新闻研究的物质性转向”,还是对于技术哲学和媒介理论的融会贯通,都充满了朝气与魄力,给中国的新闻研究和传播研究注入了新的学术想象力。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探讨的是智能新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深刻变革。身处智能数字化时代,这一探讨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条线索出发。理论方面,作者融合了当下较为前沿的媒介平台化与平台社会研究、媒介与技术研究、媒介的物质性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在国际学术界范围内,这些理论成果在新闻学研究领域的运用也属于较为新颖和前沿的,突破了国内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资源。实践方面,作者结合当前我国新闻行业的实践成果,对多家媒体(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商业化平台)如何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并创新发展进行调研访谈,前沿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

目录

绪 章 数字智能时代新闻的新语境 **节 智能媒体发展与技术变迁 第二节 平台与数据化新闻生产 第三节 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变革 第四节 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闻 **章 新闻学研究的物质性转向 **节 媒介物质性视角的提出 第二节 媒介物质性:从麦克卢汉到基特勒的阐释 第三节 媒介中介性:克莱默尔的 “信使模型”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与媒介技术变迁 第二章 人工智能与人的双重主体性 **节 人的主体性与技术的自主性之辩 第二节 重构人与技术关系——媒介网络 第三节 智能媒介网络与人的境况 第四节 双重的人与关系主体的重建 第三章 智能新闻生产:人与技术的协同运作 **节 新闻生产中人与技术关系的追问 第二节 器官学:理解人与技术的融合 第三节 追问的实现:对智能新闻生产的微观考察 第四节 智能新闻生产实践中的“人-技协同” 第五节 超越人与技术 第四章 重构智能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关系网络 **节 数码物、新闻聚合与知识生产 第二节 从大众传播向中介社会传播模式的转变 第三节 智能新闻生产与传播关系网络 第五章 数字智能时代新闻价值的变迁 **节 基础设施与新闻的时空变迁 第二节 语义关系网与关联规则推荐算法 第三节 时空与相关:重构数字智能时代的新闻价值 第四节 数字智能时代新闻价值要素重探 第五节 数字智能时代新闻价值的构建路径 结语 数字智能时代新闻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在智能技术给新闻理论带来巨大挑战的时代,《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探讨的议题具有创新意义。作者在理论分析框架上突破了国内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大量引入国际新闻传播学研究和相关跨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资源。本书还结合当前我国新闻行业丰富的创新实践成果,将前沿理论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 结合国内外出版情况来看,本书将是国内外首批立足技术视角、融合多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同时观照我国新闻实践特色,系统阐述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新闻的著作之一。 ——胡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璟薇博士曾负笈德国,近年来在引进柏林学派的媒介研究理论方面用力颇勤。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她出入于基特勒、克莱默尔的理论之间,同时涉及斯蒂格勒、西蒙栋、拉图尔、温纳、许煜等人的技术理论,并上溯到伊尼斯、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创新性地将它们与新闻生产结合在一起。她指出要打破社会与技术的二元对立,超越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从人与技术融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论是她提出的“新闻研究的物质性转向”,还是对于技术哲学和媒介理论的融会贯通,都充满了朝气与魄力,给中国的新闻研究和传播研究注入了新的学术想象力。 ——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吴璟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德国洪堡基金会联邦总理奖学金获得者。主要著作有《德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英文专著Private and Public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in a Globalized World(Frankfurt: Perter Lang, 2017)。 学术成果曾获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七届会员优秀学术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第四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优秀学术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