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来我手中啄食:维多夫罗诗选

宇宙来我手中啄食:维多夫罗诗选

1星价 ¥47.6 (7.0折)
2星价¥47.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9856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23-11-01
  • 条形码:9787544798563 ; 978-7-5447-9856-3

本书特色

比森特·维多夫罗:西语美洲先锋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创造主义”(Creacionismo)之父、“不可战胜的孤独者”,备受聂鲁达、帕斯推崇
“诗人是一位小造物神。”维多夫罗不仅写下如此诗行,也以此作为绝对律令贯穿自己一生的创作。对独创性的追求,维多夫罗一生未变。他与聂鲁达,帕斯,巴列霍一样,对拉美诗坛影响深远。
聂鲁达:维多夫罗是“手艺人、空中城堡的建筑师、固执的炼金术师”。
帕斯:维多夫罗是当代西语诗歌的“看不见的氧气”。 《百年孤独》译者范晔精心编译,纪念维多夫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遴选维多夫罗各时期代表作:千行长诗《高鵟》、短诗、散文诗、“创造主义”宣言和维多夫罗年表,全面呈现其诗学主张、技艺和风格的演变。
译笔精湛,文采斐然,尤其在长诗《高鵟》中,不少字词的汉语译法具有创造性,以此切合维多夫罗本身深具独创性的语言风格,比如“ALTAZOR”(维多夫罗自创词),摒弃了惯常的音译法“阿塔索尔”,从“alto”(“高”)和“azor”(“苍鹰”)两个字形入手,首度译成“高鵟”,以创造回应创造,自成一体。 “俄耳甫斯诗译丛”装帧升级:从国内首个高档软精装诗歌译丛,到国内首个布面手账式精装诗歌译丛
知名设计师陆智昌装帧设计,布面无凹槽精装,媲美手账的精巧尺寸与适宜手感。
封面以蒂芙尼蓝呼应苍穹之蓝,呈现维多夫罗诗歌的“明亮”与“澄澈”,以紫罗兰色诠释其诗作独具的“神秘”与“智性”。
爱德出品,日本小森机印刷,印制精良;内文选用优质胶版纸,易于收藏。

内容简介

“诗人是一位小造物神。”智利诗人维多夫罗不仅写下如此诗行,也以此作为绝对律令贯穿自己一生的创作。对性的追求,维多夫罗一生未变。他是聂鲁达眼中的“手艺人,空中城堡的建筑师,固执的炼金术师”,更是帕斯心目中当代西语诗歌的“看不见的氧气”。作为“创造主义”(Creacionismo)的奠基人和先行者,维多夫罗为拉丁美洲先锋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很好贡献。《宇宙来我手中啄食》由千行长诗《高鵟》(ALTAZOR),以及短诗、散文诗、“创造主义”宣言和年表构成。从受法国诗风影响之作中的迷人技艺到奠基之作中的强大力量,在维多夫罗身上一以贯之的是游戏与火焰,逃避与牺牲的斗争。他的诗歌智性是他光辉的关钥。像魔法师一样,他营造诗歌:我们看见群山,河流,林莽,大海,帆船,飞鸟,羚羊,花朵与贝壳;诗行中露珠闪烁,久久回响着水的吟唱,风与叶的呢喃;庄严的人性之光全然笼罩了其晚期及樶后的诗作。维多夫罗是高鵟,“至高而樶先的诗人”,贡献出意象与概念皆新造的诗歌。风把他的笛声带往未来。

目录

寻找比森特·维多夫罗(巴勃罗·聂鲁达) 水镜(1916)
诗艺
水镜
忧伤的人
快乐的人
秋天
新年 方形地平线(1917)

