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韧性:县乡政府如何运行

包邮韧性:县乡政府如何运行

¥50.0 (7.2折) ?
1星价 ¥50.0
2星价¥50.0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2400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84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300324005 ; 978-7-300-32400-5

本书特色

用案例展现县域治理中的干部激励与流动、权力配置与运行、事权分配与落地。 聚焦县乡政权运行实践,呈现并解读县乡干部的行为,帮助读者理解县乡治理的逻辑。 扎实的调研,来自一线的新鲜素材。 作者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国家政权的韧性主要不是来源于制度和机构的完整性、稳固性,而是取决于政权在面临压力和危机时能否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本书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深入经验的内部,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领导注意力分配等进行了透彻解读,对县域治理的内部运作有深刻观察。 阅读这本书:中高层的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县乡政治的实际情况,以便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打算考公的年轻人可以更慎重地考虑自己的选择,并为进入公务员队伍做好准备;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可以从县乡体系的复杂运作中获得启示; 其他各界读者可以对身处其中的中国政治的运行有更透彻的认识,体悟怎样与政府打交道。

内容简介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体制的活力来自哪里? 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以作者*近几年的**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呈现了县域政治运行的丰富图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到且深刻的解答。
全书围绕县域治理韧性这一核心主题,从体制与机制关系角度切入,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等进行了透彻解读。书中既有耐人寻味的田野故事,呈现县域治理经验,又有深入浅出的学理分析和理论提炼。书中对县域治理中的一些重要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阐释,如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政治评价、条块关系、
任务包干、领导观摩、干部联村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于推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既可作为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参考用书,又适合党政部门领导和普通干部阅读。

目录

**篇 干部激励与流动 一 目标管理抑或政治评价:县域官员靠什么晋升……3 二 培养与激励:乡镇 “管区”干部的流动轨迹……21 三 机制创新与县乡干部激励体系重构……33 四 激活干部潜能:“片线结合”的奥秘……61 五 重塑激励: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多元方式……89 六 任务包干:乡镇 “管区”有何用……109 七 县域政府如何激励干部推动重点工作……146 第二篇 权力配置与运行 八 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县域治理体系变迁……175 九 领导观摩:注意力竞争与基层创新……197 十 县域治理中的监督悖论……219 十一 县域条块关系的辩证法……228 十二 县域末端治理:政策执行的*后一公里……238 十三 乡村振兴:县域政府的自主性何以可能……257 第三篇 事权分配与落地 十四 “化缘”:基层干部如何应对生存压力……283 十五 经营项目:县域政府的发展行为……312 十六 县域政策共同体:县乡政府如何转换政策……351 十七 县域议事协调机构与政策执行……364 十八 干部联村制度是个好东西……385 十九 从强干预到弱干预:乡镇如何规避发展风险……408 结语:在田野中发现 “中国之治”……434 后记……444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本书基于广泛的田野调查,从县域治理体制与机制关系的微观视角对这一重大命题作出回应。 本书既呈现了鲜活、复杂的县域治理图景,又有系统、深刻的学理概括提炼,为在田野中发现“中国之治”提供了生动的范本。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资深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回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研究者应该呼啸着走向田野,真正进入中国经验。 本书系统、完整、深入地呈现了转型期的县域治理经验,为我们理解县域治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本书以作者*近几年的**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从体制与机制关系角度切入,对县域治理体制运行、县域治理机制创新、县域政府动员和县域政策转化与执行等方面进行透彻解读。 书中既有耐人寻味的田野故事,又有深入浅出的学理分析,是一本基层干部和科研工作者皆有启发的著作。 ——邓大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 郡县治,天下安。 县域治理的活力来自何处?县域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提供了透彻、犀利且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和解释,很值得一读。 ——周飞舟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本书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回应。 全书基于实地调查,对县域中的体制架构、条块关系、机制创新、干部流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描述和解释,观点新颖深刻、田野资料翔实,对学界拓展和深化县域治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何艳玲——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 扎根中国大地,是做出有灵魂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 本书内容充满泥土气息,提出了一系列县域治理新问题、真问题,很好地体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导向。 ——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县乡中国》作者

作者简介

田先红,江西赣州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县域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县域治理、基层信访政治、农村政治学和“三农”问题研究。 曾在全国近 20 个省市的城乡基层社会开展田野调查,累计时长达 1000 多个工作日。 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特聘教授。 担任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开放时代》《社会》等期刊发表百余篇论文。 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北京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论坛》等媒体发表系列评论文章。 出版《国家性、地方性与基层治理》《人民政治》《治理基层中国》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