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瞰·苏州: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包邮瞰·苏州: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1星价 ¥46.6 (6.9折)
2星价¥46.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413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6页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549641314 ; 978-7-5496-4131-4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何以为城””匠韵古今”“时代水墨”三个篇章,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从古城保护与更新、城市宜居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市域一体化、文化赋能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领域着手,分类别、分层次、分区,全面展示近十余年苏州城市发展新格局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理念碰撞、经典案例,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实证调研、个案剖析,引发诸如如何保护、如何创新、如何发展以及配套政策如何支持等一系列城市发展战略语境中的深层次思考,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道。

目录

序何以为城 郑时龄:打造大众宜居的城市 千年古城迈进“大城时代” 城市更新的高度与温度 走向共同参与的人民城市 邱晓翔: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苏州故事 老城和新城协调共生 有机更新,塑造“新旧融合”特征 从“名城保护”走向“遗产保护” 段进军:从六个“新”的角度给出思考 新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战略:从后发优势转向先发优势 新空间:打造新门户和新节点 新要素:产城人融合的“增长三角” 新生态:增强产业链发展合力 新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方世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追求真、善、美的发展 从生态觉醒,到生态理性,再走向生态自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苏州经验”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苏州” 王勇:从“多中心城市”到“中心城市” 抓住机遇,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内联外拓,推动跨区域道路建设 加强协同,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立足特色,实现区域产业错位协同发展 打破行政边界,走绿色发展道路 陈霖:公共艺术是感知城市的界面 艺术让城市更可触可感 如何让传统与现代融合 以艺术实践重构工业遗存空间 公共艺术要与公众连接匠韵古今 活化利用让工业遗产焕发新光彩 手工业遗址的再利用 被沉淀的民族工业变迁史 焕然一新的苏式工厂 蝶变中的老旧厂区 用心守护让古建老宅“活出”精彩 “一宅一策”探索新路径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利用 导入新业态重焕新生 创新空间引领城市品质提升 让低效空间“长出”更多效益 让创新空间注入更多创意 构建“创-产-城”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功能多维型创新社区 产业用地更新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增量扩张”迈入“存量提升” 多维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产业用地布局集中、效益集显 楼宇经济进行时 楼宇经济发展进入3.0阶段 打造各具特色的“垂直产业园” 政策支持,楼宇经济更上层楼 商业地标提升城市活力 繁荣相伴而生 新商业、新地标、新名片 商业,测量着城市温度 文化消费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 打造多元业态复合空间 构建城市特色文化场域 “微更新”理念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营造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以人为尺度 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的政策脉络 实现苏式空间微更新 老旧小区“改”出适意新生活 “改”出满满幸福感 “苏”式路径补齐民生短板 老旧小区改造的“苏式经验” 数字孪生让城市更“聪明” 数字孪生城市的理想状态 苏州大步迈进数字孪生城市 解码数字孪生城市新应用时代水墨 江南文化内在精神融入城市发展实践 探索古城保护创新的“苏州路径” 建设“古城新居”、涵养“江南文化”的新样本 活化利用是对历史建筑的*好保护 苏州工业园区:面向未来的“排头兵” 一张蓝图绘到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汾湖作为” 鼋荡,一体化示范区的生态底色 联合河长制,跨域水体联保共治 交通一体化,让“长三角”抱得更紧密 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 产业、人才两手抓,蓄积创新“源动力” 数字政府建设的苏州实践 周到服务,舒心苏州 营商惠企,一键通达 一屏总览全局,一网统管全域 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法治保障 人工湿地呵护苏州水生态 化工园区也能走生态发展之路 农村生态湿地成美景 幸福河湖之洪双涔 打造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