寓言 北极诗(1918)
移居美利坚
孩子
月亮
海员
北极海 埃菲尔铁塔(1918)
埃菲尔铁塔 高鵟(1931)
序咏
**歌
第二歌
第三歌
第四歌
第五歌
第六歌
第七歌 看与触摸(1941)
再会
家庭成员
蛋与无穷之歌 遗忘国公民(1941)
在时间耳畔 *后的诗(1949)
西班牙
海的纪念碑 附录
创造主义
逆风(1926,节选)
悲剧(1939)
致维多夫罗的信(贡萨洛·罗哈斯)
维多夫罗年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1912年—1913年,先后创办《青年缪斯》《蓝色》两种杂志。出版樶初的诗集《灵魂的回响》。
1916年,赴布宜诺斯艾利斯做讲座,从此得名“创造主义者”。结识了奥尔特加·加塞特等西班牙知识分子。同年赴欧洲,在马德里结识了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等人。定居巴黎。
1917年,出版**本法语诗集。
1918年,回到马德里,出版《水镜》,献给两位朋友—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胡安·格里斯和立陶宛裔雕塑家雅克·利普奇兹。出版《赤道》和《北极诗》,以及法语诗集《埃菲尔铁塔》。
1919年,预告《高鵟》的诞生。
1922年,在巴黎举行图像诗展览。【作者简介】 比森特·维多夫罗(Vicente Huidobro,1893—1948) 智利诗人、西语美洲先锋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以及“创造主义”(Creacionismo)之父。 1893年1月10日,生于智利圣地亚哥,十二岁开始樶初的诗歌创作。十七岁入智利大学。
1912年—1913年,先后创办《青年缪斯》《蓝色》两种杂志。出版樶初的诗集《灵魂的回响》。
1916年,赴布宜诺斯艾利斯做讲座,从此得名“创造主义者”。结识了奥尔特加·加塞特等西班牙知识分子。同年赴欧洲,在马德里结识了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等人。定居巴黎。
1917年,出版**本法语诗集。
1918年,回到马德里,出版《水镜》,献给两位朋友—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胡安·格里斯和立陶宛裔雕塑家雅克·利普奇兹。出版《赤道》和《北极诗》,以及法语诗集《埃菲尔铁塔》。
1919年,预告《高鵟》的诞生。
1922年,在巴黎举行图像诗展览。
1923年,出版《不列颠之终末》抨击英帝国的殖民主义。数月后短暂失踪又现身,自称被英国特务绑架。
1925年,回到智利。因在《行动》杂志发表社论抨击当局,右翼分子将其殴打后丢到自家门口,同时抛下一个破裂的骷髅头以示威胁。学生联盟推举他为总统候选人,媒体称之为“创造主义候选人”。
1926年,出版散文和格言集《逆风》。在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表未来长诗《高》的片段。当选议员候选人。与博尔赫斯等人编写出版《新美洲诗歌索引》。
1927年,访美,电影剧本《卡里奥斯特罗》获奖。
1928年,秘密回到智利,与情人私奔欧洲。
1929年,在马德里出版小说《勇士熙德》。
1930年,发表《高鵟》片段。计划在安哥拉建立艺术家庇护所,躲避“下一场世界大战”。
1931年,在马德里出版《高鵟》和《天空的震颤》。
1936年,出版杂志《大全》,共两期。西班牙内战爆发,赴西班牙。
1937年,参加在瓦伦西亚举办的第二届知识分子捍卫文化大会,声援西班牙共和国。
“他们鲜活的骸骨深埋于地下/必将化作永恒音乐的琴键”。
1939年,出版小说《萨梯,或词语的力量》。
1941年,出版诗集《看与触摸》和《遗忘国公民》,收录1923—1934年间诗作。
1944年,作为战地记者赴欧洲。
1945年,随盟军队伍进入柏林。自称在“狼穴”缴获了希特勒的私人电话。负伤,住院治疗。
经巴黎、伦敦、纽约(与布勒东、杜尚等老友重聚)辗转回到智利。
1948年1月2日,在智利海边小城卡塔赫纳去世。据说死前樶后一件事是要来镜子,看了自己樶后一眼。 【译者介绍】 范晔 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意语系。译有《百年孤独》《未知大学》《致未来的诗人》《不要问我时间如何流逝》等西语文学作品数种。著有《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