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格“事件”:动画的物质性研究

画格“事件”:动画的物质性研究

1星价 ¥42.5 (7.2折)
2星价¥42.5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3412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65734120 ; 978-7-5657-3412-0

内容简介

媒介物质性是时下前沿的学术议题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范式出发,对“媒介化”“物质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书将动画的物质性拓展到媒介物与主体之间的不同关系中,通过梳理动画视觉体制的谱系,分析动画语言学与视觉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并从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探究动画的物质性在不同动画类型间的呈现方式及彼此的内在关联,在探讨不同的动画生产模式、观看机制、艺术观念与创作范式的同时将研究立体化,整体、系统地将动画塑造成丰富的知识形态。本书能够为动画本体论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为动画爱好者、从事动画理论研究

目录

目录: 绪论 “物质性”作为一种思考动画的方法 **节 手绘哲学 第二节 画格“事件” 第三节 动画的物质性 第四节 内容与框架 **章 动画视觉体制的谱系 **节 视网膜后像 第二节 观看的量化 第三节 “自治的”静帧图片与机器的自动机制 第四节 集体的观看方式与新的综合 第五节 制作者与观看者 第二章 动画语言学与物质性关系研究 **节 动画的编码体系 第二节 动画物质的“流溢” 第三节 “镜后”的物质逻辑 第四节 “凹镜—想象界”中的三种意识形态 第三章 正题:观影—认同方式的构型与断裂 **节 观看的“位置”与“持存” 第二节 “主体客体化” 第三节 动画的观看机制 第四章 反题:异质性的“言语” **节 “言语”——个体化的符号—叙事策略 第二节 人的精神绵延的物化 第三节 形式的“觉醒” 第五章 合题:反“符号性框架”的生产策略 **节 主体与机器 第二节 “非意义化”的生产机制 第三节 “叙事情节、片中片与无意识的隐喻” 结 论 索 引 参考文献 附录:动画记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湖北美术学院讲师、版画系主任助理。主要从事版画与影像艺术研究、动画理论研究。在《美术观察》《当代动画》等核心及专业类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动画作品入选荷兰动画电影节、法国拉罗谢尔电影节策展人单元、瓦尔达影像奖、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深圳当代艺术文献展等国内外电影节及展览,并获得第四届瓦尔达影像奖、第十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实验创新提名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